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之前的热播电视剧《我们的婚姻》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和讨论,白百何饰演的女主沈慧星是一名高学历金融博士,毕业后结婚生子当了6年的全职妈妈。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当女儿糖糖可以上学不再需要全天照顾后,沈慧星决定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遭到了丈夫、邻居、父母的阻碍,6年空白工作经验更让她在职场上只能从实习生做起……

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

“全职妈妈”是当下讨论度很高的群体,在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也有一项跟全职妈妈利益相关的提议。

中山大学法学学士韦震玲提出:建议“全职妈妈”、“全职爸爸”成为合法职业。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韦震玲认为如果家庭成员因为要照顾幼儿或老人被迫放弃自己的工作辞职回家,可继续享受“工龄累计”以及各类劳动保障的待遇,同时夫妻二人中有一人选择回到家庭承担家庭全职服务,那么配偶可以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

受到“全职家庭成员”服务的对象,在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应该向承担家庭全职服务的成员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和生活开支。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全职妈妈也是合法化的职业,有收入能力的丈夫有必要向全职在家带娃的妻子支付生活费和“服务辛苦费”,经济和精神是独立的。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全职妈妈们,请相信自己的价值!

这一提议为全职妈妈们正名了!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毕竟我们都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全职妈妈的价值太容易被忽略了!

《逃避可耻但很有用》中有一笔账目,记录全职太太一年时间内有2199个小时在进行无偿劳动。

她们每天做家务的时间至少在6个小时,如果按照同等的劳动价值计算,全职太太的年薪约为19.5万人民币。

这是日本的一项数据,那如果放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数字恐怕会更高!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但重要的是,全职妈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劳动付出的价值,还有为丈夫制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家庭堡垒的作用。

然而,所有全职妈妈都会面临跟不上社会脚步、与丈夫、朋友沟通困难、社会权益无从保障、个人价值缺乏认同等难题。

就算所有人都承认“妈妈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但谁也无法改变全职妈妈被边缘化的境地,就像嘴里喊着“劳动最光荣”,但却没人愿意主动干最脏最累的活一样。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一旦成为全职妈妈,就像被锁链拴住,终日与哭闹的孩子、繁重的家务纠缠,一切合理的要求都因为自己被边缘化而成了奢望。

总会有人认为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比外出工作轻松好几倍,可为什么同样是孩子的父母,爸爸工作一天后可以尽情游戏、休息,而妈妈还要继续为家务、为孩子忙碌?

重要的是,忙碌的这些琐事竟然很难得到认同,也没有与劳动力相对应的报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酬劳动”。

另一组数据更有些可笑,大陆女性每日在家务劳动、照顾孩子生活、陪伴家人等“无酬劳动”时间约4个小时,而男性“无酬劳动”的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对女性和家庭生活应该避免“刻板认知”

近些年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已经出现了有固定收入的配偶向长期承担家庭劳动一方支付经济赔偿的例子,这就说明法律已经认可了家庭劳动的价值。

当然,也不可否认这项建议背后还存在隐忧,比如会有更多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从而导致从事社会工作的劳动力减少。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也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把“全职XX”职业化,就可能会出现更多女性被迫成为全职妈妈,或者女性自身从思想上懒惰,不再追求自我的职业生涯。

因为大众对于女性的刻板认知太深了,强化了传统女性角色的缺点和不足,认为女性只能在家里带娃、伺候老人、操持家务。

但总的来说,这项建议的方向是值得肯定和探索的,尤其在整个社会层面上,要给予全职妈妈理解与尊重。

想要“全职XX”真正得到更多支持,首先在性别认知上就该做到平等,而不是单纯弱化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

家务分配打破性别规则才能实现公平!

无论国内外,都存在家务劳动分配不公的现象,说得小一点,这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但从大环境看,由此衍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全职妈妈们正名!在家带娃或成合法职业,可享受社保和工龄待遇

《正义的中断》中提出了一种家务劳动公平的方案,即为“普遍化照顾者模式”,就是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劳动。

作者弗雷泽认为,想要实现家务公平,关键在于对性别规则重建。

没有人规定女人就适合做家务,男人做不好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想做好。所以消除对性别的限制,由男女共同工作、且共同承担家务是实现家务分配公平的重要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