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喜欢”这个情愫,究竟怎么去考验才是合理的?我想或许是等待。

大学有个好哥们儿,毕业就去了长安汽车4S店,几年打拼已经坐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众所周知,近段时间受到疫情+缺芯的双重影响,各家品牌销量表现都不太好看,但前两天闲聊之间,问起最近他们店里的销量情况,却让擎哥有点意外……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据他讲,这段时间进店人数不仅创新高,并且下订率也很高。

而从谈话中,我也确认了以下几点信息:

首先,他们店里消费者到店率屡创新高,应该和UNI-V以及第二代CS75PLUS密不可分;此外,用户拉新率也相当的高,说明到店的用户里,不少都是吃了长安汽车老客户的“安利”。

尽管受芯片供应短缺影响,出现许多无法及时提车的情况,但长安汽车的准车主们并没有因为等待而“移情别恋”,仍然果断下订,展现出极高的用户黏性。

要知道这样的情况放在过去,通常只会出现在一些日系、德系品牌上。都说中国汽车品牌近两年不断崛起,比起更炫酷的产品,我想4S店里出现的这些小细节或许才是最好的佐证。

长安汽车究竟有什么魅力、或者说魔力,能让消费者如此“死心塌地”?看看销量、看看产品,再看看战略布局,我想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以销量见实力

前两天,长安汽车公布了2月销量成绩,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1-2月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2月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蓝鲸系列车型卖了19万辆。两条腿走路的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呈现出持续进阶的姿态,销量再破万辆大关,2月销售10116辆,同比大幅增长194.1%,今年累计销量达24721辆、同比增长232.9%,增幅领先行业。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具体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CS系列和逸动系列表现依旧亮眼。长安CS75系列2月销售13615辆,2022年累计销量达47205辆,第二代CS75PLUS上市预售订单已突破25000辆。主打10万元级市场的长安CS55系列2月销售5183辆,1-2月累计销量达35499辆,同比增长53.6%。长安逸动系列今年累计销量达32069辆,月均销售超过1.6万辆,继续领跑中国品牌轿车市场。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至于备受瞩目的新高端——UNI系列,2月售出10031辆,同比增长11.6%,1-2月累计销售22078辆,同比增长5.3%。2月21日,UNI-V开启全球先锋预售,累计订单已突破16000辆。

所以你看,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不管是轿车还是SUV市场,长安汽车都展现出了超强的品牌、产品号召力,老将经久不衰、新品上市即爆款,这不仅是品牌在产品布局上的成功,在市场定位上的精准,更是研发、制造实力的集中体现。

以产品见技术

以第二代CS75PLUS为例,擎哥个人认为在他身上有两个竞品难以企及的产品点,一是动力总成;二是智能化体验。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第二代CS75PLUS提供了蓝鲸新一代NE1.5T、蓝鲸新一代2.0T两款发动机版本的车型。其中,蓝鲸新一代NE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综合油耗低至6.4L/100km。2.0T版本车型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 m,最难得的是,它们都匹配一台爱信8AT变速箱,成为同级中唯一的存在。

从6AT到8AT,攀升的可不止是2个挡位台阶,相比其他6AT、CVT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爱信8AT在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上都更加出色,比如车辆整体换挡响应速度提升40%,综合油耗低至6.4L/100km,卷到不行,让新车的产品力直接提升了一个层级。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至于智能化体验,别的什么辅助驾驶、自动泊车暂且不论,我给你描述一个场景:当坐上长安CS75PLUS的驾驶位之后,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自动识别你的身份,根据你的驾驶习惯设置好一切;IMS智能交互系统与智能W-HUD抬头显示技术相结合,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坐姿高度、眼球位置,使得9英寸范围内的信息时刻处于你的最佳视角。另外,若驾驶行为不规范,它会适时提示,接听电话时,还会主动降低多媒体音量。是不是仿佛来自未来?

再看看UNI-K iDD。

目前,插电混合动力SUV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十分受欢迎,不过此前中国品牌里,拿得出手的屈指可数。如果与目前所有主流自主品牌的混动技术做对比,很明显能够发现,长安UNI-K iDD搭载的这台1.5T蓝鲸发动机热效率是目前混动发动机中最高的(45%),且功率(122kW)在同排量1.5T混动发动机中也是最高的。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专为混动系统研发的湿式三离合电驱变速器,通过iDD智慧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低速纯电,高速内燃机直驱,也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的电机内燃机同时工作模式,NEDC综合油耗达到了百公里0.8升,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130公里——没错,续航里程也是最高的。

蓝鲸动力有多强大,长安汽车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后劲有多足,从这两款产品上就能略知一二。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三年内,长安汽车将开发轿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态的新物种,共11款全新产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即将到来的新车型都将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凭着这些新技术、新产品,长安汽车也有望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和产品技术高地。

以技术保发展

受到缺芯的影响,导致无法完全释放产能,2月长安汽车主力产品销量有一定的“缩水”。前段时间,网络上还流传出一份长安汽车内部采购中心呈报给上级部门的文件,正是关于缺芯的问题,可见其严重程度。

日前,央视财经对汽车芯片市场的再次调查显示,汽车芯片价格全线上涨,原本20元的汽车芯片甚至炒到了近3000元。基于此,摆脱技术依赖,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问题已经被许多有能力的汽车品牌提上了日程。

库存告急依然订单不断 长安汽车有什么魔力?

据悉,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就在2021年,长安汽车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替代、芯片统型等举措,针对502个零部件完成技术替代方案767项,未来芯片型号预计缩减71%,挽回资源约50万件。

同时,长安汽车也通过重点供应商“一厂一策”保供方案,采取商务、产能、技术三线并行保供模式,将供应链波动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调动所有技术、规模资源和优势,缓解缺芯带来的影响。

我们常说“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在缺芯困难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无法及时兑现的订单,和一个又一个期盼着长安汽车新车交付的家庭。或许对于长安汽车来说,用户才是最坚实的后盾,在如此殷切的期盼之下,长安汽车必将奋起直追。

克服供应难题只是短期目标,而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奋力向“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目标全力进发,给消费者不负等待和期望的产品体验,才是长安汽车的永恒内驱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