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边文艺网专访杨燕丨我最终的模样是时光落笔而就的模样

為文學愛好者引路,為文學寫作者服務

南边文艺网专访杨燕丨我最终的模样是时光落笔而就的模样

杨燕,四川省南边文化艺术馆第八届签约作家,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现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

南边文艺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与南边结缘的过程吗?

杨燕:2020年5月3日,正式加入了南边,后来过了一年,成为了签约作家。

其实,我不大记得我是在何种机缘下与南边相识的,但是和它相知的过程我记忆犹新。第一次收到论坛系列活动的电子邀约、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公文写作、第一次走近编辑工作、第一次应聘实习编辑、第一次投稿小雅典藏、第一次结识一大群爱好文学创作的人、包括现在的第一次专访,我发现我在南边亲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它悦纳、理解和见证着我的成长,作用在我们身上的经历共振让我们轻易便能驯服彼此,我们之间的羁绊也越来越深。

亲近和信赖南边后,也是我第一次比较确定自己的热爱归属和应许之地的方向。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虽然我们之间的缘分开始得有些迷糊,但是它的现在和未来却是无比清晰和值得期待的。

南边文艺网:在创作散文诗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杨燕:很专注也很畅快。日常的喜悲之后,我会很容易产生一种失落的虚无感。但是创作不会,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悲喜的自始至终的充盈感。

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个窟窿似的存在,空了又盈,盈了又空,如此反复。空或盈,有时候只是瞬间的,有时候是好几个瞬间的。我猜想到,我便是在这般反复的历经中从一个年轻的窟窿变成一个老朽的窟窿,从一个稚嫩的窟窿变成一个可能智慧的窟窿。我最终的模样是时光落笔而就的模样,我最终的模样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曾停留过的,或短暂的,或漫长的,又被过滤掉的遗留下的模样。

窟窿,常空常满,常满常空,最后真的是,满满当当,空空如也。所以我为能够用文字表白窟窿它运动的模样和轨迹感到很愉悦和满足。时间有脚,它在窟窿上舞蹈,如果我们能够捕捉到它的舞步,如果我们能够携手它圆满一支舞曲,那么我们兴许便能够谛听到生命的缄默。所以我也为能够用创作亲近生命和生活的密码感到很荣幸和意义非凡。

南边文艺网:如何理解“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这句话?

杨燕:我想起了《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说的话,“我们写诗读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我们写诗读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想要表达的是——文学对人有启蒙的作用。对此我很赞同,这种启蒙,像是开智。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能找到自己人生的航向,能找到行累了就停歇的小岛,我们还能找到头上的星空,最为重要的是,也许我们无法认识整个人类,但是我们能通过这种航行和探险走向最终认识自己的途径。

文学里留存着人类从古至今生命的温度和呓语,它是我们精神的归属,它也能为我们的去向提供指引。想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这需要我们依附文学绵延而又深沉的呼吸砥砺攀缘。

南边文艺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遇到过怎样的困难?

杨燕:我发现小学语文学科所有的过程性学习的最终指向就是表达和习作,在上习作课时,我也能够明显感觉到作用在我和学生身上的习作的阵痛。

第一点,有些学生用文字捕捉、追溯生活和情感的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的语言有点匮乏,他们的语句库积累不够丰富,其实我面对的小朋友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情绪和体验,他们很关注很重视自己的感受,但是倘若需要用文字来表达,从最后的书面呈现能得到的结论是这反而似乎弱化了他们的情感和经历的体验,所以积累很重要,语句库的积累和经历的积累都很重要。

第二点,习作的自由性表达的传达不够明确。上学期,我成为了是光诗歌的一名诗歌教师,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写诗,我们的诗歌课和其他课相比形式上和氛围上都自由很多,写的诗歌无对错,无要求,就是一起玩儿,自由地想自己想做的事,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诗,这种比较大的限度的自由大概能够鼓励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表达天性的释放。大概,写作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勇敢表达和自由表达的意识与作为的唤醒。

南边文艺网:你曾担任过南边文化艺术馆的实习编辑,可以说说你的体会吗?

杨燕:我当时是抱着充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的目的去应聘实习编辑的。期间我有接过一些稿子的创作,写的类型和我偏好的不大一样,有音乐工作室的宣传稿、有医院抗疫的诵读稿,还有教案。尝试,一方面是尝鲜,一方面也是收获。期间,我们还会组织编辑工作的培训,会学习公文写作和编辑工作的知识。

在担任实习编辑的过程中,通过尝试不同内容和文体的写作,以及参与多种培训,我认识到了编辑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细究的工作很繁琐,但是很必要。

文字是千面的,我觉得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文字和创作的好处之一时,当我们回归创作者的主要身份时,这时,我们已经不自知地对文字多了一份虔诚和谨然。

END

编辑:赵家辉

主编:彭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