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琳瑯——全國文博機關文化創意産品集萃”展覽正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一号臨展廳展出。

這些文創産品或以館藏文物為元素,或擁有深厚地域文化特色,同時還兼具日常實用價值,可謂繁華美玉,琳瑯滿目。
本次展覽分為七個部分,分别是“悅顔之飾”“悅享之品”“悅心之具”“自然拾趣”“非遺印象”“絲路撷珍”“人文記憶”,為觀衆帶來具有豐富文化内涵、濃郁藝術品味的生活美學體驗。
第一部分:“悅顔之飾”
顔容華美,觀之心悅。将四時花鳥凝注于方寸之間,佩在頸項、耳垂,将磅礴隽永的祈福戴在腕間,是否能夢回千年前的曆史傳奇,聽見金玉相擊的丁零,品味古人拙樸的浪漫?
01
“懷·玉蘭”系列首飾
△ “懷·玉蘭”系列首飾 蘇州博物館
這套以蘇繡為表現手法的玉蘭首飾飾品讓很多遊客駐足,它是結合金工工藝,将“明四家”之首——沈周《花鳥冊》中平面的玉蘭,以首飾的形式立體化。
△ 明代《花鳥冊》沈周(1427-1509)
《花鳥冊》描繪了辛夷、百合、芙蓉、石榴等植物。其中的辛夷便是玉蘭的别稱,寥寥數筆便突出玉蘭優雅的姿态。
明代畫師筆下的玉蘭遇上非遺蘇繡,在光澤瑩潤的飾品上,共同演繹出高貴典雅,靈動中,似有暗香浮動,春意襲來。
02
長樂未央紅手繩
△ 長樂未央紅手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咦,這款紅手繩中間的漢字圖案是不是很眼熟?來看過中國園林博物館日前已閉幕的“唯以磚石記園林——館藏漢代文物展”的你,肯定知道,上面處于篆隸之間的傳統漢字,取自漢代“長樂未央”瓦當中的四個字。
△ 漢代 “長樂未央”瓦當 中國園林博物館藏
長樂未央瓦當,出自漢代未央宮、長樂宮等宮殿及帝陵建築,是帝宮專屬用瓦,寓意長久歡樂永不結束。
東方的美學品味正是恢弘廣博中蘊藏精緻華美。集中國傳統文化内涵與現代銀飾工藝于一身,将千年前的吉祥寓意傳達給現代人,是屬于華夏民族的浪漫。
03
“鴛鴦和合”系列飾品
△ “鴛鴦和合”系列飾品 首都博物館
想不到如許方寸之地,竟能雕飾如此生動可愛的水鳥。
這是一對鴛鴦,古稱“匹鳥”,即成雙成對的鳥,寓意美好,象征伴侶恩愛,不離不棄。中國古典園林中,常常能見到它們嬉戲于水中的身影。
來到中國園林博物館,漫步于山水間,看鴛鴦戲水,賞悅顔珍玩,自有一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趣。
首博的鴛鴦和合系列飾品,靈感來源于宋代文物——白玉鴛鴦柄圓盒。
△ 宋代 鴛鴦柄圓盒
玉雕鴛鴦柄圓盒是古代美人們梳妝的好物。圓盒白玉質,潤潔細膩,局部有侵蝕後的黃色绺紋。盒上立雕一對鴛鴦,口、胸部相連,以均勻的細陰刻線琢出冠、眼、羽毛,令人愛不釋手。
04
夢回良渚原創琺琅耳釘
△ 夢回良渚原創琺琅耳釘 良渚博物院
為防在琳瑯滿目的悅顔佳品中錯過,我們将視線聚焦于這對小小的耳釘,它們的設計理念,可追溯至距今約5300—4300年,良渚文化的代表——玉琮。外方内圓的款型還原了玉琮造型,巧妙地将晶鑽、金屬、琺琅結合,複古感十足。
△ 新石器時代 玉琮
在良渚遺址考古發現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當時,玉已經作為禮器而使用,正如《周禮》所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玉,寄托着良渚先民對美好生活的祈福。玉琮内圓外方,象征天圓地方;中間貫通,象征可通天地。
05
雙連壺“相擁”項鍊
△ 雙連壺“相擁”項鍊 河南博物院
中國建築經典榫卯結構中的“燕尾榫”用于飾品的制作,可謂是獨具匠心。河南博物院的雙連壺“相擁”項鍊,巧妙拼插出連壺形象,宛如情至深處人們緊緊相擁,也宛如交握的雙手共訴情衷、共赴未來。
它的設計理念來源于仰韶文化的雙聯壺。
△ 新石器時代 雙聯壺
1972年,雙聯壺出土于河南省鄭州市大河村遺址,造型非常别緻新穎,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藝術的珍品。
●琳瑯滿目的“悅顔”佳品,韻味深長的傳說故事。當中華傳統文化遇上現代人的巧思創意,當雅緻拙樸的文物通過日常生活的演繹,與展櫃前的你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是否讓你産生更多绮思,想來到中國園林博物館一探究竟?
更多精彩,在一号臨展廳等你赴約。
同時,中國園林博物館線下精彩展覽,誠邀您打卡參觀!
“琳瑯——全國文博機關文化創意産品集萃”
展覽時間
2022年1月18日-
2022年4月10日
展覽地點
中國園林博物館
一号臨展廳
溫馨提示
請您提前預約參觀門票。由于館内停車場車位有限,請配合現場從業人員的引導,耐心排隊等候入場。如館内停車位已滿,可選擇附近車位充足的停車場進行車輛停放。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間,請您遵守國家有關預約、錯峰、限流、驗碼、測溫等防疫規定,服從從業人員引導,感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