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为“活的学问”的东方思想:访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作为“活的学问”的东方思想:访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日本著名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记得刚来日本留学的时候,逛书店时发现有不少写东方思想的书籍,谈的大都是如何利用古代东方的智慧帮助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支撑你渡过人生难关,克服种种烦恼等等。有的还很畅销,让当年沉迷于西方哲学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那时中国社会的整个气氛是要加快现代化,很多人对传统思想文化没有太多好感。所以当年看到那些书也没有什么兴趣。心想,自己又不是研究国学的,真的要学,可以自己看书嘛。

后来了解了一点日本的中国研究,读了一些如今在国内也享有大名的学者写的书,发觉他们的学问好极了,研究中国的水准并不比国内差,文章也写得好。说来惭愧,在国内时虽然读过不少文言文,但真正让我下决心养成读古书习惯的,竟然是吉川幸次郎的《关于汉文》,此书堪与张中行的《文言津逮》媲美。虽然自己的专业不是中国研究,但那以后一直留心日本学者写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越发相信宫崎市定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宫崎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日本将来可以回报中国的就是中国史研究。当然,就日本中国学的整体研究水准而言,肯定不局限于史学。

最近因缘凑泊,一位朋友送给我两本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写的书,一本是写江户末期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另一本写的则是“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前者正是我以前写过的日本近代杰出政治家胜海舟最佩服的两位同时代人之一,后者是2021年热播的NHK大河剧《直冲蓝天》的主人公。因为这位朋友对作者推崇备至,我就读了起来。读完觉得虽然不是学院派的写法,但是写得很有特色,见识也令人佩服,能够以今天的视角来谈东方思想,并没有那种必须以东方文明压倒西方文明的偏颇,而是能够保持一种思想的平衡,强调东西方智慧的融合。这个民间东方思想的领域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一直听说它对企业乃至政界都很有影响力,所以很有兴趣了解一下。于是就设法跟作者取得了联系,提出来想做一次访谈。没想到百忙中的田口先生欣然答应,便约定时间,做了两个小时的网上采访。这次采访可以说也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网上聊天,尤其是惊讶地发现有好几位彼此都喜欢的大学者和杰出人物。

作为“活的学问”的东方思想:访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田口佳史先生最推崇的日本学者井筒俊彦。

纪录片导演的事故

我之前看过田口先生的简单介绍,知道他早年做过纪录片导演。于是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田口先生说那是25岁的时候,有一次去泰国拍纪录片。一天早上,看到水田里有两头强壮的水牛在帮着打谷,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这位年轻导演就中途下车来拍景色。这时水牛突然像发了疯似的冲了过来,用牛角顶起毫无防备的田口,结果使他身受重伤,连内脏也露了出来。起先去的曼谷医院还不敢抢救,怕出意外。后来经过争取,总算保住了性命。在疗养时朋友送来一些书,像《论语》和《老子》什么的,让他解闷。如今已是八十高龄的田口回忆说,当时读《论语》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老子》却很入迷,尤其是老子的死生观让他深有体会,明白了什么是生死,增添了活下去的勇气,从此爱上了《老子》这本书。他强调自己不是从学问的角度进入东方思想的世界的,而是在病床上、作为维持自己生命的精神营养而读的,所以理解得更加真切而深刻。这就是田口先生对东方思想产生浓厚兴趣的起点。他说,如今回想起来,依旧觉得从《老子》进入东方思想的世界是绝佳的契机。

回国后,他阅读的范围更加扩大,不仅重读了《老子》,而且读起了《庄子》。读完道家想读儒家,便开始阅读儒家经典,比如四书五经,也学习了佛教。因为二十岁左右练过坐禅,就重新开始练坐禅。田口先生说这些古代东方的思想传到日本后都有很多世纪了,一直很好地保留在日本,积淀深厚,形成了与西方思想不同的一个独特传统。除了这些,当然还有日本自己的神道传统,都在田口先生的研读范围内。

而立之年,田口先生自己办公司,做过管理破产公司的管财人――就是受托人,看到了很多经营失败的案例。后来就想,让自己获益匪浅的东方思想能否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他说:“我开始这个工作时就想,自己的人生从东方思想获得了很大好处,不能独享,我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人受益。后来觉得尤其应该让经营公司的领导们了解,因为他们能影响更多的人。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所以应该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东方思想。”

