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活的學問”的東方思想:訪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作為“活的學問”的東方思想:訪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日本著名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記得剛來日本留學的時候,逛書店時發現有不少寫東方思想的書籍,談的大都是如何利用古代東方的智慧幫助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支撐你渡過人生難關,克服種種煩惱等等。有的還很暢銷,讓當年沉迷于西方哲學的我覺得很不可思議。那時中國社會的整個氣氛是要加快現代化,很多人對傳統思想文化沒有太多好感。是以當年看到那些書也沒有什麼興趣。心想,自己又不是研究國學的,真的要學,可以自己看書嘛。

後來了解了一點日本的中國研究,讀了一些如今在國内也享有大名的學者寫的書,發覺他們的學問好極了,研究中國的水準并不比國内差,文章也寫得好。說來慚愧,在國内時雖然讀過不少文言文,但真正讓我下決心養成讀古書習慣的,竟然是吉川幸次郎的《關于漢文》,此書堪與張中行的《文言津逮》媲美。雖然自己的專業不是中國研究,但那以後一直留心日本學者寫的關于中國文化的著作,越發相信宮崎市定的一句話很有道理。宮崎曾在一篇文章裡說過,日本将來可以回報中國的就是中國史研究。當然,就日本中國學的整體研究水準而言,肯定不局限于史學。

最近因緣湊泊,一位朋友送給我兩本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寫的書,一本是寫江戶末期思想家橫井小楠的,另一本寫的則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前者正是我以前寫過的日本近代傑出政治家勝海舟最佩服的兩位同時代人之一,後者是2021年熱播的NHK大河劇《直沖藍天》的主人公。因為這位朋友對作者推崇備至,我就讀了起來。讀完覺得雖然不是學院派的寫法,但是寫得很有特色,見識也令人佩服,能夠以今天的視角來談東方思想,并沒有那種必須以東方文明壓倒西方文明的偏頗,而是能夠保持一種思想的平衡,強調東西方智慧的融合。這個民間東方思想的領域對我來說有點陌生,一直聽說它對企業乃至政界都很有影響力,是以很有興趣了解一下。于是就設法跟作者取得了聯系,提出來想做一次訪談。沒想到百忙中的田口先生欣然答應,便約定時間,做了兩個小時的網上采訪。這次采訪可以說也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網上聊天,尤其是驚訝地發現有好幾位彼此都喜歡的大學者和傑出人物。

作為“活的學問”的東方思想:訪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田口佳史先生最推崇的日本學者井筒俊彥。

紀錄片導演的事故

我之前看過田口先生的簡單介紹,知道他早年做過紀錄片導演。于是話題就從這裡開始。

田口先生說那是25歲的時候,有一次去泰國拍紀錄片。一天早上,看到水田裡有兩頭強壯的水牛在幫着打谷,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于是這位年輕導演就中途下車來拍景色。這時水牛突然像發了瘋似的沖了過來,用牛角頂起毫無防備的田口,結果使他身受重傷,連内髒也露了出來。起先去的曼谷醫院還不敢搶救,怕出意外。後來經過争取,總算保住了性命。在療養時朋友送來一些書,像《論語》和《老子》什麼的,讓他解悶。如今已是八十高齡的田口回憶說,當時讀《論語》沒有什麼感覺,但是《老子》卻很入迷,尤其是老子的死生觀讓他深有體會,明白了什麼是生死,增添了活下去的勇氣,從此愛上了《老子》這本書。他強調自己不是從學問的角度進入東方思想的世界的,而是在病床上、作為維持自己生命的精神營養而讀的,是以了解得更加真切而深刻。這就是田口先生對東方思想産生濃厚興趣的起點。他說,如今回想起來,依舊覺得從《老子》進入東方思想的世界是絕佳的契機。

回國後,他閱讀的範圍更加擴大,不僅重讀了《老子》,而且讀起了《莊子》。讀完道家想讀儒家,便開始閱讀儒家經典,比如四書五經,也學習了佛教。因為二十歲左右練過坐禅,就重新開始練坐禅。田口先生說這些古代東方的思想傳到日本後都有很多世紀了,一直很好地保留在日本,積澱深厚,形成了與西方思想不同的一個獨特傳統。除了這些,當然還有日本自己的神道傳統,都在田口先生的研讀範圍内。

