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疫”路同心·心理健康关爱行动】聊聊疫情防控中家长的那些烦心事

【“疫”路同心·心理健康关爱行动】聊聊疫情防控中家长的那些烦心事
【“疫”路同心·心理健康关爱行动】聊聊疫情防控中家长的那些烦心事

疫情防控以来,牡丹江南山医院心理援助热线接到了很多家长朋友的电话,多数都是咨询孩子在家上网课时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听课不主动、玩手机、打游戏、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生活不规律、懒散拖沓、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脾气大、不听话等等,让家长们非常烦恼,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家长的这些烦心事,或许对大家能有些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的生活秩序,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不能去学校上课,长期呆在家里,不能和老师同学在一起,改变了原来的学习模式,这样的变化需要他们调整和适应,加上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会造成一些混乱。

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为3个方面,并给出一些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适应问题

疫情防控常态化给学生们带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改变,让他们出现适应的问题。家长要看到并承认疫情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和孩子一起来制定一个在家里上网课的学习生活计划,包括每天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有规律,尽量维持原来的生活节律。

2、亲子关系问题

在疫情中,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家长和孩子每天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有的家长时时刻刻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动辄批评指责,有的甚至动手打孩子,让孩子有被监管和受伤害的感觉,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家长说啥他都不听,很难沟通。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先改变策略,先和孩子建立好关系,先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一起来商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3、心理韧性的培养

心理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孩子们面对学习环境、方式的改变,不能很好地去适应,而出现了不爱上课、拖延、玩手机等等现象。家长往往只关心学习,而忽视了孩子心理韧性的培养,这才是问题之本。对此现象要做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只批评指责了之。要和孩子一起做些家务事或游戏之类的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耐力、意志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孩子能够接受挑战,有担当有自信。

总结起来,孩子的问题往往和家庭的教养模式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很多父母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就像保姆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在精神上却严格控制着他们,吃/穿什么、吃/穿多少、几点睡觉/起床、跟谁玩、玩什么等等什么都要管,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个性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如: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对人生有怎样的看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等等。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直接导致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控力,不自信也不负责任。我们做父母的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而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教会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调动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人父母不易,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文/牡丹江南山医院

END

编辑:崔学智

编审:陈素玲

统筹:宋清华

监制:李树阁 刘文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