于是就开始给公司的管理层开关于东方思想的讲座,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田口先生说这些传统的思想资源让那些听讲者很受益,尤其是帮助那些经营失败者重新振作起来,在精神方面变得更加坚强。与此同时,还写了很多介绍东方思想的著作,翻译了如《老子》《孙子》和《论语》的“超译本”――这是日本近来流行的一个词,意思是比意译更为洗练好读的译文。田口先生说,从年轻时到现在,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会阅读两个小时左右东方思想的经典,坚持了五十多年,最近仍然有新的体悟和收获。

东方思想的启迪

听了这样的介绍后,我就想知道他讲授了这么多年东方思想,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田口先生说:“有两点。第一,东方思想强调人的整体能力,重视整体性。比如禅宗说顿悟,这就是普通状态下无法理解的精神状态。这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开拓的领域,人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有待开发,非常有意思。比如现在出现了AI,人一定要开发这种整体性的能力,不能输给AI。另外一点,就是东方思想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宇宙万物整体的相关性。从古代佛教开始算的话,东方思想已经有三千年以上这方面的研究史。跟荣格说的共时性有类似之处,《易经》里面有很多相关论述,在这方面古老的东方智慧如果能推广到全人类,就可以增进人类的福祉。如今有人把我们的这个时代称作‘人新世’(人类世),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问题等,甚至战争问题,东方思想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听了这样的说明,我就问,究竟如何用东方思想来弥补西方思想的不足呢? 田口先生说:“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明显遇到危机了,这点早就有人指出了,也就是说以笛卡尔、牛顿为代表的近代西方思想暴露了其本身的问题。比如,举个例子吧,去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最新评价报告中明确表示地球变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说‘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的温暖化,这点毫无怀疑的余地’。这个人为起源,具体说来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背后的理念当然是近代西方思想。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导致了今日地球的危机。为了解决近代西方思想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东方思想来互补。我这样说,肯定会有人批评我,说你是研究东方思想的,当然会自卖自夸,但是我遇到的好几个不同领域的西方学者也赞成我的观点,他们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应该东西方思想互补。所以我主张东西方的智慧应该融合,取长补短。从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角度来说,近代这两三百年以来常被忽视、低估的东方思想可以贡献很多智慧,而我的使命就是从东方思想的角度贡献有用的思想。”

近代西方思想的弊端

其实对西方思想的批评早就不绝于耳,远的有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离我们近一点的则有法兰克福学派两位主帅合写的《启蒙辩证法》等等。在东方世界,我们也可以找出一百年前梁任公的相关论述。所以我就问,具体说来,在田口先生看来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究竟有何弊端呢?

田口先生说在他自己看来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个是集中力量于一点的做法。比方发展经济就以GDP为唯一目标,这种做法从东方思想的阴阳理论来说,就是只有阳,没有阴。长久下去当然会有麻烦。另外一个就是合理主义、效率主义。从短期来说见效很快,很合理,但从长远来看可能破坏人类历来珍惜的好传统。第三点是普遍采用的分析、专业主义。比如拿医学来举例。每个器官的专家都有,但是专家对整个身体的了解却很缺乏。现代社会强调专业化,固然重要也需要,但是过分细分以后,比如在公司经营中,管财务的只知道财务,负责销售的只懂销售,大家对公司整体的运作不了解,这样就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因为经营一定要有全局的眼光。所以东方思想有助于我们养成整体观。简而言之,就是现在有无数专家,但是通人、能够通观全局的人却很少,这也是一种思想的贫困,是机械性世界观导致的,应该说这也是近代西方思想的一个局限。针对这个问题,东方思想中的生命论世界观可以互补。从现实问题来看,如果各国都以自己国家的利益至上,那么整个世界就会乱套了。现在地球正面临重大危机,也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来思考问题,有长远的视野,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东方思想本来就是重视整体性思维,所以原先被轻视的这种思想资源放到现在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先进的思想。”

这些话对我这样一个常年研读西方哲学的人来说,真是当头一棒,当然也会有些不同看法。我就问,您这样的主张,在现代化已经充分实现的日本来说很好理解,但是中国现在还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理解会有不同。当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现代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对此,您怎么看呢?

