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二十一纪的第三个十年,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需要奋斗的时代,为何年轻人仍高喊躺平?这其中不仅有年轻人自身的问题:浮躁、焦虑、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也有时代的特点:内卷、割裂感、分配不均……诚然,很多年轻人一边喊着“躺平”,一边继续996的生活,但是躺平话语的弥漫,显然是需要警惕的。

那么为何90后、00后这群“后浪”都高呼躺平呢?背后的原因,不仅是年轻人自己的心理预期,更是整个社会和时代对年轻人的预期。

全文共 5672字

阅读约需要 15 分钟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年轻人,在大多数人眼里,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是b站《后浪》描述现代年轻人的样子。但在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之中,却有那么一支“躺平”的曲调久久不散。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21年12月6日发布的报告,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十个词中,不乏相互矛盾的,比如“强国有我”和“躺平”。

前不久,致极下午茶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来聊一聊对“躺平”这个文化现象。年轻人为什么那么热衷“躺平?”他们又能如何拯救自己的心理落差感?在许教授看来,“躺平”是一个全世界普遍的问题。它源于内卷带来的焦虑,让年轻人有着过高的社会预期和自我预期。而中国的年轻人,既应该用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自己,也可以用道家顺其自然的哲学安抚自己。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01.“躺平”和“佛系”是两种状态

王胜:2021年有年度一个热点词叫“躺平”,说的是做什么事情都波澜不惊、无欲无求的状态。想问问许教授怎么看待当代年轻人“躺平”的现状?

许纪霖:我很早就关注了“躺平”这个词汇。去年夏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召开了一个关于“躺平”的学术研讨会,我也参与其中。可以看到,“躺平”作为一个很热的现象,也受到了思想界和学界的很多关注。我首先关注的是谁在说“躺平”,我发现一个现象,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说要“躺平”的都是90后的年轻人,之前的比较少。因为在“躺平”之前,还有一个词叫“佛系”。看起来,好像“躺平”和“佛系”差不多,都不是那么积极的,像儒家那种“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但是其实,“躺平”和“佛系”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个差别在哪里呢?“佛系”是主动的。我发现,佛系青年主要是80后。80后不管怎么样,赶上了一个尾巴,就是想成家的时候,北上广深的房子还是买得起的。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所以那个时候,哪怕是一个外地的青年到上海来工作,决定要结婚,也可以成功。所以80后还算幸运,他们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打拼,可以做到比较体面的位置,拿到比较体面的收入。当然他们赚的是辛苦钱。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会说,就“佛系”一段时间吧,我认识好几个年轻人从四大辞职,说先玩个两年,喘口气,再到某个公司企业做财务总监。在那段间隔,他们去过佛系生活。

一个自觉选择的人生,叫“佛系”。有点像庄子式的活法,我不那么积极进取去打拼,我暂时退出来,去追求一种比较符合自己内心的潇洒的自如的生活,这叫佛系。但是“躺平”不一样,“躺平”都是被迫的。前年B站5月4日拍了一个后浪的电视片,让何冰唱了一首关于后浪的赞歌,这个赞歌出来以后,叫好的是那群已经“三十而立”的80后。他们已经成家立业,雄心勃勃,觉得他们代表中国的未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到巴黎、到京都。但是这个“后浪”赞歌,在90后那里没反响,90后说,这和我们没关系。果然一年以后,他们被迫“躺平”。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为什么?“躺平”不是他们不想奋斗,而是发现奋斗了没用。再奋斗,依然是996,依旧是苦日子。这是其一。

其二,普通年轻人要成家立业,但是一线城市的房子买不起。首付双方父母再凑钱也不付起,所以这些90后的年轻人说算了,我们只能“躺平”了。

所以他们“五不”: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车,不买房。我就做一个低端消费者,自己工作过得去,也不要高档的享受,也不要抱有什么梦想希望,也拒绝各种人生小目标,这就是今天90后相当普遍存在的“躺平”。但是我特别要说,这种“躺平”是被迫的,不是主动的,是一种无奈。

所以从这点而言,我们首先要理解“躺平青年”为什么要“躺平”。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02. 当代青年究竟为什么要“躺平”?

