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一场晚到的冰雪试驾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以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为品牌特色的斯巴鲁在恶劣环境中的实力。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随着北京冬奥会和残冬奥会的召开,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可惜在“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日子里,北京周边能玩儿雪的地方已经难以寻觅,好在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惊蛰前后的黑龙江还是被皑皑白雪覆盖着,于是斯巴鲁带着我们来到了素有“中国林都”之称的伊春市,用他们目前在售的全部三款SUV——XV、森林人和傲虎抓住了冬天的小尾巴。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说到时间节点,我发现“2”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字。且不说前一阵在社交媒体刷屏的“数字重复最多的时刻”,单是在汽车界,就有很多大事是发生在以2结尾的年份,所以2022年会有很多(整十周年)纪念活动:林肯品牌创建100周年,奥迪使用四环徽标90周年,倍耐力成立150周年,宝马M品牌成立50周年……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角,斯巴鲁,也离不开这个“2”:1972年9月斯巴鲁发布了第一款四驱经济型乘用车Leone 4WD Estate Van(此前四驱系统只用在越野车和极少数价格昂贵的限量车型上),它搭载的虽然是分时四驱系统,但为如今作为斯巴鲁卖点之一的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SAWD)奠定了基础。(有趣的是,Leone是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前夕发布的,为的是突出宣传它在恶劣天气中的耐用性。)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斯巴鲁的另一个卖点自然是被称为“拳击手”的水平对置发动机了,重心低、运转时震动小、音效特色鲜明……这些优点早已被车迷熟知,但也有人说这么多年了斯巴鲁值得宣传的一直就这么两点,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别忘了,一招鲜,吃遍天,人无我有的东西(斯巴鲁是唯一全系标配水平对置发动机加SAWD的品牌)为何要放弃呢?2019年12月初,我们在北美五大湖区做冬季专题时,那里的斯巴鲁车型随处可见——销量就是硬道理。何况这几年斯巴鲁在其他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包括SGP平台、新的信息娱乐系统、EyeSight视驭驾驶辅助系统、SI-DRIVE智能驾驶提升系统等,让这个相对小众的品牌拥有了更广泛的魅力。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好啦,有关情怀的东西说了不少,该上车出发了。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SAWD虽然厉害,但最终接触路面的还是轮胎,而在完全光滑的冰面上,再厉害的驱动系统也难以发挥功力,所以这次的试驾车全部配备了诺记Hakkapeliitta 9钉胎(这里又有个“2”:诺记的前身芬兰橡胶厂1898年成立,从1932年开始生产轿车轮胎),作为一款冰雪专用胎,它唯一的缺点是在铺装路满上噪音很大,但随后的驾驶体验表明它确实是战冰斗雪尤其是战冰的利器。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斯巴鲁带来了全部三款SUV,但我们当然要有所侧重,而重点自然是森林人,原因嘛,一方面它是品牌销量担当,另一方面它是三款车中最新的,去年年底刚刚在广州车展上市,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得到试驾的机会。因为是中期改款,新森林人的总体轮廓没有变化,但前脸与老款有很大的不同,格栅的形状、外框和饰条,前大灯,雾灯区,都采用了新设计,在不失硬朗的同时多了一分细腻。尺寸的变化则是微乎其微,长度增加了15毫米,其余几项均与老款相同。车内更是难以看出区别,但界面背后的功能是有所升级的,这个稍后再说。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这次冰雪体验分成了两个环节,首先是位于伊春市区以南40多公里的西岭林场中10多公里、覆盖着厚厚积雪的非铺装道路,因为地处小兴安岭山脉中,道路不仅起伏不定,而且蜿蜒多弯,在这种环境中需要的不是速度与激情,而是细心、谨慎,考验的是车的通过性,而我们放慢脚步的原因还有一个,这里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林中不时有狍子和野鹿出没(据说还有野猪,幸好我们没有碰到),我们这些外来者可不能打扰“原住民”的平静生活。虽然还是白雪皑皑,但往来的林场工作车和我们的前车已经把路面积雪轧出了很紧实的车辙,加上全驱系统在不知不觉中分配着车轮间的扭矩,再有钉胎的帮助,这段路几乎没有给森林人带来任何障碍,我们甚至没有使用X-MODE的深雪模式,只是需要注意几点冰雪驾驶的要领,一是手脚动作都不能太剧烈,二是因为松软的雪面附着力要大于硬雪,车轮一旦偏离车辙,获得抓地力后容易被进一步“吸”离路面,所以眼和手要时刻注意前进方向,及时回调。前方出现了一段很陡的下坡路,随车教练建议最好使用X-MODE中的陡坡缓降功能,因为人为操作万一脚下力度不合适,要么会车速过快不易应对坡底的状况,要么轮速过慢导致车轮直接在雪面上滑动不易控制方向。听劝,用上,右脚离开踏板,森林人自己缓缓向下行驶,很稳,脚轻松了许多,心也安了许多。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第二个环节是在市区东北方20多公里的梅华河山庄内的一处冰湖上。冰湖?练漂移?好像和其他品牌尤其是高性能跑车品牌的冰上驾驶差不多嘛。其实不然。这个湖的地势比较开阔,初冬上冻的过程中大风形成了很多“冰浪”,试驾团队并没有把它们平整掉,而是顺势推出了一条有上坡、有下坡、有侧坡、集中了各种角度的弯道的行驶路线,让驾驶难度更大的是,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再降雪,加上反复行驶,有些路段露出了冰面,附着力很不均匀,结果就是这条长度超过3公里的“冰雪赛道”很像拉力赛的冰雪赛段。这就可以适度激情一把了,但还是要注意冰雪环境中的关键要领:动作不能太剧烈。这代森林人在国内只提供了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113千瓦,196牛 米(和改款前一样,改款前的轻混版暂时还未提供),数值在同级市场中确实算不上强劲,而且很多人说没有采用涡轮增压技术不够与时俱进,但是在今天的环境里自然吸气机型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动力输出线性,即使加油时动作偏猛,扭矩也不会突然变化导致车轮转速的突然变化进而造成打滑。当然,有SAWD和钉胎的加持,克服这种打滑和附着力不均匀导致的车身偏转不是问题,但物理定律是难以违抗的,在湿滑的表面加速、刹车和转向的反应都要比在干燥环境中慢一拍,所以要将目光放远,相应的动作要提前做。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斯巴鲁还在冰湖上开辟了一片越野区,包括角度更大的侧坡、交叉轴、深雪区等,离地间隙达220毫米的森林人安全通过自不是问题,但这里体现出了X-MODE功能的进步之处:过去,开启这项功能后车速超过40公里/小时它会自动关闭,现在是进入待机状态,一旦车速低于35公里/小时,它会自动开启,那么每次离开后兜一圈再回来就不用总想着要再次手动照顾它了。

