最新判断: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统称,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并引发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预防接种是一种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可提高接种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感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接种疫苗还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关于社区老年人流感疫苗的接种,来看最新专家共识建议。
接种对象
大陆历年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以及2018年《老年人流感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建议》均建议≥60岁老年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尤其是以下对象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重症流感的发生风险:居家老年人;养老院、福利院、长期护理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老年人及员工,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风险;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单纯性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慢性病以及患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
接种时机
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且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的滴度在6~8个月后开始衰减,因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大陆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建议在当年疫苗可获得后尽早接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无需重复接种。
接种方法
灭活流感疫苗采用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制剂除外)进行接种。成人选择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每次接种1剂,每剂0.5 ml。
接种禁忌症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菌药物)过敏者禁止接种。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具体疫苗产品的禁忌证应参考产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不良反应
灭活流感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和接种部位局部反应,一般在注射后1~2 d自然消失,无需治疗。
局部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红晕、疼痛、肿胀、硬结、烧灼感等。
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头晕、头痛、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严重不良反应极罕见,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惊厥、一过性血小板减少、脑脊髓膜炎、神经痛、神经炎、感觉异常、吉兰-巴雷综合征。
注意事项
1. 因为流感的潜伏期为数天,如果在接种前或接种后立即暴露在流感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仍有可能感染流感。
2.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浑浊或外观异物者均禁止使用。
3. 禁止在同一容器内将流感疫苗与其他疫苗混合后接种,同时接种2种及以上疫苗应选择在不同部位。
4. 接种现场随时准备肾上腺素等药品和抢救设施,以防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5. 发热、急性感染期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待病情好转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6. 接种对象应于接种后在接种现场留观30 min。
7. 灭活流感疫苗与其他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但在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后,必须间隔>28 d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此外,≥65岁老年人可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根据大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14 d,即可在接种流感疫苗14 d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者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程序14 d后接种流感疫苗;或者在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即在接种第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4 d后接种流感疫苗,再间隔14 d后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选择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同时需遵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的要求。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须依据两种疫苗的接种指南进行及时更新。
为避免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应在接种前告知接种医生正在或近期曾使用过的任何疫苗、药物或治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影响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在服用流感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期间,可以接种灭活流感疫苗。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社区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疫苗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 21(1) :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