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喜歡”這個情愫,究竟怎麼去考驗才是合理的?我想或許是等待。

大學有個好哥們兒,畢業就去了長安汽車4S店,幾年打拼已經坐到了一個不錯的位置。衆所周知,近段時間受到疫情+缺芯的雙重影響,各家品牌銷量表現都不太好看,但前兩天閑聊之間,問起最近他們店裡的銷量情況,卻讓擎哥有點意外……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據他講,這段時間進店人數不僅創新高,并且下訂率也很高。

而從談話中,我也确認了以下幾點資訊:

首先,他們店裡消費者到店率屢創新高,應該和UNI-V以及第二代CS75PLUS密不可分;此外,使用者拉新率也相當的高,說明到店的使用者裡,不少都是吃了長安汽車老客戶的“安利”。

盡管受晶片供應短缺影響,出現許多無法及時提車的情況,但長安汽車的準車主們并沒有因為等待而“移情别戀”,仍然果斷下訂,展現出極高的使用者黏性。

要知道這樣的情況放在過去,通常隻會出現在一些日系、德系品牌上。都說中國汽車品牌近兩年不斷崛起,比起更炫酷的産品,我想4S店裡出現的這些小細節或許才是最好的佐證。

長安汽車究竟有什麼魅力、或者說魔力,能讓消費者如此“死心塌地”?看看銷量、看看産品,再看看戰略布局,我想應該能夠找到答案。

以銷量見實力

前兩天,長安汽車公布了2月銷量成績,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1-2月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1-2月累計銷量突破20萬輛,其中藍鲸系列車型賣了19萬輛。兩條腿走路的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也呈現出持續進階的姿态,銷量再破萬輛大關,2月銷售10116輛,同比大幅增長194.1%,今年累計銷量達24721輛、同比增長232.9%,增幅領先行業。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具體來看,我們耳熟能詳的CS系列和逸動系清單現依舊亮眼。長安CS75系列2月銷售13615輛,2022年累計銷量達47205輛,第二代CS75PLUS上市預售訂單已突破25000輛。主打10萬元級市場的長安CS55系列2月銷售5183輛,1-2月累計銷量達35499輛,同比增長53.6%。長安逸動系列今年累計銷量達32069輛,月均銷售超過1.6萬輛,繼續領跑中國品牌轎車市場。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至于備受矚目的新高端——UNI系列,2月售出10031輛,同比增長11.6%,1-2月累計銷售22078輛,同比增長5.3%。2月21日,UNI-V開啟全球先鋒預售,累計訂單已突破16000輛。

是以你看,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不管是轎車還是SUV市場,長安汽車都展現出了超強的品牌、産品号召力,老将經久不衰、新品上市即爆款,這不僅是品牌在産品布局上的成功,在市場定位上的精準,更是研發、制造實力的集中展現。

以産品見技術

以第二代CS75PLUS為例,擎哥個人認為在他身上有兩個競品難以企及的産品點,一是動力總成;二是智能化體驗。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第二代CS75PLUS提供了藍鲸新一代NE1.5T、藍鲸新一代2.0T兩款發動機版本的車型。其中,藍鲸新一代NE 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綜合油耗低至6.4L/100km。2.0T版本車型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 m,最難得的是,它們都比對一台愛信8AT變速箱,成為同級中唯一的存在。

從6AT到8AT,攀升的可不止是2個擋位台階,相比其他6AT、CVT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愛信8AT在平順性和燃油經濟性上都更加出色,比如車輛整體換擋響應速度提升40%,綜合油耗低至6.4L/100km,卷到不行,讓新車的産品力直接提升了一個層級。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至于智能化體驗,别的什麼輔助駕駛、自動泊車暫且不論,我給你描述一個場景:當坐上長安CS75PLUS的駕駛位之後,Face ID人臉識别功能自動識别你的身份,根據你的駕駛習慣設定好一切;IMS智能互動系統與智能W-HUD擡頭顯示技術相結合,可以根據駕駛員的坐姿高度、眼球位置,使得9英寸範圍内的資訊時刻處于你的最佳視角。另外,若駕駛行為不規範,它會适時提示,接聽電話時,還會主動降低多媒體音量。是不是仿佛來自未來?

再看看UNI-K iDD。

目前,插電混合動力SUV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十分受歡迎,不過此前中國品牌裡,拿得出手的屈指可數。如果與目前所有主流自主品牌的混動技術做對比,很明顯能夠發現,長安UNI-K iDD搭載的這台1.5T藍鲸發動機熱效率是目前混動發動機中最高的(45%),且功率(122kW)在同排量1.5T混動發動機中也是最高的。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專為混動系統研發的濕式三離合電驅變速器,通過iDD智慧控制系統,可以實作低速純電,高速内燃機直驅,也有串聯和并聯兩種模式的電機内燃機同時工作模式,NEDC綜合油耗達到了百公裡0.8升,純電續航裡程達到了130公裡——沒錯,續航裡程也是最高的。

藍鲸動力有多強大,長安汽車厚積薄發的技術實力後勁有多足,從這兩款産品上就能略知一二。當然,這還隻是個開始,未來五年,長安汽車将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三年内,長安汽車将開發轎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态的新物種,共11款全新産品。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即将到來的新車型都将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憑着這些新技術、新産品,長安汽車也有望進一步占領市場佔有率和産品技術高地。

以技術保發展

受到缺芯的影響,導緻無法完全釋放産能,2月長安汽車主力産品銷量有一定的“縮水”。前段時間,網絡上還流傳出一份長安汽車内部采購中心呈報給上級部門的檔案,正是關于缺芯的問題,可見其嚴重程度。

日前,央視财經對汽車晶片市場的再次調查顯示,汽車晶片價格全線上漲,原本20元的汽車晶片甚至炒到了近3000元。基于此,擺脫技術依賴,保障供應鍊安全的問題已經被許多有能力的汽車品牌提上了日程。

庫存告急依然訂單不斷 長安汽車有什麼魔力?

據悉,長安汽車每年将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十一五”至今,已累計投入超過1100億元。就在2021年,長安汽車研發團隊通過技術替代、晶片統型等舉措,針對502個零部件完成技術替代方案767項,未來晶片型号預計縮減71%,挽回資源約50萬件。

同時,長安汽車也通過重點供應商“一廠一策”保供方案,采取商務、産能、技術三線并行保供模式,将供應鍊波動對生産的影響降到最低,盡可能調動所有技術、規模資源和優勢,緩解缺芯帶來的影響。

我們常說“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在缺芯困難的背後,有着一個個無法及時兌現的訂單,和一個又一個期盼着長安汽車新車傳遞的家庭。或許對于長安汽車來說,使用者才是最堅實的後盾,在如此殷切的期盼之下,長安汽車必将奮起直追。

克服供應難題隻是短期目标,而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奮力向“新汽車 新生态”戰略目标全力進發,給消費者不負等待和期望的産品體驗,才是長安汽車的永恒内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