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疾控专家朱仁义详解:新冠居家期间如何正确防护与消毒?

日前,多地连续多日有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多个地区列为中风险地区;为此,山东、江苏等多地的疾控部门也陆续发布了居民隔离观察时的检测方法及应急措施。

那么,居家或处于隔离观察期,居民应如何做好新冠疫情防护与消毒?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哪些事项?第一财经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主任医师朱仁义教授。

疾控专家朱仁义详解:新冠居家期间如何正确防护与消毒?

第一财经:在居家生活中,如何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有哪些措施?

朱仁义:首先,要关注家人的健康,如果家人出现像发热、干咳、鼻塞、流涕、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请在自己和生病家人有效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其次,外出返家后及时进行洗手。再次,对于快递包裹、外卖等,尽量与快递员无接触收取,收取后在室外去除外包装,怀疑有污染时,可使用消毒湿巾等对包裹外表面擦拭消毒。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家庭聚会。接到收到流调提示短信(比如说可能存在和感染者接触的风险),立即主动联系您所在的社区、单位,及时告知收到短信的情况,并按照属地要求落实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第一财经:家庭应选择或者配备哪些消毒用品?

朱仁义:家庭可以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如便携装免洗手消毒剂、酒精棉球、消毒湿巾、碘伏等,消毒产品尽量选择备案、知名企业品牌。

同时,在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有适度的预防性消毒措施,而在使用消毒产品时一定要遵循说明书,注意安全。

第一财经:针对暂时处于隔离、封控期间的市民,在居家防护、消毒上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朱仁义:市民在隔离或封控期间,居家时应遵循封控点位的防控指引。

第一,居家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所在社区负责观察的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如居家观察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孕产妇可进行正常产检,应当提前预约,避免集中候诊,做好防护,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回家后及时洗手;患有基础疾病的居家观察者应当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药物储备不足时,可由社区工作人员代取药物。

第二,居家观察人员尽量分间单独居住,平时多开窗通风。

一方面,要尽量单独使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使用后通风并用酒精等消毒剂消毒与身体接触过的物体表面。 另一方面,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用过的物品及时清洁消毒。此外,要分餐进食,尽可能减少家庭成员相互接触时间,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第三,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时用纸巾遮盖口鼻,不随地吐痰,用后纸巾及口罩丢入放在带盖垃圾桶的垃圾袋内。

按居家观察要求,每日做好体温测量,自觉发热时随时测量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联系封控点观察人员。

第一财经:在室内的通风、换气上应如何正确操作,才能保证所处环境安全?

朱仁义:对于日常的空气消毒,建议首选开窗通风换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开窗通风,至少保证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而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机械通风,将所有排风完全排至室外。一般在开窗通风的情况下,通过窗户通风和邻居家的气流进行交叉而造成感染的风险极低。但我们要适当注意卫生间的地漏和洗面盆的下水道气流,定期给地漏补充水,如果明确知道洗面盆的下水无弯管的,每次用完及时将下水道堵上。

在选择空气净化、消毒机时,需要注意,臭氧、二氧化氯等化学类的机器不能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同时紫外线灯、雾化、加湿器消毒并不适合家庭的空气消毒,使用不当反而可能有害。

第一财经:网传的针对鼻黏膜消毒的洗鼻器是否会起到作用?

朱仁义:确实网上有传用洗鼻器可以缩短鼻咽部新冠病毒排毒时间。

从原理上来说,如果冲洗液具有消毒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洗鼻器冲洗降低鼻咽部病毒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消毒作用,将鼻咽部的病毒杀死,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清除鼻咽部表面的病毒,当然,经过一定的时间,病毒又会繁殖后排出。洗鼻器能否可以缩短鼻咽部新冠病毒排毒时间需要临床积累一定的数据才来证明。

第一财经: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等,有没有差异化地进行自我防护的方法?

朱仁义: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年龄较小,安全的意识还未养成,如果由于口罩佩戴不当,可能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危险,因此,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新冠个人防护指引,都不建议给年龄较小的儿童佩戴口罩。

而对于老人群体,老人的自我防护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可以正常佩戴口罩;但对于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呼吸困难的老人,一般也不建议佩戴口罩,如确需佩戴口罩,可以选择呼吸阻力较小的口罩,如带呼吸阀的口罩等。

当然,上述这两类人群在有本地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和到人员聚集的场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