许纪霖:这个躺平背后,其实是源于另一个热词“内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内卷了。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学校,无论是老板,还是职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被“内卷”了。

还有一个词叫“困在系统中”,原来这个词是指外卖员被系统的大数据困住。但是现在发现,好像每个人都被系统困住了。系统无所不在,系统就是经过计算的大数据,榨干人的每一滴血汗,每一分每一秒,这就叫“困在系统当中”。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问题是如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年轻人也认了,但是年轻人突然发现,收获和付出是不成比例的,所以他们只能采取一种消极的姿态,叫做“躺平”。“躺平”不是说不干,但是他们不再有诗与远方,不再幻想,不对自己的未来再有期待,采取的一个姿势就是躺平。躺平是“苟且”。

王胜:但是我们知道,年轻人不太可能心甘情愿地“躺平”,他们一定会在情绪上有所宣泄。那么从文化角度来看,90后、00后会用什么东西来表达躺平的感受呢?

许纪霖:他们没有好心情,所以他们不可能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我们要理解:只有内心充满着欢愉的时候,人才会写诗。如果他们要写诗的话,他们写的诗一定会充满了仇恨。因为我发现,虽然他们号称,口口声声说要“躺平”,实际上内心是不平的,所以我把这种状况称为“身躺心不平”。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这个仇恨是对“系统”莫名的仇恨,就像过去马克思说的,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候工人仇恨机器,把机器捣毁了。现在的年轻人也有很多仇恨的东西:第一,他们仇恨“系统”,觉得大数据和算法是让他们这么“悲摧”的罪魁祸首。第二,他们仇恨富人,觉得机会都被富人拿走了,有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第三,他们仇恨精英,因为精英老是描述一幅美好的图画,把虚幻的东西呈现在他们面前。第四,他们仇恨上一辈的人,觉得是他们往上升迁的天花板。

90后“躺平”的那些人,很多人内心充满着一种焦虑所产生的仇恨。你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很激进的话语,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恐怖。今天的社会有一些撕裂感,而这种撕裂背后是今天整个社会在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之间产生的巨大的裂痕。这个裂痕首先是收入分配形成的,其次是鄙视链,恰恰90后这代处于鄙视链的下游,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我想恐怕是会有危机的。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而且今天躺平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城市里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是精英。因为“躺平”不是按照绝对收入算的,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哪怕在上海,月收入一万,也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迫躺平的人。

王胜:这不是一个吃不饱饭、穿上衣的问题。

许纪霖:是的,一万收入在上海收入也蛮可怜的,交了房租以后,各种必要的应酬开支,你觉得你是一个负资产者,根本负担不起别的消费。当然也有一些送外卖的小哥,月收入4到6千,他期待不高,他觉得比流水线上干活更轻松,他会觉得蛮开心的。这都和人的期待有关。所以我说躺平更多是一种心态,这和人之前付的教育成本有关系,和个人的期待有关系,和家庭、周边社会的期待更有关系。

03. 躺平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

王胜:我们横向来看,别的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

许纪霖: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下流社会》,形容的是在日本年轻人中出现了一批不愿意再往上游流动的“下流”社会。“下流”是指人处于社会鄙视链的底层。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当然现在日本人由于疫情,也不来中国旅游,但是如果有的话,通常来的话都是老年人。日本的老年人,退休金很高,又不为儿女带孩子,有钱有闲,是最幸福的一代人。但是年轻人不一样,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他们收入是有限的。所以日本在20年前,90年代到00年代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批“躺平者”。不只是日本,这也是全世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美国也是。特朗普的支持者是有一些小镇的白领青年,觉得经济发展和他们没关系。特别是南方的,美国中部的青年,觉得钱都被华尔街、被硅谷赚走了,传统的制造业已经衰落,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到了工作之后,收入很难维持一个比较体面的生活。在美国,他们不叫“躺平”,叫“红脖子”。这群“红脖子”寄希望于特朗普。因为特朗普迎合了所谓的“躺平者”,用了民粹主义方式,声称“与华尔街为敌,与硅谷为敌,与新经济为敌”,恢复传统的制造业,要打倒精英,让美国再次强大。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所以,“躺平”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这轮全球化使得大部分资源流入到新经济、高科技、互联网这些行业,而传统制造业在衰落,这是一个全球性现象,不只有中国是这样。

04.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王胜:虽然“躺平”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但是每个国家肯定会有一些自身的解决方案。你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这些“躺平”的年轻人而言,有哪些可以为他们提供治愈或者救赎的方式?

