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藝謀的作業

文章首發于我的微信公衆号「澀郎」,歡迎大家關注。

上周的時候,剛剛讀完《張藝謀的作業》這本書,對老謀子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努力加機遇的成功,也都是順應時代的結果。

張藝謀本來就是一個國棉八廠的勞工,誰能想到自己後來能夠成為大導演呢?這裡面張藝謀的曆程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首先,張藝謀其實家庭成分并不好,因為他大伯是國民黨,在那個年代要進國企工廠,是很難的,但是,張藝謀平時愛文體,喜歡寫個美術字,畫主席像,刷大智語,而且籃球打的還不錯,靠着這個藝術特長,他就跨過了出身的問題,被招到了工廠。

你看,其實,你隻要有價值,有能力,有時候,當工廠需要一個人才的時候,還是能讓步的,最怕一個人出身不好,還不努力,自暴自棄,那命運怎麼會向着你呢?

張藝謀其實挺雞賊的,說好聽點,很聰明,進入工廠之後呢,想學習攝影,但是,那時候膠卷多貴啊?一個相機還幾百,自己攢幾年錢,還能買,但是膠卷這種消耗品,很貴,一般人那消費得起啊。

張藝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工具人。張藝謀對工具化的了解也很到位,值得我們學習,他說:工具化,你就會對别人有用,人有了用,有些東西就不會找到你身上,你就會有空隙生存。工具不是個壞詞兒,有用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價值感。

是以,張藝謀的字寫得不錯,他有意識地利用這個長項,主動幫廠裡辦黑闆報、刻鋼闆油印、刷工廠智語等等,再加上會拍照片,張藝謀在廠裡成了小有名氣的才子。工會和宣傳科的人要辦什麼活動,都會叫上他。

這樣一來,張藝謀就有了公費攝影的機會,工廠裡隻要有拍照宣傳的活動,都讓他來,他呢?在拍照的時候,就省着點用,活動剩下的材料,就留下來自己用。

你看,利用工廠的公費攝影,既鍛煉了自己的攝影能力,還可以薅一點社會主義羊毛,給自己平時拍照用。

現在拍照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技術的水準怎麼解決呢?笨方法,去圖書館借書,自個學習。

什麼笨方法呢?抄書。他把圖書館裡所有能借到的關于攝影的書,包括美學散論、攝影構圖、暗室操作等等全都借了來。書借來之後,不管看不看得懂,先整本抄下來,再慢慢揣摩。他相信 “過眼千遍,不如過手一遍”。好在那會兒的書都是小冊子居多,很少厚厚一本。

張藝謀整整抄了三年書,一共幾十萬字。抄完書,以前完全看不懂的理論,好像懂了一點點。抄書隻是第一步,抄完之後,張藝謀老老實實照着書裡的方法來練硬功夫,不走捷徑、不耍小聰明。

下了班,沒事就拿着相機逛遊,就按照書裡的方法拍,拍完再按照書裡的方法裁剪,處理。

慢慢自己拍的就越來越好了。

當你拍照越來越好的時候,當你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之後,你的價值就更加凸顯了,在廠裡其他人看來,你就是才子,你就出名了。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貴人之是以願意幫一個年輕人,是因為他看到了這個年輕人的閃光點,覺得此人将來會有出息、值得幫。

張藝謀在幫助工廠辦展覽的時候,遇到了他的人生貴人:田鈞,畢業于西安美院附中,他本來考上了北電攝影系,可惜後來沒有去成。正是田鈞指點張藝謀可以去考北電,而且攝影系特别适合他。張藝謀稱田鈞是自己的 “指路明燈”。

貴人也有了,時代的機會也正在趕來,1978 年恢複聯考了,廠裡的人都想去聯考,去搏一搏時代給的命運。

但是,張藝謀心裡是打鼓的,畢竟他家庭成分不好。

但是,加上他有才,朋友和親人不停的勸說,張藝謀就狠下心來試一試。然後趁着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帶上了自己在家裡精心準備了好幾個月的影集相冊,不僅如此,張藝謀還附上了照片的底片,以及實際作品在底片上的裁切線。

張藝謀下功夫苦練構圖,内行人一看裁切線,就能看出拍攝者的基本功怎麼樣。這幾張照片一遞出去,老師的眼神馬上不一樣了,有點不敢相信地問:“這是你拍的呀?”

可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要求是 22 歲,當時張藝謀都 27 歲了,超齡 5 年。

怎麼辦呢?張藝謀也不想放棄,這回張藝謀的指路明燈田鈞第二次給他出主意,說:給文化部長寫封信。當時的文化部長是黃鎮,畢業于美術專科學校,畫家。田鈞看過黃鎮的速寫,“他懂畫,” 田鈞分析,“北京電影學院直屬文化部,他是上司,也是内行,你不妨給他寫封信,把你的作品寄去,照片很直覺,他一看就知道好壞,沒準一愛才,就把你給要了。”

然後,張藝謀就開始找關系,看看怎麼才能把信遞到文化部長手裡,仔細分析之後,所有的可能性歸結起來,兩條線索。

一條是張藝謀母親這邊。他母親是皮膚科大夫,有同學在北京的大醫院工作,經常給進階幹部看病,也許能遞到黃鎮手中。另外一條是張藝謀前妻肖華的關系。肖華的姐夫王滌寰在北京,跟書畫圈裡的人比較熟,據說一個叫白雪石的畫家認識漫畫家華君武,可以通過這條線找到黃鎮。于是影集加上一封信,一式兩份,同時寄到北京。

最後,他前妻肖華的關系這條路走通了,漫畫家華君武看到張藝謀的攝影後,大贊不已,就把相冊影集送給了文化部長黃鎮,黃鎮看到後,也是非常愛才,就給北影上司打電話,讓他們破格錄取。

然後,張藝謀就如願以償的上了北影攝影系,當然了,在北影因為是憑關系進來的,他不能太高調,一直夾着尾巴做人,但是,即使這樣,也遇到了問題。但是,張藝謀每次都化險為夷了,本質的背後就是才華,低調,努力。

張藝謀的曆程其實挺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的。

他沒有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而自暴自棄,還是在不斷的給自己争取機會,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跨過成分的門檻,進入了工廠,到了工廠,把自己當工具,哪裡需要哪裡搬,通過自己的價值展現,成功的可以幫助文化宣傳部門協助工作,進而獲得了攝影的機會,當自己能力越來越好時,你的價值就越來越大,那麼貴人自然就出現了,貴人都願意幫助一個有價值的人,就在此時,時代的機遇來臨,面對聯考,面對家庭成分的問題,面對年齡超标的問題,他從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尋找更多的可能機會,進而獲得了成功。

最後,用張藝謀的話說:什麼是命運?命運就是機會和抓住機會的能力。沒有辦法辨識什麼是機會,沒有人能長一雙慧眼,看到機會的來臨。你隻能做各種各樣的準備,往往是準備之後你做了臨時性的選擇、不知深淺的決定,正是這些準備,讓你的各種選擇和決定改變了命運。等你若幹年後回過頭看,你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次抓住的就是機會。

另外,如果你想養成閱讀習慣卻不知道讀什麼好,你想通過認知緻富,探尋财富與精神自由之路,可以關注我的公衆号「澀郎」,我把我這些年積累的 300 本優質書籍和私人書單分享給你。為友善大家在第一時間内擷取最想要的知識,我已在公衆号裡準備了近百篇優質文章,并做好了分類,再次希望你來我的公衆号做客,我是号主「澀郎」,一名知識挖掘師兼知識布道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