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上周带大家领略了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的魅力(精巧山水庭院,安逸宋人气宇),宋代书画清新俊雅,直至今天仍在为我们展现“美”的真谛。后人对此欣赏、临摹,到今日的新媒体时代,更有画手用新媒介手段,使得《四景山水图》焕发出全新的生命与活力。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 (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画作的具体地点大致在西湖附近,而旧址已不可考,我们也无法得知他的创作是临摹实景或是靠想象而成,若为临摹图,这一实际景色真是令人向往。而最近,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这一想象在 3D 建模技术中得以实现。

3D 建模是指用三维制作软件通过虚拟的三维空间构建出的三维模型,由于刘松年的界画写实性较强,可以完成实景的建模。微博博主“灵感在排队”于 2021 年完成了《四景山水图·秋景》的建模,如图所示,他以相同的比例构图还原出现实场景,从山石树木到庭院砖瓦,细致完成了每一个元素的建模,完成了真实场景的再现。同时,建模者为水墨绘制的图片上色,还原了刘松年描绘的红叶,并为其他叶子涂上绿色,为建筑画上古朴的砖瓦灰色,值得注意的是,刘松年留白的水波部分也被建模者还原,水波荡漾、波光粼粼。

水墨古画无法绘制天气与光线,“灵感在排队”便将实景设定在晴天的下午,日头已经偏西,从西面照来的光洒在湖面上,发出粉色与黄色,石头多处在不被阳光直接照射的区域,显得更为黝黑坚硬,湖面上雾气笼罩,远山藏在雾气背后,显得朦胧淡远,贴近画作中逐渐消失的远山。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3D 建模,作者 id:灵感在排队 (图片来源:微博客户端)

“灵感在排队”同时还原了房屋中的士人与二位童子,士人一身白衣,望着太阳即将要落下的方向,煮茶的童子穿着绿色的衣服,姿态端庄,打水的童子身着黄衣,俯身拉着绳子,较为丰富的颜色混杂在绿叶黄草当中,加上日光云影的斑驳,古画的古朴感完全被消弭,代替以鲜艳灵动,彰显华贵之感,虽呈现古景,但现代趣味明显,精妙的技术所提供的现实图景提供了别样的艺术魅力,现代观者得以更为直观窥探南宋士人生活风貌。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3D 建模(局部),作者 id:灵感在排队 (图片来源:微博客户端)

刘松年的原作与建模图差异极大,不能以谁好谁坏简单定义,而是应当在差别当中寻找不同艺术形式的表意与局限,在与 3D 建模图的差别中,更能发掘国画本身更多的特征。

首先,建模图艳丽而古画古朴,这与颜色密切相关,以水墨画于宣纸的作品质感淳厚,没有鲜艳色彩的渲染,只有浓淡不同以区分表意,同时,由于色彩欠缺,导致光影难以被表现,在刘松年原作中我们很难看出光线的方向与强度,如果说是在表现夜里的情形也完全说得通,安逸的情绪并不依赖于具体的时间与空间,在“具体性”被消减之后,画作反而具备了四处皆宜的共识感,画作并非对一个瞬间的捕捉,而是对于一种恒久心态的表达。

其次,原作透视法较弱,虽然刘松年以界画手法表现亭台楼阁,然而并非经过详细的运算,他笔下的房屋没有透视法中的灭点,而是平行出现、重重叠叠,显得秩序规整。在现代视觉艺术中,对于透视法的掌握已经成为了某种“基本功”,画作追求立体表现,在 3D 建模中,对于在二维空间呈现三维的追求尤甚,这一技术正是以透视法为核心而规划,于是,可以看到建模图中楼房前后位置真实,空间感极强,甚至似乎为了突显真实,而故意将建筑群旋转一定角度,以显示准确性。这时回看刘松年的画,似乎因整饬显得轻巧,因不够“科学”而变得可爱,一切形体为画面整体服务,力求画面完整性而非每一个部位的真实,这种既有结构又随意而为的画风,正合中国文人作画作诗的随心自在。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秋景》(局部) (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另外,刘松年的画已为极度细致,但相比于建模图,还是可见详略之分,如远山与近水的处理,由于没有色彩的要求,留白的处理显得自然贴切,而建模图力求真实,如实表现水波与倒影,虽然水面同样是没有船只的“空白”,但是完全不同于不着一点的大幅留白,水的出现于在场让画面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世俗气息,无所不包的、事事巨细的世俗与现实。对于远山来说亦然,越远处的山越不清晰、越沉到雾气云气当中,这一特征很容易被水墨表现,由浓到淡的色彩是山远去的象征,而放在建模图中,远山不免有突兀之感,隐约可见的轮廓没有逐渐消失的感觉,在水面上也没有倒影,一行山不但没有给人辽远之感,反而像是界线一般阻挡了视野与想象的空间,画面被局限在可见的事物当中,清晰明了而难以跨越。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当故宫文物碰撞现代媒介

至此,中国画与建模画的介质差别已极为明显,写意之作没有颜色与形体的束缚,在对自然的表现中追求虚空之境,这是写实之作所不能接受也难以表现的情形。所谓写意,也就在于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似乎丢掉的细节越多,越能把握住笔墨下呈现的骨骼本质。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联系【松兰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