而立之年,田口先生自己辦公司,做過管理破産公司的管财人――就是受托人,看到了很多經營失敗的案例。後來就想,讓自己獲益匪淺的東方思想能否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和幫助?他說:“我開始這個工作時就想,自己的人生從東方思想獲得了很大好處,不能獨享,我也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讓更多人受益。後來覺得尤其應該讓經營公司的上司們了解,因為他們能影響更多的人。現代社會是經濟社會,是以應該幫助企業經營者了解東方思想。”

于是就開始給公司的管理層開關于東方思想的講座,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曆史。田口先生說這些傳統的思想資源讓那些聽講者很受益,尤其是幫助那些經營失敗者重新振作起來,在精神方面變得更加堅強。與此同時,還寫了很多介紹東方思想的著作,翻譯了如《老子》《孫子》和《論語》的“超譯本”――這是日本近來流行的一個詞,意思是比意譯更為洗練好讀的譯文。田口先生說,從年輕時到現在,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會閱讀兩個小時左右東方思想的經典,堅持了五十多年,最近仍然有新的體悟和收獲。

東方思想的啟迪

聽了這樣的介紹後,我就想知道他講授了這麼多年東方思想,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田口先生說:“有兩點。第一,東方思想強調人的整體能力,重視整體性。比如禅宗說頓悟,這就是普通狀态下無法了解的精神狀态。這方面還有很多沒有開拓的領域,人有不可思議的能力有待開發,非常有意思。比如現在出現了AI,人一定要開發這種整體性的能力,不能輸給AI。另外一點,就是東方思想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宇宙萬物整體的相關性。從古代佛教開始算的話,東方思想已經有三千年以上這方面的研究史。跟榮格說的共時性有類似之處,《易經》裡面有很多相關論述,在這方面古老的東方智慧如果能推廣到全人類,就可以增進人類的福祉。如今有人把我們的這個時代稱作‘人新世’(人類世),面臨着深刻的環境危機、地球溫暖化問題等,甚至戰争問題,東方思想可以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

聽了這樣的說明,我就問,究竟如何用東方思想來彌補西方思想的不足呢? 田口先生說:“近代以來的西方思想明顯遇到危機了,這點早就有人指出了,也就是說以笛卡爾、牛頓為代表的近代西方思想暴露了其本身的問題。比如,舉個例子吧,去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其最新評價報告中明确表示地球變暖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說‘人類的活動導緻了大氣、海洋以及陸地的溫暖化,這點毫無懷疑的餘地’。這個人為起源,具體說來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背後的理念當然是近代西方思想。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的西方思想導緻了今日地球的危機。為了解決近代西方思想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東方思想來互補。我這樣說,肯定會有人批評我,說你是研究東方思想的,當然會自賣自誇,但是我遇到的好幾個不同領域的西方學者也贊成我的觀點,他們認為從全球的角度來說應該東西方思想互補。是以我主張東西方的智慧應該融合,取長補短。從拯救地球和人類的角度來說,近代這兩三百年以來常被忽視、低估的東方思想可以貢獻很多智慧,而我的使命就是從東方思想的角度貢獻有用的思想。”

近代西方思想的弊端

其實對西方思想的批評早就不絕于耳,遠的有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離我們近一點的則有法蘭克福學派兩位主帥合寫的《啟蒙辯證法》等等。在東方世界,我們也可以找出一百年前梁任公的相關論述。是以我就問,具體說來,在田口先生看來近代以來的西方思想究竟有何弊端呢?