许纪霖:我刚才说,“躺平”是一个心理现象,心理的问题还得用文化的方式来医治。

通常面对躺平者,我会告诉他们说:你要想好,过去有躺赢的幸运人,躺着把钱挣了,《让子弹飞》里边姜文说的话,“躺着把钱挣了”,但是对不起,今天已经没有暴利行业了。如果有的话,你也要去寻找,你不一定能找得到,找到,也不一定属于你。所以没有“躺赢”这回事了。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现在的人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积极奋斗,就像儒家一样,依然是积极奋斗,世界这么大,总是有机会的;第二个选择是佛系隐退,顺其自然,就像道家一样。我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命运。但是人只有努力过才知道自己的命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达到三分努力的话,不能说你的命是什么,命的变化是最后一分钟才产生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爬到半山腰好像就发现这是命,就开始“认怂”了。

很多我觉得还没有三分努力过,他就认命了,我觉得太早。我觉得人没有努力,就不知道你的人生有多少可能性让你选择。不要太早举手投降。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从这点来说,我还是要用儒家的精神来鼓励当代年轻人。孟子当年比他们惨多了,有宏大的理想,但是郁郁不得志。孔子讲了一句话叫“知其不可为之”,明明知道达不到,但还是去做。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他做的事情是值得做的。所以不要去想行不行,更多去想值不值得去做。如果你觉得值得去做,你还是去做吧。这是一个忠告。

但是这种忠告通常对很多备受挫折、心灰意冷的人来说,是没有用的。那我说如果你真的还要躺平的话,那你真的躺下吧。这个躺下不仅是身体躺下,心灵也要躺下,也就是说你要认怂。认怂就是从心所欲,听从你内心的召唤,像佛系青年一样,换种活法。去读读庄子。庄子认为,外在永远不自由,但是你如果要回归内心的话,你内心还是有这个自由的。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大部分所从事的所追求的目标,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父母要我们这样做,老师要我们这样做,社会舆论让我们这样做。那个既然要躺平了,就去想想,我到底要什么?你会发现,大部分让你非常劳苦的目标未必是你内心想要的。然后你真正开始寻找你想要的东西,你会发现:其实人本没有这么多欲望,没有这么多需求,可以做一个甚至是清心寡欲的人,打一份过得去的工,只需要做喜欢做的事,就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了一种庄子式的活法。

庄子在《逍遥游》里问过一个问题,说:大鸟和小鸟谁最幸福?大鸟能力很强,鲲鹏展翅九万里,小鸟只是一个麻雀,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般人都觉得大鸟更幸福,但是庄子的回答不一样,庄子说:小鸟和大鸟一样幸福,因为小鸟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按照它的能力也做到了,所以它同样幸福。这就是一种“佛系”的活法,人可以活成不同的样子,但是在幸福这件事情上是等价的。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最后还是一个有关“选择”的问题。人不能什么都要,什么都要,等于什么都要不到。你说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你,但是你也不能什么都要。儒家和道家这两面,你得选择一种。或者你可以儒道互补,在人生比较顺利的时候选择儒家,在困境中选择道家,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就是要有两手:既要有积极的一手,也要有潇洒退隐的一手。你想中国人怎么活过来的,还不就靠儒道互补撑过来的嘛,你的老祖宗未必比你今天更幸福,但是他们知足者乐命,知足者幸福,他们也活得挺开心。

实际上,今天现代人碰到的困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就困境而言,人类的普遍困境是一样的,古人也碰到过,老外也碰到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时代在变化,但是人性是几乎不变的。我们今天碰到的困境都与人性有关,同样的问题,你所能够开出的答案和药方是相似的。这就是说传统的智慧为什么到现代社会还是有它的价值,道理也在这里。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本文编辑:阿苔

【嘉宾介绍】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

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纪霖:中国年轻人的躺平,不过是对生活无力感的绕道而行

王胜

致极执行院长及联合发起人

上海佰特教育创始人及理事长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