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作者:收破烂儿三

前几天看到册子里一枚钱,想起那会儿还上初中的一个晚上,比我小三岁的表弟,骑自行车跑了8公里,为了给我送这枚钱,这是他亲手在田里捡的。我不顾吃饭,马上动手清理土锈,费了好大劲儿,才认出是枚天禧,找出母亲五十年代用的新华字典,后面附有历代年号表,一查是北宋真宗铸的钱,1000多年的历史了,兴奋的手舞足蹈。哥俩一起吃着老祖母又加了餐的晚饭,我给表弟讲杨家将、寇准、檀渊之盟,后来又扯到乔峰,说他们都有可能用过这枚钱。表弟看我喜欢,自己也高兴,多吃了两个鸡蛋,把我的也吃了。如果不是老祖母催促睡觉,估计得狂欢一夜。之后,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这枚钱,一直兴奋了很长时间。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然而涉世已久,当我学会用人民币来衡量古泉价值时,这枚钱就变得可有可无,如果不是记得表弟给我带来的巨大惊喜,也许它还不能保留在册子里。

古泉收藏,本源就是一个玩物。达官贵人、贤人雅士、贩夫走卒,酒足饭饱之余,摩挲把玩为乐,无非就是求个趣味罢了。然而玩的人多了,就要分出个三六九等,褒己贬人,争强好胜。人有所求,必有投其所好者。经济社会,有所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营销,营销就是为了获利。市场健全,营销有规矩,获利是细水长流;市场混乱,营销讲手段,不获暴利谁肯起早?拿出点不着四六的东西,扯个不着四六的故事,明天就得涨,一涨就不停,一年翻十倍。他是神啊,他说了算吗?问题是大家都跟着买,不涨才怪!古玩行忌讳听故事,现在不仅听故事还跟着重复故事,生怕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也许大家都需要这个故事。玩古钱的乐趣哪里敌的过今钱的诱惑。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那碎银几两。有人为它,低头弯腰,求全忍辱;有人为它,坑蒙拐骗,丧失人性。偏偏这几两碎银,它就真能解万般愁苦吗?

我一草根老百姓,美其名曰古钱收藏者,三十多年只进不出,没有卖过一枚钱。但面对世间纷扰,我自然不能脱俗,收获欣赏把玩的乐趣之余,也希望自己的藏品保值增值,我不卖但也不愿玩垃圾。所以,我的需求是:

我要的是玩钱的乐趣。

我要既能买的起,还要买的值,最好还能增值。

这样的需求,谁能告诉我怎么玩?各种渠道的信息每天都有几百条,我究竟信谁的?有泉友说:谁的也不能信,信自己!信自己的感觉吗?主观臆断还不如随大流呦。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马列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适用于这个世界一切事物。三千年历史遗留的古钱乃至它们各自不同属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古币市场的潮起潮落,这两条线足以从中发现规律。借此规律,结合自己的两点需求,我就可以找到自己收藏的主心骨,简而言之,我称之为:六级币万岁。也可以说是:六级币现象。当然,我说的六级币是个中间点,向前向后延伸,其范围为:5、6、7级币。如果性价比再合适,也可以踮踮脚到四级币。

一二三级币好啊,分别对应珍罕稀,市场炒作不起来,但我买不起。八九十级币,那叫一个多,就算炒起来几个品种,也架不住那个存世量,暂时现象不能持久。四级币对应的为少,五六七级从少到较少之间依次递降,其存世量正好是炒家的菜,但是品种版式太多,轮着炒,也足够炒个几十年。草根老百姓就买他们还没炒热的。炒热和没炒热的关系就是:东西差不多的级别,一个炒起来价格上了天,一个还没炒即所谓冷门,性价比高。

意思我认为表达清楚了,但朋友可能会认为空口无凭,文中也没举个例子,是不是也是主观臆断。我不敢举例子啊,举炒货的例子,手里屯了货的要拍砖;举了还没炒的例子,大家又会以为我在炒作。我很难的-------

所以,我发一组图片,请同我一样的草根藏者自悟吧。(涨的大家可以感悟其过程。反正我当年买时,都是没涨的,所以我买的起,涨上来的东西我从来不买。)阅读本文需要的基础是:略懂版别,了解行情。不然只能看热闹了。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普通百姓应该收藏什么样的古钱币?才有意义和价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