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剑16|跨越世纪的争论——“ 越剑楚出”为哪般?
文/张卫平
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末期崛起的一代霸主,其佩剑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王者之剑,但这把锋可敌国的君王佩剑,为什么会远离主人,出现在千里之遥的江陵楚墓中呢?
勾践与夫差,两个互为敌国、先后称霸一时君王的自用兵器,为什么又会同时出现在千里之外昔日楚国的故都纪南城附近呢?

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一时众说纷纭。
——战利品之说:越王勾践剑的铸造技术,代表了吴越工匠的最高水平。越灭吴,楚灭越,吴越宝剑也就被楚王乃至出征的将士们当作战利品掳到楚国来了。
于是,在江陵一带的楚墓里,不断有吴王、越王铭文的青铜兵器出土,如越王勾践剑、越王旨于赐剑、越王盲姑剑、越王州勾剑和吴王光剑、吴王夫差矛,等等。
香港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认为,望山一号墓的墓主人邵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他根据《史记·甘茂列传》和《韩非子·内储说》等史料分析,认为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国离间,诱使越国内乱,楚怀王乘越国内乱伐兵灭越。于是,楚怀王把缴获的越王剑赏赐给邵滑这个灭越的大功臣。
邵滑死后,他的后人将这把弛名天下的宝剑殉葬,以显赫他生前的功绩。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座墓的入葬年代为楚威王或楚怀王前期,也就是楚灭越之前。因此,勾践剑为楚灭越战利品的推测,缺乏依据。
如果说,这把越王剑不是战利品,那么越剑又是怎样流入楚国的呢?
专家们推测还有以下两种可能:
——公主随嫁之说:楚越之间的关系,在楚威王之前非常密切。据《史记·伍子胥列传》、《渚宫旧事》记载,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生下楚惠王。越王勾践很可能将他珍贵的青铜宝剑作为女儿嫁妆的陪嫁,使越剑流入楚国。
著名考古学家、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振裕先生认为,墓主人邵固并非邵滑,邵固应是生活在楚威王或早些时候,而楚越之间的关系在楚威王以前是很密切的。因此,他说:“越王勾践剑不是战利品,而是陪葬品。因为剑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礼品,勾践把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她生的就是楚惠王,这把剑也作为陪嫁品流入楚国。”他认为,楚王后来又把这柄剑赐给了邵固。邵固死后,这柄剑就殉葬于墓中。
——交流互赠之说:当时,吴越两国所铸造的青铜剑,水平可谓天下第一,其他国家的国君都以能得到吴越宝剑为荣。
《史记·吴太伯世家》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吴国第19代国君寿梦的四公子季札受命出使鲁、齐、卫、晋 等国,当他路过诸侯小国徐国时,徐国的国君竟然十分失态地盯着季札的配剑不挪目光,并请季札把这把宝剑解下来让他欣赏一下。季札本是仁德礼让的千古楷模,便欣然从命。徐君激动地接过宝剑,拔剑出鞘,久久把玩,爱不释手。季札明白徐君的想法,但季札因还有齐国和晋国等大国要访问,作为国家和身份象征的宝剑须臾不能离身,不便把宝剑送人。他准备归来时再把宝剑送给徐君,谁知几年后,当季札出访归来再次到徐国时,徐君已经逝世。季札十分伤心,就驱车到徐君的墓前祭奠,随后解下身上的佩剑挂在墓旁的一棵树上,黯然离去。后人为了纪念季札,就在徐君的墓旁修建了一座方圆数百米,高十几米的“挂剑台”。
这个故事说明,青铜剑还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相互馈赠的重要礼品之一。勾践灭吴以后,越楚接壤,两国一度互为盟友。
在国君和贵族的交往中,有可能将宝剑作为交流互赠的礼品。著名考古学家、原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夏鼎先生认为,春秋末年,晋联吴抗楚,楚图吴,互相报聘,故吴物入晋,而越器亦出土于楚都。勾践灭吴后,越楚接壤,更有交流互赠的可能。
不过,参与过越王勾践剑考古发掘的荆州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滕壬生则认为:学术界流传的嫁妆品和外交礼品的说法不足为据。他主张的是战利品的说法,也只有战争才可能使这些王者之剑落入楚人之手。
当然,由于至今还在没有人查找到有关这把越王剑的任何文字资料,上述的每一种观点,都是在对部分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推测。其中,任何一种推测都有可能是“越剑楚出”的真正答案。
历史的久远,使上述的推断略显苍白。也许,真正的答案是世人永远也无法想象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终归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因此,越王勾践剑,这把极富传奇色彩君王随身佩带的青铜宝剑,为什么会在千里之外的江陵楚墓中出土,目前仍然只能是一个未解之迷。让我们期待着用新的考古发现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