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妙品 | 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王文治题《董其昌书太傅许文穆公墓祠记》,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许文穆公与董文敏公师生最为契合,此为文穆作墓祠记,生死交情具见于此。宜其书法,亦真气郁勃,直与颜鲁国、杨少师相俯仰也。顷寓吴门,陈斗泉居士出此见示,不胜欣幸!谨识数语于卷尾。

辛亥秋七月既望,丹徒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清代文学家、书法家。著有《梦楼诗集》二十四卷、《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

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傅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

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王文治题《董其昌书太傅许文穆公墓祠记》超清欣赏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妙品|大师眼中的大师:“淡墨探花”倜傥风流的境界,令人难以企及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