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涩郎」,欢迎大家关注。
上周的时候,刚刚读完《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对老谋子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努力加机遇的成功,也都是顺应时代的结果。
张艺谋本来就是一个国棉八厂的工人,谁能想到自己后来能够成为大导演呢?这里面张艺谋的历程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首先,张艺谋其实家庭成分并不好,因为他大伯是国民党,在那个年代要进国企工厂,是很难的,但是,张艺谋平时爱文体,喜欢写个美术字,画主席像,刷大标语,而且篮球打的还不错,靠着这个艺术特长,他就跨过了出身的问题,被招到了工厂。
你看,其实,你只要有价值,有能力,有时候,当工厂需要一个人才的时候,还是能让步的,最怕一个人出身不好,还不努力,自暴自弃,那命运怎么会向着你呢?
张艺谋其实挺鸡贼的,说好听点,很聪明,进入工厂之后呢,想学习摄影,但是,那时候胶卷多贵啊?一个相机还几百,自己攒几年钱,还能买,但是胶卷这种消耗品,很贵,一般人那消费得起啊。
张艺谋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人。张艺谋对工具化的理解也很到位,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工具化,你就会对别人有用,人有了用,有些东西就不会找到你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
所以,张艺谋的字写得不错,他有意识地利用这个长项,主动帮厂里办黑板报、刻钢板油印、刷工厂标语等等,再加上会拍照片,张艺谋在厂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才子。工会和宣传科的人要办什么活动,都会叫上他。
这样一来,张艺谋就有了公费摄影的机会,工厂里只要有拍照宣传的活动,都让他来,他呢?在拍照的时候,就省着点用,活动剩下的材料,就留下来自己用。
你看,利用工厂的公费摄影,既锻炼了自己的摄影能力,还可以薅一点社会主义羊毛,给自己平时拍照用。
现在拍照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技术的水平怎么解决呢?笨方法,去图书馆借书,自个学习。
什么笨方法呢?抄书。他把图书馆里所有能借到的关于摄影的书,包括美学散论、摄影构图、暗室操作等等全都借了来。书借来之后,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来,再慢慢揣摩。他相信 “过眼千遍,不如过手一遍”。好在那会儿的书都是小册子居多,很少厚厚一本。
张艺谋整整抄了三年书,一共几十万字。抄完书,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论,好像懂了一点点。抄书只是第一步,抄完之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照着书里的方法来练硬功夫,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
下了班,没事就拿着相机逛游,就按照书里的方法拍,拍完再按照书里的方法裁剪,处理。
慢慢自己拍的就越来越好了。
当你拍照越来越好的时候,当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你的价值就更加凸显了,在厂里其他人看来,你就是才子,你就出名了。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一个年轻人,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闪光点,觉得此人将来会有出息、值得帮。
张艺谋在帮助工厂办展览的时候,遇到了他的人生贵人:田钧,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他本来考上了北电摄影系,可惜后来没有去成。正是田钧指点张艺谋可以去考北电,而且摄影系特别适合他。张艺谋称田钧是自己的 “指路明灯”。
贵人也有了,时代的机会也正在赶来,1978 年恢复高考了,厂里的人都想去高考,去搏一搏时代给的命运。
但是,张艺谋心里是打鼓的,毕竟他家庭成分不好。
但是,加上他有才,朋友和亲人不停的劝说,张艺谋就狠下心来试一试。然后趁着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带上了自己在家里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的影集相册,不仅如此,张艺谋还附上了照片的底片,以及实际作品在底片上的裁切线。
张艺谋下功夫苦练构图,内行人一看裁切线,就能看出拍摄者的基本功怎么样。这几张照片一递出去,老师的眼神马上不一样了,有点不敢相信地问:“这是你拍的呀?”
可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要求是 22 岁,当时张艺谋都 27 岁了,超龄 5 年。
怎么办呢?张艺谋也不想放弃,这回张艺谋的指路明灯田钧第二次给他出主意,说:给文化部长写封信。当时的文化部长是黄镇,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画家。田钧看过黄镇的速写,“他懂画,” 田钧分析,“北京电影学院直属文化部,他是领导,也是内行,你不妨给他写封信,把你的作品寄去,照片很直观,他一看就知道好坏,没准一爱才,就把你给要了。”
然后,张艺谋就开始找关系,看看怎么才能把信递到文化部长手里,仔细分析之后,所有的可能性归结起来,两条线索。
一条是张艺谋母亲这边。他母亲是皮肤科大夫,有同学在北京的大医院工作,经常给高级干部看病,也许能递到黄镇手中。另外一条是张艺谋前妻肖华的关系。肖华的姐夫王涤寰在北京,跟书画圈里的人比较熟,据说一个叫白雪石的画家认识漫画家华君武,可以通过这条线找到黄镇。于是影集加上一封信,一式两份,同时寄到北京。
最后,他前妻肖华的关系这条路走通了,漫画家华君武看到张艺谋的摄影后,大赞不已,就把相册影集送给了文化部长黄镇,黄镇看到后,也是非常爱才,就给北影领导打电话,让他们破格录取。
然后,张艺谋就如愿以偿的上了北影摄影系,当然了,在北影因为是凭关系进来的,他不能太高调,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是,即使这样,也遇到了问题。但是,张艺谋每次都化险为夷了,本质的背后就是才华,低调,努力。
张艺谋的历程其实挺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
他没有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而自暴自弃,还是在不断的给自己争取机会,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跨过成分的门槛,进入了工厂,到了工厂,把自己当工具,哪里需要哪里搬,通过自己的价值展现,成功的可以帮助文化宣传部门协助工作,从而获得了摄影的机会,当自己能力越来越好时,你的价值就越来越大,那么贵人自然就出现了,贵人都愿意帮助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在此时,时代的机遇来临,面对高考,面对家庭成分的问题,面对年龄超标的问题,他从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寻找更多的可能机会,从而获得了成功。
最后,用张艺谋的话说: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往往是准备之后你做了临时性的选择、不知深浅的决定,正是这些准备,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等你若干年后回过头看,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另外,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却不知道读什么好,你想通过认知致富,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涩郎」,我把我这些年积累的 300 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分享给你。为方便大家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想要的知识,我已在公众号里准备了近百篇优质文章,并做好了分类,再次希望你来我的公众号做客,我是号主「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