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琳瑯——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集萃”展览正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临展厅展出。

这些文创产品或以馆藏文物为元素,或拥有深厚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兼具日常实用价值,可谓繁华美玉,琳瑯满目。
本次展览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悦颜之饰”“悦享之品”“悦心之具”“自然拾趣”“非遗印象”“丝路撷珍”“人文记忆”,为观众带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浓郁艺术品味的生活美学体验。
第一部分:“悦颜之饰”
颜容华美,观之心悦。将四时花鸟凝注于方寸之间,佩在颈项、耳垂,将磅礴隽永的祈福戴在腕间,是否能梦回千年前的历史传奇,听见金玉相击的丁零,品味古人拙朴的浪漫?
01
“怀·玉兰”系列首饰
△ “怀·玉兰”系列首饰 苏州博物馆
这套以苏绣为表现手法的玉兰首饰饰品让很多游客驻足,它是结合金工工艺,将“明四家”之首——沈周《花鸟册》中平面的玉兰,以首饰的形式立体化。
△ 明代《花鸟册》沈周(1427-1509)
《花鸟册》描绘了辛夷、百合、芙蓉、石榴等植物。其中的辛夷便是玉兰的别称,寥寥数笔便突出玉兰优雅的姿态。
明代画师笔下的玉兰遇上非遗苏绣,在光泽莹润的饰品上,共同演绎出高贵典雅,灵动中,似有暗香浮动,春意袭来。
02
长乐未央红手绳
△ 长乐未央红手绳 中国国家博物馆
咦,这款红手绳中间的汉字图案是不是很眼熟?来看过中国园林博物馆日前已闭幕的“唯以砖石记园林——馆藏汉代文物展”的你,肯定知道,上面处于篆隶之间的传统汉字,取自汉代“长乐未央”瓦当中的四个字。
△ 汉代 “长乐未央”瓦当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
长乐未央瓦当,出自汉代未央宫、长乐宫等宫殿及帝陵建筑,是帝宫专属用瓦,寓意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东方的美学品味正是恢弘广博中蕴藏精致华美。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银饰工艺于一身,将千年前的吉祥寓意传达给现代人,是属于华夏民族的浪漫。
03
“鸳鸯和合”系列饰品
△ “鸳鸯和合”系列饰品 首都博物馆
想不到如许方寸之地,竟能雕饰如此生动可爱的水鸟。
这是一对鸳鸯,古称“匹鸟”,即成双成对的鸟,寓意美好,象征伴侣恩爱,不离不弃。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能见到它们嬉戏于水中的身影。
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漫步于山水间,看鸳鸯戏水,赏悦颜珍玩,自有一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趣。
首博的鸳鸯和合系列饰品,灵感来源于宋代文物——白玉鸳鸯柄圆盒。
△ 宋代 鸳鸯柄圆盒
玉雕鸳鸯柄圆盒是古代美人们梳妆的好物。圆盒白玉质,润洁细腻,局部有侵蚀后的黄色绺纹。盒上立雕一对鸳鸯,口、胸部相连,以均匀的细阴刻线琢出冠、眼、羽毛,令人爱不释手。
04
梦回良渚原创珐琅耳钉
△ 梦回良渚原创珐琅耳钉 良渚博物院
为防在琳瑯满目的悦颜佳品中错过,我们将视线聚焦于这对小小的耳钉,它们的设计理念,可追溯至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文化的代表——玉琮。外方内圆的款型还原了玉琮造型,巧妙地将晶钻、金属、珐琅结合,复古感十足。
△ 新石器时代 玉琮
在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当时,玉已经作为礼器而使用,正如《周礼》所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玉,寄托着良渚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福。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天圆地方;中间贯通,象征可通天地。
05
双连壶“相拥”项链
△ 双连壶“相拥”项链 河南博物院
中国建筑经典榫卯结构中的“燕尾榫”用于饰品的制作,可谓是独具匠心。河南博物院的双连壶“相拥”项链,巧妙拼插出连壶形象,宛如情至深处人们紧紧相拥,也宛如交握的双手共诉情衷、共赴未来。
它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仰韶文化的双联壶。
△ 新石器时代 双联壶
1972年,双联壶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遗址,造型非常别致新颖,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艺术的珍品。
●琳瑯满目的“悦颜”佳品,韵味深长的传说故事。当中华传统文化遇上现代人的巧思创意,当雅致拙朴的文物通过日常生活的演绎,与展柜前的你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否让你产生更多绮思,想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一探究竟?
更多精彩,在一号临展厅等你赴约。
同时,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下精彩展览,诚邀您打卡参观!
“琳瑯——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集萃”
展览时间
2022年1月18日-
2022年4月10日
展览地点
中国园林博物馆
一号临展厅
温馨提示
请您提前预约参观门票。由于馆内停车场车位有限,请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耐心排队等候入场。如馆内停车位已满,可选择附近车位充足的停车场进行车辆停放。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您遵守国家有关预约、错峰、限流、验码、测温等防疫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