田口先生說在他自己看來可以歸納為三點:“第一個是集中力量于一點的做法。比方發展經濟就以GDP為唯一目标,這種做法從東方思想的陰陽理論來說,就是隻有陽,沒有陰。長久下去當然會有麻煩。另外一個就是合理主義、效率主義。從短期來說見效很快,很合理,但從長遠來看可能破壞人類曆來珍惜的好傳統。第三點是普遍采用的分析、專業主義。比如拿醫學來舉例。每個器官的專家都有,但是專家對整個身體的了解卻很缺乏。現代社會強調專業化,固然重要也需要,但是過分細分以後,比如在公司經營中,管财務的隻知道财務,負責銷售的隻懂銷售,大家對公司整體的運作不了解,這樣就不利于公司的經營,因為經營一定要有全局的眼光。是以東方思想有助于我們養成整體觀。簡而言之,就是現在有無數專家,但是通人、能夠通觀全局的人卻很少,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貧困,是機械性世界觀導緻的,應該說這也是近代西方思想的一個局限。針對這個問題,東方思想中的生命論世界觀可以互補。從現實問題來看,如果各國都以自己國家的利益至上,那麼整個世界就會亂套了。現在地球正面臨重大危機,也需要我們從整體上來思考問題,有長遠的視野,這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東方思想本來就是重視整體性思維,是以原先被輕視的這種思想資源放到現在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先進的思想。”

這些話對我這樣一個常年研讀西方哲學的人來說,真是當頭一棒,當然也會有些不同看法。我就問,您這樣的主張,在現代化已經充分實作的日本來說很好了解,但是中國現在還在進行現代化的過程中,了解會有不同。當然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現代化帶來的一些問題。對此,您怎麼看呢?

作為“活的學問”的東方思想:訪東方思想研究家田口佳史

田口佳史關于橫井小楠的著作。

田口先生說,他的建議就是應該知道全盤西化式的現代化會帶來的問題,現在不注意,今後十年、二十年肯定會造成大問題。就是說,越是按照目前的模式發展,那麼就越是需要注意這種模式會帶來的問題。幸虧中國是東方思想的主要發源地,是以中國的現代化完全可以吸收東方思想的智慧,不必全盤照搬西方。拿日本為例,從明治維新開始,就把現代化單純了解為西化,連帶西式現代化的負面因素也一起繼承了,這也是導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還有,如果隻進行西式現代化,那麼永遠趕不上西方,結果不是美國化就是西歐化的亞流,步人後塵而已。

聽到這裡,我就開玩笑說,這些話如果二三十年前聽到,我會很反感,沒有興趣聽,因為當時中國才開始現代化的建設,沒有真實感。而現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同時發現被視為現代化老師的西方本身也暴露了不少問題,難以像從前那樣理想化了。

能夠思考國家大方向的卓越頭腦

談到西方現代性的問題,田口先生說,戰後日本也有人提出不要對西方現代性照單全收,要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态度來對待現代性,東西方的智慧完全可以融合。特别是東方國家如果忘記自家寶藏,他覺得是很可惜的事情。田口先生提到江戶幕府末期思想家佐久間象山,佐久間當年就提出了“東洋道德,西洋藝術”這一口号(這裡的藝術是指技術),跟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很像。日本思想史大家丸山真男晚年的代表作《忠誠與反叛》中,也有寫到佐久間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傳統儒學的概念來吸收西學的,是篇很有意思的論文。

田口先生還提到了與佐久間象山同時代的思想家橫井小楠,說橫井和佐久間都是描繪近代日本國家藍圖的主要人物,可惜都被反對維新開化的人暗殺了,導緻日本失去了能夠思考國家大方向的卓越頭腦。先前提到的那本寫橫井小楠的書,封面上就寫着橫井150年前就提出了現代日本應該走的道路,可見田口先生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想到被大作家坂口安吾稱為日本近代最偉大政治家的勝海舟也是深受橫井小楠影響,把他跟西鄉隆盛并列為并世豪傑,我能夠了解田口先生的評價并不誇張。

