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罗斯与乌克兰同为罗斯兄弟,为何千余年纠葛不休,至今纷争不止

作者:鱼禾小院

俄罗斯与乌克兰800年前本是一家,当蒙古大军呼啸而来时,罗斯分裂了,有些像中国的北人与南人,但中国幸好有明朝,天子守国门,终于将人心挽回了。而南北罗斯因为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分分合合,纠缠不清。

我们先将视野投向罗斯祖先---东斯拉夫部落。

罗斯祖先

迁徙的东斯拉夫人

公元6世纪初的一天,一支部落行进在第聂伯河流域,队伍中大部分是老人女人和孩子,偶然看见一个青壮年,也是伤痕累累,两目无神。

这支部落前不久意气风发地想冲进拜占庭,夺取那里的花花世界,却被守军冲散,一败涂地,只逃出少部分人。

原来的生活区域不能回去了,只能向东,远离文明社会,这支部落成了被放逐的孤旅,流离失所,在荒漠上无助地前行着。

这支部落原来居住在东欧平原上的多瑙河流域,是东斯拉夫部落,由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帝国,日渐衰退,东斯拉夫人原本属于东罗马帝国,看到帝国无力维持下去,就开始民族大迁徙,想去拜占庭捞点好处,却反倒惹了一身腥,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残存的人好不容易被归拢成小部落,又开始了迁徙,这回方向是蛮荒之地。

且说部落行进到第聂伯河上游附近,发现这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就开始在此地繁衍生息。经过了两百余年的刀耕火种,到公元八世纪,东斯拉夫人慢慢恢复元气,出现了很多小部落,部落联盟的时机成熟了。

基辅罗斯

东斯拉夫人部落渐渐多了起来,人烟日渐稠密,物资也丰富起来,利益多了,纷争也多起来了。发展到这个程度,急需有个强力的统治核心整合部落。

留里克

在部落之间的争斗中,有些部落雇佣了一些外族的军队,以求在争斗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些外族人是北欧的瓦良格人,在严酷的环境和长期的流浪中,有时当海盗,有时当商人,练就了剽悍的身体和精明的头脑。淳朴的东斯拉夫人和雇佣军们相比,简直是引狼入室的羔羊。雇佣军头子留里克利用东斯拉夫人的部落冲突,反客为主,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留里克王朝,统合了东斯拉夫部落,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开始出现了,由于附近有一条罗斯河,史称罗斯人。

时值公元862年,远东地区的中国已进入唐朝末年,而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东斯拉夫人刚从原始部落进入国家。

留里克忙于巩固统治,来不及扩张就去世了,去世前他的儿子还未长大,他只好将权力给了他的亲属奥列格。

奥列格

奥列格是个狠角色,但他还不够狠,他的狠是对外征服,对留里克的儿子,却不够狠。

奥列格的目光没有局限在第聂伯河上游区域,他望向了中游的基辅城。这时的基辅还是一座小城,由基伊三兄弟所建,管理者是阿斯科尔德和迪尔。这里交通便利,是几条河流的交汇处,往北可接触罗斯发源地,往南可与拜占庭开展商贸往来。史书记载,奥列格率领亲兵乘船南下,把留里克年幼的儿子伊戈尔放在船中。到了基辅码头,奥列格传信给两位基辅大公,说是去南边做生意,经过基辅,想看望一下老乡,时间比较紧,希望他们到船上相见。阿斯科尔德和迪尔不疑有诈,来到船上慰问。奥列格抱出伊戈尔,说罗斯正统大公在此,你们没资格管理基辅,这里我们接收了。说完,手一挥,两边的亲兵涌出,乱刀砍死阿斯科尔德和迪尔,尸体落入水中。奥列格就此坐镇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的首都,然后向四周征战。

奥列格去世之后,权力回归到留里克之子伊戈尔手中,伊戈尔继续征战,此后的继任者都英勇善战,到伊戈尔的孙子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罗斯的疆域大大扩充,甚至拜占庭皇帝都要求和纳贡。

蒙古分而治之,罗斯走向分裂

基辅罗斯建立300余年后,基辅大公对领地的控制逐渐衰弱,各封建领主开始争权夺利,另外之前被征服的地方王公也谋求独立,各地硝烟弥漫,打得不可开交。

这时远东地区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蒙古帝国。最初蒙古人与罗斯人打交道是由于追杀钦察人,但傲慢的罗斯贵族不知道是吃错了药,还是收了钦察人的礼物,贸然向蒙古人发起攻击,这时基辅罗斯已名存实亡,辉煌不再,剩下的只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罗斯大公们。蒙古人看到了罗斯色厉内荏的虚实,暂时退却了。

1236年,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势如破竹,占领基辅,奴役四方。

罗斯在蒙古人口中被读成了俄罗斯,从此俄罗斯就替代了罗斯的称谓。

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始了对俄罗斯的为期200多年的统治。

基辅以南的乌克兰区域及黑海沿岸,位于金帐汗国的核心区域,蒙古人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这些地方的罗斯人受到严酷的压榨和极端的奴役,而北方罗斯区域,原罗斯的发源地诺夫哥罗德地区,因为天气寒冷并且非平原地带,蒙古人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征服,因为还有欧洲的花花世界等着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比北部罗斯地区好太多了。因而北部罗斯就由蒙古人指定本地大公代替蒙古人统治,这样一来,北部罗斯的境遇就比南部罗斯好太多了。

