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1 年,欧洲地图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德意志帝国,在其形成过程中,它成功地从邻国手中夺取了领土。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战争威胁,但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不敢这样做。
好朋友
俾斯麦与俄罗斯的交往始于 1859 年 1 月,当时他被派往普鲁士驻圣彼得堡大使。对于俾斯麦来说,其他外交官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晋升,实际上意味着流放。他的信念与普鲁士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驰,因此这位名誉扫地的外交官被赶出柏林,因为他具备成功应对特使角色的所有素质。
俾斯麦在俄罗斯呆了不到三年,但俄罗斯代表团在很大程度上预先确定了未来总理的政治优先事项。早在他在圣彼得堡工作的一开始,俾斯麦就开始学习俄语,首先是自学,然后是与法学院学生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夫(Vladimir Alekseev)一起学习。
曾经俾斯麦目睹了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与外交部长亚历山大·戈尔恰科夫的对话。沙皇无意中看到了普鲁士特使不冷不热的眼神,问道:“你懂俄语吗?” 俾斯麦的回答是肯定的。
四个月的课程足以让他学会抓住谈话的主要意思,并用一种对外国人来说相当难懂的语言说话。奇怪的是,即使在成为普鲁士政府首脑之后,俾斯麦还是用俄语写下了他的决议,有时会插入对德国人来说很神秘的“不可能”或“小心”等词。
在圣彼得堡期间,俾斯麦总是努力了解国家的政治和世俗生活,阅读俄罗斯文学和期刊,包括 I.S. 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巢》和 A.I. 赫尔岑。他与戈尔恰科夫关系密切,是唯一与王室有密切联系的外国大使。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更好地了解俄罗斯,并在未来 - 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不可否认的优势。
俾斯麦在俄罗斯一直受到尊重,无论是当他还是外交官时,还是当他成为总理时。德国人以实物形式支付给俄罗斯人,试图以一种对俄罗斯产生最小负面影响的方式来制定他的国际政策。
我们不需要战争
德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在军事和外交领域超过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但俾斯麦明白他的国家仍然没有能力主宰欧洲。将所有德国人统一为一个国家的想法从未付诸实践,这遭到了哈布斯堡帝国的强烈反对。“铁相”害怕法国的报复。
考虑到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以及因此卷入两条战线的战争的真正威胁,俾斯麦制定了他在整个政治生涯中都遵循的规则:“强大的德国寻求和平生活和和平发展。”
在回应一些德国政客关于可能与俄罗斯对抗的论点(两个大国之间有足够多的争议时刻)时,总理指出了波兰民族的负面经历。俾斯麦保证,俄罗斯人的生存能力会高得多。他敦促德国军方将俄罗斯视为持续威胁的来源——这是一条无路可走的道路。
“钢铁总理”唯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与俄罗斯和解。这是他外交努力的重点。1871 年 3 月 13 日,德国与欧洲主要大国的代表签署了《伦敦公约》,该公约废除了一年前签署的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拥有海军的《巴黎条约》。
1872年,在俾斯麦的倡议下,德国、俄罗斯和奥地利三位皇帝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了联合应对革命危险的细节。俾斯麦明确表示,除了外部威胁外,还有一个内部威胁将欧洲君主制之间的分歧置于背景之下。
俾斯麦知道他在说什么。在 1860 年代和 1870 年代之交,激进的社会主义在德国获得了力量,旨在推翻最高权力。社会主义者对俾斯麦通过的压制性新立法作出回应,两次暗杀皇帝,一次暗杀总理本人。
隐藏的对抗
随着统一的德国国家地位的加强,它与俄罗斯的政治道路开始出现分歧。俾斯麦越来越允许对他的俄罗斯同事戈尔恰科夫发表不恭维的言论。柏林国会将两国关系置于冲突的边缘。
1878 年 7 月 13 日,在欧洲建立新边界的大国代表在柏林签署了一项条约。英国、奥地利和土耳其对总结俄土战争结果的《圣斯特凡诺和约》不满,通过德国的调解,迫使俄罗斯做出让步。
根据该论文,俄罗斯征服的大部分领土被土耳其和奥地利瓜分,特别是保加利亚南部地区,自治省归土耳其苏丹管辖,奥匈帝国同意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俄罗斯也放弃了巴亚泽特和阿拉什克特山谷。
在痛苦让步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的反德情绪愈演愈烈,两国经济关系急剧恶化。普鲁士容克家族反对供应俄国粮食,俄国资本家反对进口德国制成品。两国都提高了关税。
将来,“铁总理”阻止了在德国向沙皇政府转用金卢布时需要的俄罗斯贷款。不管俾斯麦对俄罗斯的感觉如何,他根本不需要一个强大的邻居。
1879年10月7日,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了“共同条约”,从而推动俄罗斯与法国结盟。许多历史学家称这是俾斯麦的致命错误,他破坏了与俄罗斯政府的密切联系。从那时起,俄罗斯和德国之间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斗争,即使在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之后也没有结束。
俾斯麦继续向俄罗斯施压。他特别支持反对俄罗斯皇帝并宣称保加利亚王位的科堡王子斐迪南的候选资格。与此同时,两个帝国的总参谋部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制定计划。
没有在俄罗斯的脚
俄罗斯和德国之间旷日持久的对抗有可能导致双方陷入死胡同。战争的前景并没有吸引任何人。“对俄罗斯的预防性战争是因害怕死亡而自杀,”俾斯麦如此形象地说。此外,总理对他正在建立的联盟体系完全感到困惑。
到 1887 年 6 月,在柏林和圣彼得堡的外交界,两国秘密协议的计划已经成熟,最终由俾斯麦总理和俄罗斯大使帕维尔·舒瓦洛夫签署。根据“再保险协议”,如果协议任何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战争,俄罗斯和德国有义务保持中立,除非德国攻击法国或俄罗斯攻击奥地利——匈牙利。
该条约附有一项特别议定书,根据该议定书,如果俄罗斯皇帝认为有必要占领海峡以“保存其帝国的钥匙”,德国将向俄罗斯提供外交援助。作为回应,俄罗斯政府给予德国对法国的完全行动自由。
如果德国在一段时间内放弃了用武力解决与俄罗斯的争端,那么奥匈帝国仍然在培养这个想法。1888年春,俾斯麦宣布奥地利总参谋部的军官们计划在当年秋季开战。对于奥匈帝国外交部长卡尔诺基伯爵的袭击——“俄罗斯将被击败”——俾斯麦指出这不太可能。根据总理的说法,即使是战争最繁荣的结果,也永远不会导致俄罗斯国家的崩溃。
俾斯麦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写的回忆录中,特别关注俄罗斯。总理告诫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代不要轻率行事:“不要指望一旦利用俄罗斯的弱点,就会永远获得红利。不要依赖您签署的耶稣会协议来证明您的正当性。它们不值得写在上面的纸。因此,要么诚实地与俄罗斯人一起玩,要么根本不玩,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