作为“活的学问”的东方思想:访东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田口佳史关于横井小楠的著作。

田口先生说,他的建议就是应该知道全盘西化式的现代化会带来的问题,现在不注意,今后十年、二十年肯定会造成大问题。就是说,越是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那么就越是需要注意这种模式会带来的问题。幸亏中国是东方思想的主要发源地,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完全可以吸收东方思想的智慧,不必全盘照搬西方。拿日本为例,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把现代化单纯理解为西化,连带西式现代化的负面因素也一起继承了,这也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还有,如果只进行西式现代化,那么永远赶不上西方,结果不是美国化就是西欧化的亚流,步人后尘而已。

听到这里,我就开玩笑说,这些话如果二三十年前听到,我会很反感,没有兴趣听,因为当时中国才开始现代化的建设,没有真实感。而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同时发现被视为现代化老师的西方本身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难以像从前那样理想化了。

能够思考国家大方向的卓越头脑

谈到西方现代性的问题,田口先生说,战后日本也有人提出不要对西方现代性照单全收,要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现代性,东西方的智慧完全可以融合。特别是东方国家如果忘记自家宝藏,他觉得是很可惜的事情。田口先生提到江户幕府末期思想家佐久间象山,佐久间当年就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这一口号(这里的艺术是指技术),跟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很像。日本思想史大家丸山真男晚年的代表作《忠诚与反叛》中,也有写到佐久间是如何巧妙地利用传统儒学的概念来吸收西学的,是篇很有意思的论文。

田口先生还提到了与佐久间象山同时代的思想家横井小楠,说横井和佐久间都是描绘近代日本国家蓝图的主要人物,可惜都被反对维新开化的人暗杀了,导致日本失去了能够思考国家大方向的卓越头脑。先前提到的那本写横井小楠的书,封面上就写着横井150年前就提出了现代日本应该走的道路,可见田口先生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想到被大作家坂口安吾称为日本近代最伟大政治家的胜海舟也是深受横井小楠影响,把他跟西乡隆盛并列为并世豪杰,我能够理解田口先生的评价并不夸张。

东方思想的弱点

作为一个深受西学影响的人,我不得不问一个有点难以问出口的问题。我说,听了您谈东方思想的高论,那么东方思想跟西方思想比起来,东方思想有没有短处,有何弱点呢?田口先生笑着说,他研究了半个多世纪东方思想,从阴阳学的角度来说,当然会有长处和短处。西方思想在普遍性方面非常强大,就是universality很厉害。用技术术语来说,在modularization方面很强大。作为一种探究真理学问的方法,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脑了。很久以前的电脑是专家才能使用的,但现在同样性能的电脑已经小型化,普通人也能使用,这样的西方学问的长处东方需要更多学习。那么相比之下东方学问呢? 田口先生说先前提到东方思想追求人的整体能力,更关心如何发挥人的整体能力。比如我们看禅宗的学习,其实专业性很强。与其说是知识上的理解,更重视的是用身体来直接感受,身体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以要掌握很费时间。田口先生说他学了五十年才终于明白的也有不少,这的确是很大的缺点,所以他在讲课时注意讲得深入浅出。从这个角度来说,东西方思想学问的确是互补的关系。不仅互补,田口先生还补充了一句,说他写过的横井小楠说天理无二,也就是说天理不分东西,最后是归一的,所以道理、思想最终毋须分东西。

横井小楠与胜海舟

听到这里,我就提到了很尊敬横井小楠的胜海舟。因为胜海舟的代表作《冰川清话》是我的案头必备,知道胜海舟那样武士出身的政治家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也是强调东西方互补的重要性,并没有主张向西方一边倒,他甚至还批评过明治维新后有的方面未必比江户时代好。听到我提到胜海舟,田口先生说他跟胜海舟有点血缘关系。他说小时候常被父母说,你身体里流着海舟的血,不可以做这个那个,要好好学习,让他觉得好辛苦。田口先生说横井小楠也非常值得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他说:“横井是朱子学者,当时西方列强扩张到东亚,横井小楠认为这既是武力的对决,也是思想的对决,是西方近代文明对儒家文明的挑战。当时持有这种想法的东方人很少吧?所以打仗之前的问题是思想对决的问题。横井是和平论者,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毫无意义,他强调的是思想的对决。他认为要用东方思想去影响西方思想,因为东方思想具备那样的深度和广度。横井读《尚书》是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从那里归纳出天理这个词,就是先前提到的不分东西的那个天理。他通过阅读《尚书》,提倡能够适用于整个地球、东西方的天理,这样一种思路对思考当今世界的问题很有启发性,有助于世界和平。我在书里常用的那个‘宇宙之法’,就是从他那里得到启示的。现在有的国家强调自己国家至上,横井的想法可以帮助克服那样的国家主义。他对东西文明的关系也有独特的见解,非常希望中国读者能够了解他的思想。”

