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学清: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中国慢性肾病“主力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视觉中国

让糖尿病患者意想不到的是,如果控制不好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十年、二十年后也许就患上了糖尿病肾病(简称“糖肾”),甚至进展至肾衰竭。

3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肾脏病日,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亚太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席余学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目前大陆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病因还是肾小球肾炎,但是以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迅猛趋势,推测5-10年后,“糖肾”将会排在慢性肾病的第一位病因。也就是说,在未来,尿毒症、需要透析的患者主要是糖尿病患者。

余学清: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中国慢性肾病“主力军”

未来尿毒症、需要透析的患者主要是糖尿病患者

“糖肾”最终将成尿毒症首位病因

在欧美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间,糖尿病一直以人数过半的压倒性优势作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预计这种情况很快也会在大陆上演。

谈起近年来亚太地区慢性肾病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余学清语重心长地指出,“亚太地区,比如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地在肾病发病的疾病谱上有一定的差别。大陆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病因是肾炎,但是日本、韩国等地,‘糖肾’已经跃居首位病因。根据国家卫健委病案首页的统计和分析,糖尿病已经是大陆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所以,近年来糖尿病肾病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从糖尿病到糖肾,再从糖肾发展到肾衰竭一般是10-15年的病程,所以无论我们与其他国家是否有差别,从糖尿病患者增多以及病程发展的趋势看,最后糖肾都会位居肾衰竭(尿毒症)病因的第一位,这个过程或是5年或是10年而已。”

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在部分医院的肾病科显现出来。据统计,目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肾病科,由于“糖肾”而发展成为尿毒症、需要透析的病人占全部透析病人的25%。另外,每年肾脏穿刺活检的病例中约有8%是糖尿病患者。可以说,近年来,“糖肾”患者是明显增加了。

余学清: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中国慢性肾病“主力军”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亚太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席余学清 图/受访者供图

筛查“糖肾”,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

即便目前“糖肾”的发病率已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大多数糖友们对肾病还是认识不足。余学清说:“现在肾病患者的发病整体情况与以前不太一样,大多数慢性肾脏病都是隐匿性的,早期没有太多症状,不像以前急性肾炎会出现眼肿、脚肿等症状。所以,很多糖肾患者都是症状比较明显了才被发现。”

糖友们该如何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呢?余学清指出,实际上,要早期发现肾病最重要的还是体检,验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这是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体检项目的尿常规、尿蛋白是正常的。当尿常规呈现尿蛋白阳性(+)时,“糖肾”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所以,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肾病时,已经进展到了肾衰竭。专家强调,体检的时候,糖友一定要检查微量白蛋白尿(定量检查),这可以尽早发现肾脏的损伤。

据记者了解,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启动了慢性肾脏病管理创新计划,对广东21个地市的社区和医院的10万人群进行尿常规、血肌酐、尿酸、血压、血糖等大规模筛查,了解广东省肾病发病情况、肾病的高风险人群以及慢性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

余学清:糖尿病患者将成为中国慢性肾病“主力军”

糖友应定期筛查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

广东流行病学显示药物性肾损伤比例高

除了糖尿病会诱发肾脏病变外,其本身结构及功能的特点也易遭受药物性损伤。

研究显示,10 余年来药物性肾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抗生素肾损害的发生率最高,达36%,另外,一些中草药的肾毒性不容忽视。而广东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所有肾损伤的致病因素中,药物性肾损害(包括西药和中草药)的比例稍高。

余学清指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尽管其呈现低的肾毒性,但是滴水穿石,最终还是会造成肾损伤。其次,原本就有肾损伤的人群,在服用肾毒性药物时,肯定要比其他人更为敏感。此外,就是使用了肾毒性比较强的药物,就很快会造成肾脏的损害,比如常见的有中药材马兜铃、雷公藤、川木通、广防己等。另外,还有注意使用中药时,要注意正规途径购买,因为服用重金属超标的中药材也会造成肾损伤。

专家还强调,尽量不要相信祖传秘方或者偏方,有病就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所谓“是药三分毒”,在医生的指导下,该吃药的时候就吃药,该停药的时候就停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