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张忠苹摄(人民图片网)

2022年3月8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古战场遗址,无人机航拍下考古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考古发掘。近期因江口古战场遗址所在的府河迎来丰水期,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将进入发掘尾声。

江口古战场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口古战场遗址自2017年开始发掘,出土了大量金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银册、西王赏功钱币、大顺通宝、金锭、银锭等,还有大量戒指、耳环、发簪等金银首饰及部分残存兵器。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李庆禹 摄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

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西王赏功”金钱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册封金册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双流银锭

三眼火铳

江口古战场遗址2021-2022年度考古发掘进入尾声

“江口沉银”发掘区全景

2021年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国博开幕。此次展览为期三个月,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为宗旨,通过500余件文物全方位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共发现文物42000余件。1646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转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时遭遇明朝参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从20世纪20年代起,陆续有重要文物在江口岷江河道内被发现。为充分了解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水下文物的保存状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2017年和2018年对江口古战场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

此次展览分为“序厅”“沉银出水”“考古新章”三部分,介绍了江口古战场遗址和考古发掘的有关情况,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并通过实物、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展示方式,突出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和公众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展览中,既有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等国家一级文物,又有多枚“西王赏功”钱、册封后宫的金册、精美的金银饰品和錾刻有“大西”年号、税种、四川地名的银锭,以及与江口之战相关的大批兵器等。这些文物年代跨度较大,分布地域广阔,不但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更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挑战。针对遗址处于岷江河道内的复杂情况,大陆考古工作者首次采用围堰考古发掘的全新模式,建立工作平台,并在发掘过程中创新管理思路。此次发掘还运用了大量科技手段,不仅是考古发掘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也是考古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协作。在遗址探测、信息提取、文物保护等阶段,得到了众多科技单位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各项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地学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为此次考古发掘助力。该团队采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两栖地质雷达、高精度磁法、频率域电磁法等综合探测技术,对超过10万平方米的探测区域进行了扫描成像,探测了古河道的位置,并综合河床基岩起伏状况进行分析,为“沉银有利储集区”的划定提供了有力证据。此次探测中采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对江河、湖泊、浅海滩涂环境中的地下探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表示,团队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力求开创“电子信息+考古”的新局面,让“给大地做CT”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高大伦:江口古战场还能再挖一千年

2019年01月07日 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句成都平原流传的民谣,随着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得到了印证。“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展出期间,慕名而来的观众将展厅围得水泄不通。观众的热情延续到了名人堂·2018展览榜单的评选活动,4810人为江口沉银展投了宝贵的一票,让其入选年度展览榜单前三甲。

新年伊始,四川考古专家高大伦做客四川博物院,分享了江口考古鲜为人知的故事。

沉银传说被证实

自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兵败弃宝岷江以后,370多年来,围绕着沉银的故事从未间断。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相关部门就联合专业地质勘探所,对江口镇进行过勘测,并发现岷江河道内散布着大量金属物。1993年,当地政府再次秘密邀请物探队进行调查,并确定了数处金属异物沉淀点。但是基于技术所限,依旧无法确定精确位置以及沉淀物数量。

“真正的转机来自2015年的夏天”,高大伦表示。这一年,彭山侦破一个倒卖文物的大案:江口盗掘文物案。

借钱发掘江口遗址

成都西南约60公里处,有一个地势险要的江口。这里是府河、武阳河与岷江的交汇处,该地也由此得名江口镇。江口镇有一个秘而不宣的老传统:挖宝。

2015年,江口盗掘文物案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成功侦破。考古遗址已被盗挖,文物安全岌岌可危。2015年末,破案后两个月,时任四川考古研究院院长的高大伦迅速组织研讨会,向上级汇报准备发掘江口遗址。

2016年5月,江口遗址挖掘获得上级部门批准。“没有钱挖不了”,高大伦就想着办法垫着钱挖,“一垫就是一千万,这是全国考古发掘垫钱最多的项目”。

围堰考古至少持续5年

考古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挖。江口河水湍急,沉淀物位置不确定,给勘察和考古挖掘带来很大困难。

2016年9月,考古队确定方案:围堰,直接把水抽干,再进行发掘。对于这个前无古人的做法,高大伦扛下了所有责任,“挖出一根发簪也是收获”。

2016年12月,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2000平方米围堰完成,一次性出土文物300余件。

2017年1到4月,江口古战场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围堰2万平方米,共出水各类文物3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江口古战场遗址发掘,是中国迄今为止金银器物一次出水出土最多的。同时,文物内涵丰富。出水器物囊括帝王生活到百姓起居的方方面面;文物的来源北至河南,南至两广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

高大伦表示,整个江口遗址范围大约有100万平方米,目前仅发掘了2%。因此整个考古发掘至少要持续5年时间,“假设我们每年可以考古发掘1000平方米,江口古战场要挖1000年才能挖得完,值得期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