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健康】不会吧不会吧,还有宝妈没收藏这份辅食干货?

辅食知多少?

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妈妈开始重视孩子的辅食问题。那么何时给孩子增添辅食?辅食的品种和样式如何选择、有什么讲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婴幼儿喂养知识。

辅食添加的时间

纯母乳喂养到6月龄,且在孩子健康时添加辅食。婴幼儿进餐时间应逐渐与家人一日三餐时间一致。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建议喂养到2岁及以上。

辅食种类

1

种类由单一到多样,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

2

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3~5天,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3

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七类常见食物中的四类及以上。

七类常见食物

(1)谷物、根茎类和薯类:面粉、大米、小米、红薯、土豆等。

(2)肉类:畜肉、禽类、鱼类及其动物内脏等。

(3)奶类:牛奶、酸奶、奶酪等。

(4)蛋类:鸡蛋、鸭蛋、鹌鹑蛋等。

(5)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胡萝卜、羽衣甘蓝、南瓜、小白菜、芒果、蜜橘等。

(6)其他蔬果(不包括果汁):小油菜、娃娃菜、花椰菜、西兰花、苹果、梨等。

(7)豆类及其制品/坚果类:豆类及其制品包括黄豆、豆腐等;坚果包括花生仁、核桃仁、腰果等。

辅食添加量

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关注婴幼儿的饥饿和饱足反应,主要依据孩子的需要而定,从而达到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的需求。

辅食性状与质地

随着婴幼儿口腔及胃肠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辅食性状和质地应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从肉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食物硬度和颗粒大小,过渡到肉末、碎菜等半固体或固体食物。

顺应喂养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喂养者应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变化,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

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和饱足反应,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应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培养合理进食行为。

帮助婴幼儿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逐步形成健康的进餐模式。

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和评估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当辅食营养摄入无法满足需求时,应及时调整,可合理进行营养素补充。

辅食添加的安全与卫生

使用清洁安全卫生的食材和餐具进行辅食制作。有些食物或进食行为容易导致进食意外,为保证安全,婴幼儿进食时须有成年人看护。

患病期间的喂养

暂停添加新的辅食。除特殊情况外,鼓励进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辅食。病愈后,及时恢复正常饮食。

分年龄段辅食添加指导

满6~8月龄

辅食种类:首先补充含铁丰富、易消化且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稠粥、蔬菜泥、水果泥、蛋黄、肉泥、肝泥等,逐渐达到每天能均衡摄入蛋类、肉类和蔬果类。

辅食频次:由尝试逐渐增加到每日1~2餐,以母乳喂养为主。

辅食数量:每餐从10 mL~20 mL(约1~2勺),逐渐增加到约125 mL(约1/2碗)。

辅食性状:从泥糊状逐渐到碎末状。

辅食质地:可用舌头压碎的程度,如同软豆腐状。

9~12月龄

辅食种类:在8月龄基础上引入禽肉(鸡肉、鸭肉等)、畜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鱼、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逐渐达到每天能均衡摄入蛋类、肉类和蔬果类。

辅食频次:规律进食,每日2~3餐,1~2次加餐,并继续母乳喂养。

辅食数量:每餐逐渐增加到约180 mL(约3/4碗)。

辅食性状:碎块状及婴儿能用手抓的指状食物。

辅食质地:可用牙床压碎的程度,如同香蕉状。

1~2岁

辅食种类:食物种类基本同成人。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七类常见食物中的四类及以上。

辅食频次:每日3餐,2次加餐,继续母乳喂养。

辅食数量:每餐从约180mL(约3/4碗)逐渐增加至约250mL(约1碗)。

辅食性状:块状、指状食物及其他小儿能用手抓的食物,必要时切碎或捣碎。

辅食质地:可用牙床咀嚼的程度,如同肉丸子状。

辅食制作要求

原料要求

婴幼儿辅食添加所使用的食品和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或相关规定,应新鲜、优质和无污染,应保证婴幼儿安全、满足营养需要。

卫生要求

制作辅食的餐用具应保持清洁;制作过程应始终保持清洁卫生和生熟分开。辅食应煮熟、煮透。水果等生吃的食物要清洗干净。辅食应现做现吃,制作好的辅食应及时食用,如未及时食用,应妥善保存,尽早食用。

调味品要求

辅食应保持原味,12月龄内不宜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1岁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膳食。

烹饪要求

蔬菜应先洗后切。烹调以蒸煮为主,尽量减少煎、炸的烹调方法。

【健康】不会吧不会吧,还有宝妈没收藏这份辅食干货?

供稿: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宣教科 张秋芳 张晓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