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不能错过这份最全攻略!

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呢?其实,比起知识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是这段时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01心理准备

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提升孩子学习兴趣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家长可以这样做:

01

用语言引导

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将要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02

用榜样激励

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

03

用鼓励代替恐吓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04

出现问题时

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02能力准备

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也就是学习能力

观察力

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

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专注力

这个非常重要,小学一节课的时间要比幼儿园长,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宁愿孩子专注10分钟,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

记忆力

智力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要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03习惯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立性非常重要,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常见现象:

家长代劳提书包

收拾书包

家长三陪(陪读陪写陪做)

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

忘记带书、红领巾等

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

家长不放心,不放手

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

包办代替太多

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根源是不尊重孩子

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

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

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

增强意志力

坚持性,自制力,规则意识、自我约束。一件事必须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废。遵守规则,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而是要遵守纪律、上课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附:幼小衔接家长自查表

保证孩子健康体质

饮食,睡眠,运动,环境,心情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实行生活环节”限时制”

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到超市买东西,买早点,洗袜子等

监督幼儿完成”作业”,并签字

认真对待并坚持

坚持为幼儿记口述日记

创设环境,增加幼儿交往机会

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旅游

熟悉交通路线,熟悉小学

到小学参观,与小学生交往

每天与孩子交谈,倾听孩子心声

不要只关心孩子学了什么

而要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每天找出孩子一样优点表扬孩子一次

每天陪孩子专心干一件事情,培养专注力

(拍皮球,串珠,拼图,挑豆粒)

多与老师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

多提问孩子,增加认字的兴趣

和孩子大声朗读诗文

练习发音、咬字、气息、感情、流畅

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

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尽快适应。小学意味着孩子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孩子需要努力,家长也不能松懈。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付出更多,家长要做好幼小的衔接工作,引导孩子入小学后的行为养成,让孩子尽早的调节好作息时间,督促孩子完成时间管理。

小学老师更多是引导孩子如何学习,很难像幼儿园老师一般无微不至地去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所以家长会更辛苦需要更多精力照顾孩子。

更多推荐

安排!2022年各地中小学暑假日期已定!早知道早计划!

教育部通知!民办中小学或将全部停办,这招太狠了...

【春天环创】这样布置把春天装进幼儿园!

植树节绘本——《树真好》

-END-

关注中国幼教 关注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