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当前的俄乌冲突证明了,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是何其的难。无论是向左摆或是向右摆,一步错就步步错。小国有绝对的中立吗?小国能独立自主吗?乌克兰的历史何尚不是如此?一代“强人”卡扎菲的命运也何尚不是如此?不知道乌克兰泽连斯基的命运是否也是如此?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亚里士多德在1300年前曾经预言:“利比亚总会有新东西出现。”现在看来,老先生预言得不可谓不准。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利比亚伊德里斯一世

上世纪40年代末,伊德里斯一世从埃及冒出来,赶走了盘踞在利比亚的意大利人,宣告独立。过了10年,上世纪50年代末,西方地质学家在利比亚荒芜的沙漠里打了几口井,结果咕嘟咕嘟地冒出了大量黑色液体,这就是当时被称作“液体黄金”的石油。又过了10年,在60年代末,又乒乒乓乒冒出了一个让各国瞩目的世界级“狂人”卡扎菲。

卡扎菲的思想最初来自于埃及总统纳赛尔所写的《革命哲学》一书。其中有一句话让卡扎菲激动不已:“基于某种原因,我断言,阿拉伯世界里有一个英雄角色正在等待着他的扮演者。”

卡扎菲对含有这句话的那段文字倒背如流,每当吟诵到这句话时,便感到热血沸腾。他固执地认为,他就是纳赛尔书中写的那位“阿拉伯英雄人物的扮演者”,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纳赛尔很欣赏小兄弟卡扎菲

卡扎菲通过政变上台后,首先把自己由上尉直接提升为上校,然后更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他宣布,他的治国理论叫做“世界第三”,不是排名世界第三的意思,而是独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界第三主义”。他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他认为,世界第三理论体系是战胜共产主义无神论和资本主义实用论思想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全世界人民必须要用这个理论体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为此,他把国名又改了,这次叫做“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起初,他骂美国也骂苏联,骂他们都是撒旦。他下令关闭了美英两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驱逐了25000名意大利殖民者的后裔;没收了西方公司在利比亚的油田,然后大幅度提高油价。这一来二去,卡扎菲为利比亚增加了几十亿美元的收入。

奇怪的是,美国对他的挑衅完全没有理会,既不打也不骂,仿佛是在默许。

原因在于,虽然美国对卡扎菲的固执与偏激感到恼火,不满他与西方处处为敌。但是,发现他也在骂共产党苏联,于是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对他也抱有一丝丝幻想。无论是尼克松还是卡特,对他一些不太过分的反美举动也就一忍再忍,基本态度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多栽花,少栽刺”。

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主动提供情报帮他平息了一次内部政变,把两位利比亚军队的上校送给他作为见面礼。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人发现卡扎菲与苏联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美国则是越来越恶劣。卡扎菲不仅购买了大量苏制武器,包括米格飞机、萨姆导弹和T型坦克,而且为苏联在利比亚建立海空军军事基地大开方便之门。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与勃涅日列夫手牵手的卡扎菲

更让美国人糟心的是,1979年12月,大约2000名利比亚人冲进美国驻的黎波里大使馆,并高喊口号支持当年早些时候夺权的伊朗伊斯兰激进政权。最后将大使馆付之一炬。美国宣布与利比亚断交。

1980年,里根接替“优柔寡断”的卡特入主白宫,他彻底改变了对卡扎菲的看法,把他由可以争取的对象划入标准的“苏联代理人”黑名单,寻机收拾他。

1981年8月,美国海军第6舰队在地中海锡德拉弯上空击落两架利比亚空军的苏-22。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锡德拉弯空战

1985年12月23日,由雅典飞往开罗的埃及航空公司648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死亡60人。4天后,罗马和维也纳的国际机场遭到袭击,伤亡100余人,其中有5名美国人。

一直想教训卡扎菲的里根终于找到借口了,决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

但令美国人头痛的是,苏联在利比亚有1500多名顾问,其中有600名在利比亚空军工作;万一美军空袭利比亚把苏联顾问炸死了怎么办?苏联人会不会报复?会不会参战?

