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洞庭作家】邓荣生/平江杜子庙的传说

平江杜子庙的传说

杜甫墓泉水显灵的传说

邓荣生 撰文 何老夫子 口述

【洞庭作家】邓荣生/平江杜子庙的传说

杜子庙,也叫杜子祠、杜甫墓、杜甫庙。位于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天井湖。该庙供奉着唯一的一尊大神像——诗圣杜甫,这是昌江(平江古称)一带崇尚教化信众朝圣的庙宇。庙后是杜甫安息之地的遗阡,也是全国唯一有杜甫遗骸的真迹墓冢。

天井湖地处原昌江县治中县坪(唐平江县治所在地)往南几里之遥的小田村范围。这里东接连云山,北与天岳幕阜山相望,是福寿山山脉平缓延伸形成的山丘之地。放眼望去,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连绵百里;四周丘岗林立,错落有致,油茶密布,竹林婆娑;汨罗江侧畔而过,两岸沃野平畴,一马平川,素有昌江粮仓之称。

被称为天井湖的“湖”其实就是一口小山塘,而这口塘的水仅是靠天上下雨的水聚集而来。因其那宛若“天井”大小的小池塘,加之又没有径流之水,被浪漫的昌江人用夸张的手法戏称为“湖”。说来也巧,天井湖一带尽管坐落于地势较高的丘岗之上,无论多么干旱但它从不缺水,总是有汩汩甘甜从地下渗出滋润着这一方百姓。千百年来,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过着旱涝无虞,吃穿不愁的日子。以至民间历来将这一带视为风水宝地,福地洞天!

由于天井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辛勤劳作,这一带的百姓常年过着自给自足,吃穿不愁较为富足的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唐朝的大历五年,时令已经进入初冬季节,突然有一天县衙官员出面将一具上等棺木的灵柩埋葬于此地。后来这里人们才听说墓茔埋葬的是一位叫杜甫的朝庭官员,还是一位会做诗的大文豪!

根据当时的礼制法律,凡是亲人去世埋葬后,其后人必须在坟墓旁与坟为伴守孝三年,否则就没有遵循孝道礼制,是严重的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当然古代人守孝也是一件很自觉的事情,更何况是出身名门世家的杜家之后呢!杜甫墓茔建好后,杜甫的儿子杜宗武就在杜甫的坟墓旁边搭起了一个草庐,尔后随庐而居。因杜甫一家赴昌江是投斐隐(斐隐,又称斐使君,当时在昌江为官)而来,临时居往县治(中县坪)寓所,在昌江并无其他亲朋,也无固定住房居住。所以,在县衙的资助下,于墓庐旁边添置了山地田土,并扩建了墓庐。杜宗武全家人索性一起住进了墓庐,他(她)们一边尽孝守墓,一边过起了随墓而居的田园生活。

自从杜甫归葬于小田天井湖以后,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昌江的四邻八乡。人们好奇地来到杜宗武家里,对这一家子“哇事”(方言:说话)都是“打声”(方言:外地人口音)的外地人感到十分敬仰!认为他(她)们是从大地方来的,口岸(方言:外面的世界)见的多,更何况是来自洛阳京城的官员呢!于是,人们对杜甫儿子杜宗武一家人更加膜拜得五体投地。盼望自己和自己的儿孙们也都能像宗武他们一样读书学习,知文识字,知书达礼啊!

俗话说“子孙不读书,官从何处来!”在“读书做官”和“做官发财”的影响下,人们多么希望子孙后代也能阀阅兴旺,升官发财,光耀门庭啊!由于人们期望子孙能读书识字的意识不断上升,随之为杜甫修建庙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恰巧自然界的某些巧合也随之而来!这不,民间至今还留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呢!

相传,唐朝后期的光化年间,昌江全境已经连续三年没下雨了,汨罗江早已断流枯竭,人畜的吃水已经十分困难了,人们便到处找水以解干渴之需。就在这大地干涸,民不聊生的时候,唯独居住在天井湖一带几百只烟灶的丁口从没有发生过饮水困难一事!原来在离杜甫坟墓前不足十米远处有一口特别特殊的水井,这一带就是靠这一口水井解了一方百姓之忧呢!

