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作者:收破爛兒三

前幾天看到冊子裡一枚錢,想起那會兒還上國中的一個晚上,比我小三歲的表弟,騎自行車跑了8公裡,為了給我送這枚錢,這是他親手在田裡撿的。我不顧吃飯,馬上動手清理土鏽,費了好大勁兒,才認出是枚天禧,找出母親五十年代用的新華字典,後面附有曆代年号表,一查是北宋真宗鑄的錢,1000多年的曆史了,興奮的手舞足蹈。哥倆一起吃着老祖母又加了餐的晚飯,我給表弟講楊家将、寇準、檀淵之盟,後來又扯到喬峰,說他們都有可能用過這枚錢。表弟看我喜歡,自己也高興,多吃了兩個雞蛋,把我的也吃了。如果不是老祖母催促睡覺,估計得狂歡一夜。之後,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這枚錢,一直興奮了很長時間。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然而涉世已久,當我學會用人民币來衡量古泉價值時,這枚錢就變得可有可無,如果不是記得表弟給我帶來的巨大驚喜,也許它還不能保留在冊子裡。

古泉收藏,本源就是一個玩物。達官貴人、賢人雅士、販夫走卒,酒足飯飽之餘,摩挲把玩為樂,無非就是求個趣味罷了。然而玩的人多了,就要分出個三六九等,褒己貶人,争強好勝。人有所求,必有投其所好者。經濟社會,有所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營銷,營銷就是為了獲利。市場健全,營銷有規矩,獲利是細水長流;市場混亂,營銷講手段,不獲暴利誰肯起早?拿出點不着四六的東西,扯個不着四六的故事,明天就得漲,一漲就不停,一年翻十倍。他是神啊,他說了算嗎?問題是大家都跟着買,不漲才怪!古玩行忌諱聽故事,現在不僅聽故事還跟着重複故事,生怕沒有人知道這個故事,也許大家都需要這個故事。玩古錢的樂趣哪裡敵的過今錢的誘惑。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那碎銀幾兩。有人為它,低頭彎腰,求全忍辱;有人為它,坑蒙拐騙,喪失人性。偏偏這幾兩碎銀,它就真能解萬般愁苦嗎?

我一草根老百姓,美其名曰古錢收藏者,三十多年隻進不出,沒有賣過一枚錢。但面對世間紛擾,我自然不能脫俗,收獲欣賞把玩的樂趣之餘,也希望自己的藏品保值增值,我不賣但也不願玩垃圾。是以,我的需求是:

我要的是玩錢的樂趣。

我要既能買的起,還要買的值,最好還能增值。

這樣的需求,誰能告訴我怎麼玩?各種管道的資訊每天都有幾百條,我究竟信誰的?有泉友說:誰的也不能信,信自己!信自己的感覺嗎?主觀臆斷還不如随大流呦。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馬列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适用于這個世界一切事物。三千年曆史遺留的古錢乃至它們各自不同屬性,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古币市場的潮起潮落,這兩條線足以從中發現規律。借此規律,結合自己的兩點需求,我就可以找到自己收藏的主心骨,簡而言之,我稱之為:六級币萬歲。也可以說是:六級币現象。當然,我說的六級币是個中間點,向前向後延伸,其範圍為:5、6、7級币。如果成本效益再合适,也可以踮踮腳到四級币。

一二三級币好啊,分别對應珍罕稀,市場炒作不起來,但我買不起。八九十級币,那叫一個多,就算炒起來幾個品種,也架不住那個存世量,暫時現象不能持久。四級币對應的為少,五六七級從少到較少之間依次遞降,其存世量正好是炒家的菜,但是品種版式太多,輪着炒,也足夠炒個幾十年。草根老百姓就買他們還沒炒熱的。炒熱和沒炒熱的關系就是:東西差不多的級别,一個炒起來價格上了天,一個還沒炒即所謂冷門,成本效益高。

意思我認為表達清楚了,但朋友可能會認為空口無憑,文中也沒舉個例子,是不是也是主觀臆斷。我不敢舉例子啊,舉炒貨的例子,手裡屯了貨的要拍磚;舉了還沒炒的例子,大家又會以為我在炒作。我很難的-------

是以,我發一組圖檔,請同我一樣的草根藏者自悟吧。(漲的大家可以感悟其過程。反正我當年買時,都是沒漲的,是以我買的起,漲上來的東西我從來不買。)閱讀本文需要的基礎是:略懂版别,了解行情。不然隻能看熱鬧了。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普通百姓應該收藏什麼樣的古錢币?才有意義和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