里根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心里有点儿打鼓。于是,他派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去摸摸苏联人的态度。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里根与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

有意思的是,正一门心思打算改善苏美关系的苏联一听美国海军要在利比亚锡德拉弯附近海域“演习”,一改过去跟踪侦察的常态,马上把舰船撤至美军演习区域之外,做出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另外,从莫斯科发回的情报称,苏联已通知驻利比亚的大部分顾问回国,或开会或休假。

这一切表明,苏联不想介入美国与利比亚之间的冲突,军事干预的可能性为零。苏联给里根吃了“定心丸”,给卡扎菲则吃的是“迷魂丸”。

卡扎菲一心投靠苏联,却不知自己只是一个棋子。

1986年3月25日,美国“萨拉托加““珊瑚海”和“美国”号三个航母战斗群向利比亚发起进攻,击沉利比亚舰艇5艘,摧毁萨姆-5导弹阵地一个。利军死亡150人,美军无一伤亡。“草原烈火”行动结束。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美国海军三航母战斗群

但还没让里根高兴几天,又出事了。1986年4月5日凌晨,西德一家美军常去的迪斯科舞厅发生爆炸,美军50伤1死。这可把里根气坏了,卡扎菲难道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1986年4月15日,美军集结了二战以后最庞大的机群——250架各种型号和用途的飞机,对利比亚实施“黄金峡谷”军事打击行动,首要目标就是:炸死卡扎菲。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黄金峡谷行动”中的美军机群

狂轰滥炸后,卡扎菲没有死,但受伤了,也怂了,从此在电视上再也不提报复美帝国主义。

此时的苏联领导人也换成了向西方妥协、具有“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更何况苏联自己也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之中,哪里还管得了卡扎菲。

1991年苏联解体,“聪明的”卡扎菲觉得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也是日落西山,没有资格和自己称兄道弟,便主动断绝了和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借以向美国献殷勤。这一下是把俄罗斯也得罪了。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普京与卡扎菲

1992年,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卡扎菲大赞克林顿是“新世界的救星”。1999年4月,为了进一步靠拢美国,利比亚交出了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2名利比亚人接受审判。克林顿觉得卡扎菲慢慢上道了,同意联合国安理会暂时中止对利比亚的制裁。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卡扎菲与英国首相布莱尔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卡扎菲对恐怖袭击表示了强烈的谴责,成为最早一批反对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卡扎菲还积极向美国提供基地组织的相关情报,并呼吁利比亚人向美国人民献血。

2003年8月15日,利比亚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同意向每位受害者家属赔偿至少500万美元。小布什很满意,表示美国不反对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取消了对利比亚长达11年的制裁。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洛克比空难

同年12月,得到伊拉克萨达姆已被捕的消息后,为了成为美国的朋友,避免萨达姆那样的下场,卡扎菲宣布利比亚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将相关设施和资料交给美国。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卡扎菲与美国国务卿赖斯

这次付出还是收到了回报。2004年6月,美国宣布与利比亚复交。小布什还大笔一挥,取消了美国公民前往利比亚旅游的禁令,并放松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

完全可以这样说,为了消除西方国家的猜忌,得到他们的欢心,卡扎菲选择了一条最“近”的路,那就是与俄罗斯和中国为敌,挑战我们的底线,作为投名状。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卡扎菲在中国

2009年9月,卡扎菲在联合国大会上亲热地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是“非洲人民的儿子”,可笑的是,他口中的这位“儿子”在两年后却让他送了命。

2011年3月,奥巴马在智利访问时说:“卡扎菲必须下台。”

卡扎菲死后,奥巴马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中被问及对公开播放卡扎菲死亡录像的感受时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我觉得对待死者应带有一定的尊重,即便这个人生前曾经做下罪恶的事情。”不知道卡扎菲能听见吗?

后面就不详述了,结果大家都已知道。

从卡扎菲看泽连斯基:左右摇摆,最后弃中俄投美,却依然不得善终

卡扎菲与奥巴马

可见,卡扎菲就是一颗随风飘的墙头草,一生没有定力,左右摇摆,投苏联被苏联坑,靠美国被美国灭。其命运也只能一声叹息了。

希望泽连斯基不要成为第二个卡扎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