能代表日本的思想家井筒俊彦

按照提问表,下一个问题是请田口先生推荐几位日本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这个时候田口先生说了一个令我颇感意外的名字:井筒俊彦(1914-1993)——一如先前听到他说跟胜海舟有血缘关系。田口先生说他听过井筒俊彦的课,更是让我羡慕不已。因为这是位不世出的大学者,研究东西方哲学思想和语言哲学的大师――德里达称他是巨匠。井筒不仅精通东西方哲学,懂三十门左右的语言,翻译过《古兰经》,而且还参加过著名的埃拉诺思(Eranos)会议,在国际人文思想界享有盛誉。他的好几本著作都收入了岩波文库。上世纪末,他的著作集和宫崎市定的著作集差不多同时出版,有评论家说代表了日本的大学者时代的终结。井筒俊彦堪称集东西方睿智于一身的硕学大师。据说当年他的那本关于苏菲派神秘主义哲学家伊本·阿拉比与老庄思想的比较研究(Sufism and TaoismーA Comparative Study of Key Philosophical Concepts)甫一出版就令西方学界很是震惊。前些年一位叫Hans Thomas Hakl的学者写了本关于埃拉诺思会议的著作Eranos: An Alternativ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里面也介绍了井筒俊彦的学术思想,说他不仅精通东方思想,而且对西方哲学也毫不陌生,是参加埃拉诺思会议的最佳人选。所以听到田口先生提到他的名字,仿佛是接头暗号对上了一样兴奋。在现代的日本东方哲学家里,田口先生说他最推崇井筒俊彦。

田口先生一边说着井筒的学问,一边拿出井筒的英语著述,正是寒斋也有的那本The Structure of Oriental Philosophy,是井筒俊彦在埃拉诺思会议上发表的英文论文集。田口先生说很希望中国读者能够读到井筒的著作,他强调井筒代表了日本二十世纪东方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准。对此,我作为读过一些井筒俊彦著作也读过一本研究他的厚厚专著的读者,不能表示更加赞同。如果要在中国找跟井筒俊彦有那样学贯东西的大学者,同时代的大概可以举钱锺书先生和金克木先生,但就广博而言,窃以为井筒超过这两位笔者非常景仰的大学者。田口先生说他读了井筒的书,对东方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他的浩瀚学识惊叹不已,说他是语言天才,经典都读原文,有无穷的求知欲,见识卓越,令人佩服,大概今后不会再有那样的大学者出现了。田口先生回忆听井筒讲课,说他把很多思想与知识都串起来讲。比如井筒是伊斯兰文明的大家,但是他在讲伊斯兰教的时候能提到伊斯兰教跟佛教的相通之处,所以听他讲课妙趣横生,就是思想与学问的飨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如今再也没有那样的讲课了。另一位田口先生推荐的则是在中国也很知名的铃木大拙,他说这两位是给他最多启迪和教益的二十世纪日本思想大家。

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经典

除了上面两位现代的大师外,我还请田口先生推荐了几本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经典。田口先生推荐的一本是世阿弥的《风姿花传》,另一本是冈仓天心的《说茶》。世阿弥是日本中世纪猿乐大师,有很多作品传世,《风姿花传》则是他的戏剧理论著作。冈仓的著作早已有多种中文译本,不用说是介绍日本文化的名著。田口先生说读了这两本书对理解日本很有帮助。还有一位他想介绍的思想家是中世纪的佛教思想大师道元。道元来南宋取过经,他的《正法眼藏》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经典。在田口先生看来,道元是日本思想传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虽然世人通常把道元看作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山始祖,日本禅宗的代表性人物,田口先生说道元本人从来没有那样区别过,他说自己讲的就是佛法。田口先生认为要了解日本的佛教,道元是不可绕过的重要人物。我记得美国华裔学者傅伟勋也写过道元,对他的思想很重视。田口先生说铃木大拙虽然是以研究临济宗著名,但是他也深受道元的影响。

讲到这里,田口先生问我,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和内村鉴三的《代表性的日本人》在中国有读者吗?我说前者已有中译本,后者似乎还没有。顺便插一句,内村是丸山真男的老师、著名政治哲学家南原繁在基督教方面的老师,也是对近代日本思想文化的发展有过很大影响的人物。丸山真男在《忠诚与反叛》里也有写内村的论文,也很值得一读。田口先生说《武士道》和《代表性的日本人》虽然需要批判性阅读,但这两本书对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概略很有帮助,是很好读的著作,值得向中国读者推荐。

田口眼里的西方思想家

听完田口先生对日本经典名著的介绍,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田口先生这些年来研读、宣讲东方思想,强调东西方智慧的融合,那么受过哪些西方思想家的影响?田口先生说:“太多了,主要有荣格、海德格尔和马斯洛。受荣格的影响并非荣格对东方的研究,而是他的分析心理学。至于马斯洛,则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心理学有对人性的正面研究,比如他提出了“巅峰体验”的概念,对我理解人性影响很大,也是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之一。而海德格尔则是对我研读东方思想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家。我觉得读了海氏的著作后,感到海氏是很东方的思想家。所以西方思想家如何看东方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德格尔了。”说到这儿,我提起海氏曾经跟萧师毅一起翻译过《老子》的事情,田口先生说他也知道,那正是给他关于东方思想启蒙的一部经典著作。