蒙古人对南北罗斯采用不同的统治手段,直接造成了罗斯之间的分裂。一方面北部罗斯有强力大公进行统治,因而整合到一块,越来越团结,在莫斯科大公国的森林地带休养生息,两百年后,趁着蒙古统治虚弱,一鼓作气赶走了蒙古人。另一方面,南部罗斯直接被奴役,怨气越来越大,与北部罗斯不再同心同德。

蒙古人统治俄罗斯一百多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蒙古人不再如先祖一样英勇善战,被奇迹般崛起的立陶宛大公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1362年,立陶宛大公国大军在蓝水河大败蒙古大军,夺取了基辅,将南部罗斯地区纳入立陶宛版图。从此,南部罗斯人开始抛弃东正教,转而信仰天主教。北部罗斯东正教教会极其愤怒,称信奉天主教的罗斯人为叛徒,要伐而诛之。北部罗斯与南部罗斯的矛盾日渐激烈。

俄罗斯民族与乌克兰民族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公元1240年,蒙古人攻陷基辅,对南北罗斯分而治之。这时留里克王朝传至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是一个伟大的领袖,曾率领北方罗斯击退了强敌瑞典和日耳曼人的进攻。但蒙古铁蹄势不可挡,涅夫斯基审时度势,深知不可力敌,只能虚与委蛇,以保存实力。蒙古人对涅夫斯基的态度很满意,也顾不上北方罗斯那边的苦寒之地,乐得有个听话的代理人收税纳贡。1252年,涅夫斯基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基辅、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的王公,涅夫斯基致力于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后来俄罗斯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一位圣徒,另外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苏联军队设立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莫斯科大公国

13世纪末期,弗拉基米尔大公分封莫斯科大公国,此后莫斯科大公国实力渐强,到伊凡三世合纵连横,将各大公国联合起来,这时金帐汗国已经非常虚弱,伊凡三世乘势而起,与蒙古人屡次决战,终于将金帐汗国连根拔起,驱除了蒙古人,结束了蒙古人对罗斯两百余年的统治。在长期跟金帐汗国的斗争过程中,莫斯科大公国的领导者学会了很多东方智慧,最典型的是户籍管理和驿站运输。东正教作为唯一的教派提供了精神力量,有效的集中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为反抗金帐汗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从蒙古人那儿学来的政治制度、王权思想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俄罗斯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开始形成。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

俄罗斯人大败蒙古人

这一时期的南部罗斯被蒙古人碾压一遍后,又纳入立陶宛统治下,后来又被波兰兼并,这块土地被各大势力来回争夺,永无宁日。各类人种,罗斯人、立陶宛人、波兰人、鞑靼人,数不清的流浪汉、冒险家在此争斗,慢慢形成了剽悍的哥萨克,以武斗为业,以至于波兰贵族为了拉拢这些哥萨克势力,颁布了“注册哥萨克”的法令,哥萨克也就成了雇佣军,大杀四方,打拜占庭,打瑞典,甚至打自家兄弟俄罗斯。而后来波兰衰退,无力支付哥萨克薪水,哥萨克们就造起反来,建立了哥萨克王国。当波兰大军镇压时,哥萨克头子赫梅利尼茨基向沙皇求救。从这以后,哥萨克就成了沙皇扩充领土的排头兵。

哥萨克

就这样,从十六世纪开始,乌克兰境内就混杂着天主教徒、哥萨克、流浪民族,在波兰和俄罗斯的夹缝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民族特色,乌克兰民族在风雨飘摇中形成了。

大俄罗斯主义

由于俄罗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强人一等,为了对外扩张,沙皇政府宣扬俄罗斯民族是最优等的民族,其他民族应该从属于俄罗斯民族。大俄罗斯主义者只能承认一个政权,即沙皇专制;一个宗教,即东正教;一个民族,即俄罗斯民族。

对于乌克兰的天主教,大俄罗斯主义者深恶痛绝,强力打压,这也加强了俄罗斯民族与乌克兰民族之间的矛盾。

大国棋盘

是非之地乌克兰

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国始终是压在欧洲各国头上的大山,而乌克兰这片是非之地是欧洲各国唯一可以掀动俄罗斯的把手。

从拿破仑到希特勒,不拿下俄罗斯就无可称霸欧洲。

但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是直接攻入俄罗斯,被俄罗斯的冰天雪地、坚壁清野和众志成城的决心打败了。

唯一成功的只有美国,1991年的苏联解体,令庞然大物的苏联变成了大块头的俄罗斯。

于是美国尝到了甜头,热衷于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但俄罗斯毕竟底蕴尚存,普京大帝横空出世,将俄罗斯铸成铁板一块,水泼不进,针扎不进。

美国只好迂回到乌克兰,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纠葛,让他们两个先厮杀一场,自个躲在一旁,观察俄罗斯的虚实。

美国如此,欧洲小弟们更对俄罗斯如鲠在喉,不想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邻居在卧榻之侧酣睡。

然而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关系到其核心利益,对于美国,则只是其一步闲棋。所以普京敢壮士断腕,而拜登则迟迟不能下注。而欧洲各国是有心无力,只能在背后摇旗呐喊,狐假虎威。但乌克兰毕竟是自家发源地,不是帝国坟场,普京举重若轻,发动时迅雷不及掩耳,这时却举轻若重,小心维持大国平衡,乌克兰,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让别人捡了便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