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那火红的凤梨花|张华荣

作者:齐鲁壹点

那火红的凤梨花|张华荣

作者简介:

青未了|那火红的凤梨花|张华荣

张华荣,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副秘书长,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爱生活,爱写作,迄今已写作各类作品70万字。作品被收录于《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年选》《胶东散文年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并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张华荣卷》,多篇作品发表于《威海教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当代散文》《人民日报》人民数字等报刊及公众号平台,著有散文集《山与海的情怀》,2018年荣获“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称号,2021年《那里有一片海草房》荣获首届青未了散文奖二等奖。

那火红的凤梨花

文/张华荣

那个窄小的阳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花盆,有兰草、三角梅、芦荟……每每回去,我就喜欢去看那些凤梨花,红艳艳的像一团火,小小的阳台便温暖生动起来。看到这凤梨花,我就想起了我的婆婆。

与病魔抗争了8个月、饱受病痛折磨的婆婆,终于怀着对儿孙、对人世、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了这片生她养她74年的土地,也永远告别了这个她为之操劳一生、热爱的家。

从19岁就踏上工作岗位的婆婆,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大半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给她的学生和同事留下很多难忘的回忆。

一个比她年少13岁的学生——那个忠厚朴实的渔民,在得知他最敬重的老师谢世后,火速从海上返回,冒着威海少有的严寒赶到殡仪馆,但终究没能看上他的老师最后一眼。老人被海风吹成古铜色的脸膛写满悲伤,一行热泪夺眶而出。

那个上小学就跟随婆婆读书的小女孩——而今已是做奶奶的人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把婆婆当成亲戚走动着。当婆婆去世时,步履蹒跚的她以一个淳朴的农村妇女的率直和真诚在婆婆的灵柩前放声大哭,嘴里一遍遍喊着:“妈妈,妈妈……”

婆婆走了,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便浮现眼前——

刚结婚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便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一日三餐全是婆婆照料。每当我走进厨房,婆婆就一个劲让我出去,“干了一天的工作,快去歇会吧,这份工作我知道有多累。”教师出身的婆婆总是这样体谅我。

婆婆是个心灵手巧的人。那个时候,大多自己打毛衣,她便利用空闲时间给全家人每人打一件。我至今记得,她买来了颜色淡雅的毛线,几天的功夫,一件款式新颖、手工精细的毛衣就整整齐齐叠放在我的床上,捧着这件毛衣的我,心里又温暖又感动。尤其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忙着捏属的时候,她就像一个技术高超的魔术师,一大盆好几种面掺和一起发酵好的面团,不多会就变成惟妙惟肖的各种属儿,那眉眼,那身型,那神韵都让人爱不释手。很多人捏的属熟了以后就没型了,而婆婆捏的属儿,熟了以后更加活灵活现。那些既好看又好吃的面食,任凭岁月的流逝,依然带着温馨留存在我的记忆里,闪现在我的心间,直到今天。

儿子出生后,婆婆又把太多的爱倾注到儿子身上。她是一个很有审美品位的人,给儿子买的数不清的衣服,件件让人爱不释手;什么时候该给咿呀学语的儿子看什么书,婆婆总是先我而买。当我下班回家,婆婆总抱着一身洁净、满脸笑容的儿子站在门口迎侯我,在儿子投入我怀抱的一刹那,她总不失时机地提醒儿子:“快亲亲妈妈。”

儿子小时候时常生病,每一次发烧,都牵动她太多的心思,每一次住院,尤其是打吊针时儿子哭闹着想挣脱护士的手,但最终还是被好几个人摁住,任护士在那白胖的小手上扎上一针的场景,不知引得婆婆多少次泪眼汪汪。每每儿子因哭累了而安静地入睡的时候,婆婆就坐在床边,端详儿子许久,而后在儿子白嫩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轻的吻。

从小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当儿子捧着各类奖状和获奖证书给她看的时候,婆婆就摸着儿子的头,眼里满是蜜意地说:“看,俺的孙子就是棒,奶奶有理由相信,以后会越来越棒的!”

婆婆是个爱好广泛且情趣高雅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时常,当我们回去的时候,悠扬的琴声在屋子里飘荡,引得我们驻足倾听、陶醉。闲暇她从不加入楼前楼后那些喜欢谈论家长里短的人当中,她更多的时间在练书法或写写家庭日记。很多她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就收藏起来,留作我们回去的时候或拿来给我们看或讲给我们听。什么东西有益健康要多吃,什么样的饮食损害健康要控制,她总讲得一清二楚。儿子上二年级时,为了让左手写字的儿子练就一手好字,婆婆便在每个双休日陪儿子学习半天软笔书法,数九寒冬,未曾间断。短短时间内,儿子的书法就突飞猛进,以致教书法的老师见了我就由衷地感叹:“你儿子的那个奶奶啊,太少有啦……”

婆婆喜欢喝豆浆,我们便把家里新买的豆浆机送给她。每天清晨,她便早早起来,磨好豆浆,留下自己喝的,便把剩余的全部送给我们。虽然我们两家相隔咫尺,我也数次告诉她别来送让儿子回家取,但总在我们还沉浸在梦乡中的时候,婆婆已轻轻地敲门了。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初冬的一个清晨,病情已恶化的婆婆在多日不能出门的情况下,竟然穿得严严实实站在我家门口,手里提着一袋水果:“然起来了吗?尝尝他大大从澳门捎回来的水果……”柔和的声音就像晨曦里的一缕阳光,让我的心温暖而亮堂,这个冬天,我将不再寒冷……

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对任何值得同情的人她都施以爱心,特别亲戚当中有需要帮衬的,她总是慷慨大方,而对自己却是省吃俭用。

记得那次领着放学后的儿子去看望病重的婆婆,一来到奶奶的病床前,儿子的神情便凝重了许多,他拉过一把椅子,紧挨着奶奶坐下,眉宇间流露出淡淡的悲伤。我们都静静地坐着,只任惆怅与无奈在心间流淌。时针指向了8点了,我示意儿子该回去写作业了,他摇摇头,压低声音看着我:“再陪奶奶一会儿好吗?”声音里带着几许恳求,我的心里酸酸的,点点头答应了。儿子就那样双手支着下巴,静静地端详着他的奶奶。也许,他又想起了小时候打完吊瓶后奶奶一边弯了腰驮着他,一边欢快地唱着“一群小绵羊,带着小铃铛,走下小山冈……”那美丽的童谣的情景?或者,想起他幼时生病住院为逃避打吊瓶而挣扎时奶奶那含泪的双眼……

一个为儿女和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的老人就这样走了!她的离开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却又是那么突然,顷刻之间一个生命就静静地消失了,让所有爱她的人都措手不及,生命是如此脆弱,在死神与病魔面前。

……

这些年,每当我买了菠萝要去掉那葱绿的头的时候,就想起婆婆,还有她栽下的一盆盆凤梨花,火红火红的,开在阳光下。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盆花,更是一个老人火热的情怀与爱恋。任凭岁月流逝,它永远开放在我心里,开放在每个平淡的日子里……

来自胶东散文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