東方思想的弱點

作為一個深受西學影響的人,我不得不問一個有點難以問出口的問題。我說,聽了您談東方思想的高論,那麼東方思想跟西方思想比起來,東方思想有沒有短處,有何弱點呢?田口先生笑着說,他研究了半個多世紀東方思想,從陰陽學的角度來說,當然會有長處和短處。西方思想在普遍性方面非常強大,就是universality很厲害。用技術術語來說,在modularization方面很強大。作為一種探究真理學問的方法,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電腦了。很久以前的電腦是專家才能使用的,但現在同樣性能的電腦已經小型化,普通人也能使用,這樣的西方學問的長處東方需要更多學習。那麼相比之下東方學問呢? 田口先生說先前提到東方思想追求人的整體能力,更關心如何發揮人的整體能力。比如我們看禅宗的學習,其實專業性很強。與其說是知識上的了解,更重視的是用身體來直接感受,身體要反複練習才能掌握,是以要掌握很費時間。田口先生說他學了五十年才終于明白的也有不少,這的确是很大的缺點,是以他在講課時注意講得深入淺出。從這個角度來說,東西方思想學問的确是互補的關系。不僅互補,田口先生還補充了一句,說他寫過的橫井小楠說天理無二,也就是說天理不分東西,最後是歸一的,是以道理、思想最終毋須分東西。

橫井小楠與勝海舟

聽到這裡,我就提到了很尊敬橫井小楠的勝海舟。因為勝海舟的代表作《冰川清話》是我的案頭必備,知道勝海舟那樣武士出身的政治家在明治維新的時候也是強調東西方互補的重要性,并沒有主張向西方一邊倒,他甚至還批評過明治維新後有的方面未必比江戶時代好。聽到我提到勝海舟,田口先生說他跟勝海舟有點血緣關系。他說小時候常被父母說,你身體裡流着海舟的血,不可以做這個那個,要好好學習,讓他覺得好辛苦。田口先生說橫井小楠也非常值得翻譯介紹給中國讀者。他說:“橫井是朱子學者,當時西方列強擴張到東亞,橫井小楠認為這既是武力的對決,也是思想的對決,是西方近代文明對儒家文明的挑戰。當時持有這種想法的東方人很少吧?是以打仗之前的問題是思想對決的問題。橫井是和平論者,反對戰争,認為戰争毫無意義,他強調的是思想的對決。他認為要用東方思想去影響西方思想,因為東方思想具備那樣的深度和廣度。橫井讀《尚書》是逐字逐句地認真閱讀,從那裡歸納出天理這個詞,就是先前提到的不分東西的那個天理。他通過閱讀《尚書》,提倡能夠适用于整個地球、東西方的天理,這樣一種思路對思考當今世界的問題很有啟發性,有助于世界和平。我在書裡常用的那個‘宇宙之法’,就是從他那裡得到啟示的。現在有的國家強調自己國家至上,橫井的想法可以幫助克服那樣的國家主義。他對東西文明的關系也有獨特的見解,非常希望中國讀者能夠了解他的思想。”

能代表日本的思想家井筒俊彥

按照提問表,下一個問題是請田口先生推薦幾位日本有代表性的思想家。這個時候田口先生說了一個令我頗感意外的名字:井筒俊彥(1914-1993)——一如先前聽到他說跟勝海舟有血緣關系。田口先生說他聽過井筒俊彥的課,更是讓我羨慕不已。因為這是位不世出的大學者,研究東西方哲學思想和語言哲學的大師――德裡達稱他是巨匠。井筒不僅精通東西方哲學,懂三十門左右的語言,翻譯過《古蘭經》,而且還參加過著名的埃拉諾思(Eranos)會議,在國際人文思想界享有盛譽。他的好幾本著作都收入了岩波文庫。上世紀末,他的著作集和宮崎市定的著作集差不多同時出版,有評論家說代表了日本的大學者時代的終結。井筒俊彥堪稱集東西方睿智于一身的碩學大師。據說當年他的那本關于蘇菲派神秘主義哲學家伊本·阿拉比與老莊思想的比較研究(Sufism and TaoismーA Comparative Study of Key Philosophical Concepts)甫一出版就令西方學界很是震驚。前些年一位叫Hans Thomas Hakl的學者寫了本關于埃拉諾思會議的著作Eranos: An Alternativ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裡面也介紹了井筒俊彥的學術思想,說他不僅精通東方思想,而且對西方哲學也毫不陌生,是參加埃拉諾思會議的最佳人選。是以聽到田口先生提到他的名字,仿佛是接頭暗号對上了一樣興奮。在現代的日本東方哲學家裡,田口先生說他最推崇井筒俊彥。