说也奇怪,这口井水质清澈、质感甘甜纯正,若是碰上洪涝灾害,山洪奔流,水井从不被淹没,水照样清澈见底。就是遇上这样三年不雨的大旱灾害泉水也从不干涸,沁水(泉水)一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这一方土地。不仅保证了邻近一带上千口人丁和生畜的饮用水,还浇灌了这一大片的农田。消息一经传开,十里八乡的山民纷纷到杜甫墓来讨(取)水,致使整个旱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按照平江古代习俗,民间百姓除了有凡间管理外,仙界也有一套管理机构。诸如社主城隍、山神、土地、井神等都是有管理职能的,并每时每刻都在各自的范围内司职。较远的丁口是不属同一个“山神、土地”管理的,若要到不属自己传统取水范围内去取水只能是“讨”,故而叫“讨水”。而到杜甫墓前不足十米的水井去取水,当然是向诗圣杜甫讨水了!于是,取水之时都会虔诚地向杜甫坟墓行跪拜礼,有的还焚香祷告,祈求子美大神保佑。

人们自从饮食了杜甫坟墓前那甘甜的井水后,不但感到病灾少了而且人们普遍感到精神爽朗,干活的劲头也足了,有的患有头痛肚子痛的喝神水后马上就好了。接着有人发现,凡是饮用了杜甫坟墓前井水的丁口中有十多人当年考中秀才、进士,有几人还是多次不第的居然也高中金榜。一些不会读书的子弟突然间成绩好了起来,爱逃学贪玩的纨绔子弟也都改邪归正听话和爱学习了。针对这一变化,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天井湖杜甫墓前那口水井,以为是喝了杜甫墓前水井的神水所至。一时间,杜甫在保佑昌江一方子民,杜甫在显灵啦!杜甫坟前神水井的说法传变四面八方!更有一些好事者还不断传出沙塅有两个反应呆笨的小孩喝了天井湖的水后也变得灵泛(聪明)了,坳头山、小塘铺等地有几十个冥顽不灵的孩子也因吃了天井湖的水变聪明了,早禾塅一个叫奉先生的读书人多次会试不第,因喝了杜甫墓的神水也中了秀才等各种说法越传越神,越传越远。甚至还传出巴陵一失聪儿童从百里外来杜甫庙求神降水,居然还真的治好了。从此,杜甫是神明,是神仙一说就在昌江邑境传开了,前来敬拜杜甫求水问卜的更是日昼不断。

此时此刻,昌江官府一块心病也始终挂在心头!那就是诗圣杜甫安息县境已有几百年了,至今也没有为其修建庙宇,实是一件憾事!

按照唐朝当时的规定:中国的儒、释、道三教,分别以“儒”(文)建“庙”;“释”建“寺”;“道”建“观”予以区别。根据杜甫生前的建树和百姓的爱戴完全应该修建庙宇,以安放金身,昭示后人。只因财力匮乏一直未能如愿,现在杜甫在我昌邑显圣,是全境之一大幸事。于是当即顺势而为,出资和当地的民众在杜甫坟的墓庐旁边修建起了供人们凭吊和朝拜的庙宇,将杜甫生前模样塑造金身,日夜香火供奉,故就有了杜子庙。

杜子庙建好后,前往小田天井湖的杜子庙敬奉杜甫的信众络绎不绝,神案前常年香火旺盛,青烟袅袅。昌江境的长寿街、关义岭、幕阜山、中县坪、金铺观、小塘铺、喻公桥等一带的信众凡是小孩发摹(启蒙)、会试、乡试、殿试、赶考院试等有关读书的大小诸事都要到杜子庙求签问卦,祈求子美大圣保佑。甚至,邻近浏阳、小长沙、湖北通城、江西界上的信众们也不怕路遥,带上盘缠饭米,行走十天半月来到杜子庙求神降水,保佑子孙求得功名,以期光宗耀祖!

前往杜子祠祭拜的众多信奉者中,其中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除跪拜问卜外,少不了以诗文祭拜悼念。其代表作有徐屯田《过杜工部坟》: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杜甫墓历经十个朝代更迭,饱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霜,虽然先后多次修葺,但是传说中的水井仍然一直保留至今。不过当年的水井早已不再是饮用之水,因当地百姓全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为了安全和美观起见,水井已改成用砖块砌成的小水池,其池中之水依然永不干涸。不少前来凭吊杜甫墓冢的游客,特别是带着小孩子的家长们都会往池里抔一抔泉水往孩子们的额头上轻拍,以示“醒脑”。期望沾沾诗圣杜甫的文气,望孩子们更加聪慧过人,学业有成,日后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洞庭作家】邓荣生/平江杜子庙的传说

作者简介

邓荣生,中共党员,曾戍边祖国南疆,后供职于平江县党政部门。喜好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研究平江杜甫家族文化,先后有数十篇文章散见于媒体。编著有《杜甫在平江》《平江古代诗赋集》,合作编著《平江方言》等作品。参与编著《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平江蓝色文化》《百岁开国将军张震上将》,主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江记忆习俗篇》等书籍。参与国家《地名志》《地名词典》成果转化之《岳阳地名故事》的编著等。

图片: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