说老实话,听到这三个人名时,荣格和海德格尔我不太惊讶,惊讶的是田口先生说荣格对他的影响不是来自于他关于东方文明的思考,而是分析心理学。更没想到的是还听到了马斯洛的名字,让我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一部马斯洛传记和收在《人的潜能和价值》里的心理学论文。我对田口先生说,中国也翻译介绍了这三位思想家,都有很多读者,海氏更是经久不衰的大热门,跟日本一样。日本是世界上除德国外唯一一个出版海德格尔全集的国家,研究论著更是汗牛充栋。

看了一下表,时间已经超过预定的两个小时了,刚要说再见,我想起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请田口先生向中国读者推荐两本他觉得应该读的中国经典。他说最近正好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大学》的,另一本是关于《尚书》的。田口先生说,从日本看中国,中国有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传统,包括四书五经在内,值得我们重新好好阅读,以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传统。因为那些经典讲的都是一些关于人的根本道理,从今天的角度去读,经典会焕发新的生命,古老的传统甚至会变成一种非常先进的思想。我说近来中国也有很多人对国学感兴趣,想了解本国传统的人越来越多,您的建议很及时。

重读井筒俊彦的感想

网上采访结束后才过两天,就收到了田口先生寄来的两本精装新书:《〈书经〉讲义录》和《通过〈大学〉学习人学》,出版社都是以出版跟人学有关的著作而知名的致知出版社——这家创建已近半个世纪的出版社也出过好几本经营管理大师稻盛和夫的著作。被作者的盛意感动,马上就打开来阅读。看到《通过〈大学〉学习人学》目录里的第三讲《维新的精神》有个小标题是《把新冠疫情期间作为重塑学问、调整人生观的时期》,就跳到这一节读了起来。在这一节里田口先生写到,新冠肆虐,似乎没有终结。可老闷闷不乐也不是回事。他就想,也许是老天让我们好好学习也说不定。于是重读年轻时读过的东方思想经典,竟然有很多收获。以前没有读懂的地方读懂了,理解也加深了,心情也因之愉快了许多。所以在被要求尽量少出门的时期,倒不如视为学习的良机,读些平时没有时间读的经典也好。这一段还特别提到横井小楠和佐久间象山,说这两位为近代日本指明了方向的豪杰之士其实一生中被蛰居和被禁足的时间很长,正是在那些失意的时期学问见识大进,可以说是磨难造就了他们。把读儒家经典跟新冠疫情放在一起谈,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阅读经典,让我想起了访谈中田口先生好几次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强调活学活用,读书做学问要有源头活水。尤其东方思想这样的古老学问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检验,这样才能避免东方思想给人以古色苍然的感觉,古老的思想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帮助大家思考现代的问题、做生命的学问。

因为田口先生的热情推荐,我翻出了好久没有读的井筒俊彦的代表作《走向意义的深处:东方哲学的水位》。里面有写德里达的犹太性的,也有写庄子的浑沌的,篇篇诱人,一时不知道该读哪篇,就先读了第一篇《人的存在的现代状况与东方哲学》(1979年发表),原文是用英文写的长篇论文。好久没有读井筒的文字了,的确视野宏阔,见解深刻。不仅谈到东方哲学跟现代物理学的关系,还使用了卡尔·波普尔的framework这个概念来谈不同文明的结构,伽达默尔的地平融合概念、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概念,甚至现象学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尔茨关于存在世界的“日常悬置”概念也都很自然地出现在他的论文中,东西方思想在他的论文里不分轩轾,各显神通。井筒俊彦提到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同时导致“一样化”与“多样化”,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自我异化,严重的甚至丧失自我,而东方哲学自古以来就是把自我异化问题作为跟人的存在相关的重要问题来探究的,所以在面临现代性带来的危机时,把关于自我的东方哲学的视野引进来,可以激活东西方对话的能量,是很有效也极其有意义的方法。几乎一口气读完他四十多年前谈全球化危机的文章,竟然毫无过时之感,反而感到很新鲜。他的学问太浩瀚了,在此我无法一一详细介绍。读完这篇让我感觉的确印证了田口先生的推荐词:井筒俊彦代表了现代日本研究东方哲学思想的最高水准,也许可以为一百多年来困扰我们的东西文明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王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