最后再说说XV和傲虎。和在产品阵容中的定位一样,它们在森林人的两个方向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非轻混版XV的动力单元与森林人相同,离地间隙也相同,但车重轻了近100千克,所以尽管轴距只短了5毫米,还是明显灵巧得多,一旦失控也更容易矫正,所以随车教练鼓励我们“可以做点儿动作”,也就是在相对平缓的弯道里通过时机恰当的加油是很容易漂移的。傲虎则相反,尽管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尤其是扭矩大出不少,但车重也多了100多千克,更关键的是轴距多了75毫米,这就让它更为“稳重”,能更好地守住既定线路,可相应地是一旦出了“状况”也更难救回来,所以随车教练的管理更为严格,说“减速”的次数明显比在另外两款车上多,毕竟赛道两旁的雪墙后不一定是松软的积雪,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可能是一道坚硬的冰浪。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无惧冰雪的拳手 | CAR EXPERIENCE

最后的最后,再说两句森林人。改款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也有升级,包括增加了空调手势控制(对着中控屏上方的小屏幕展开手掌是升温,握拳是降温)、驾驶员监测系统和面部识别系统,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可视范围更远,还新增加了紧急自动转向辅助、车道居中保持和前车跟车转向等功能,作为一款售价区间22.38万至26.58万元、特色鲜明的紧凑级SUV,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这些方面不是这次体验的重点,我们会尽快通过深度试驾为大家带来更详尽的介绍。

文/尚红昕 图/尚红昕、SUBARU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