田口先生一邊說着井筒的學問,一邊拿出井筒的英語著述,正是寒齋也有的那本The Structure of Oriental Philosophy,是井筒俊彥在埃拉諾思會議上發表的英文論文集。田口先生說很希望中國讀者能夠讀到井筒的著作,他強調井筒代表了日本二十世紀東方思想研究的最高水準。對此,我作為讀過一些井筒俊彥著作也讀過一本研究他的厚厚專著的讀者,不能表示更加贊同。如果要在中國找跟井筒俊彥有那樣學貫東西的大學者,同時代的大概可以舉錢锺書先生和金克木先生,但就廣博而言,竊以為井筒超過這兩位筆者非常景仰的大學者。田口先生說他讀了井筒的書,對東方思想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對他的浩瀚學識驚歎不已,說他是語言天才,經典都讀原文,有無窮的求知欲,見識卓越,令人佩服,大概今後不會再有那樣的大學者出現了。田口先生回憶聽井筒講課,說他把很多思想與知識都串起來講。比如井筒是伊斯蘭文明的大家,但是他在講伊斯蘭教的時候能提到伊斯蘭教跟佛教的相通之處,是以聽他講課妙趣橫生,就是思想與學問的飨宴,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如今再也沒有那樣的講課了。另一位田口先生推薦的則是在中國也很知名的鈴木大拙,他說這兩位是給他最多啟迪和教益的二十世紀日本思想大家。

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經典

除了上面兩位現代的大師外,我還請田口先生推薦了幾本能夠有助于中國讀者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經典。田口先生推薦的一本是世阿彌的《風姿花傳》,另一本是岡倉天心的《說茶》。世阿彌是日本中世紀猿樂大師,有很多作品傳世,《風姿花傳》則是他的戲劇理論著作。岡倉的著作早已有多種中文譯本,不用說是介紹日本文化的名著。田口先生說讀了這兩本書對了解日本很有幫助。還有一位他想介紹的思想家是中世紀的佛教思想大師道元。道元來南宋取過經,他的《正法眼藏》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經典。在田口先生看來,道元是日本思想傳統的重要創始者之一。雖然世人通常把道元看作是日本曹洞宗的開山始祖,日本禅宗的代表性人物,田口先生說道元本人從來沒有那樣差別過,他說自己講的就是佛法。田口先生認為要了解日本的佛教,道元是不可繞過的重要人物。我記得美國華裔學者傅偉勳也寫過道元,對他的思想很重視。田口先生說鈴木大拙雖然是以研究臨濟宗著名,但是他也深受道元的影響。

講到這裡,田口先生問我,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和内村鑒三的《代表性的日本人》在中國有讀者嗎?我說前者已有中譯本,後者似乎還沒有。順便插一句,内村是丸山真男的老師、著名政治哲學家南原繁在基督教方面的老師,也是對近代日本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過很大影響的人物。丸山真男在《忠誠與反叛》裡也有寫内村的論文,也很值得一讀。田口先生說《武士道》和《代表性的日本人》雖然需要批判性閱讀,但這兩本書對了解日本思想文化的概略很有幫助,是很好讀的著作,值得向中國讀者推薦。

田口眼裡的西方思想家

聽完田口先生對日本經典名著的介紹,我又想到一個問題,就是田口先生這些年來研讀、宣講東方思想,強調東西方智慧的融合,那麼受過哪些西方思想家的影響?田口先生說:“太多了,主要有榮格、海德格爾和馬斯洛。受榮格的影響并非榮格對東方的研究,而是他的分析心理學。至于馬斯洛,則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的心理學有對人性的正面研究,比如他提出了“巅峰體驗”的概念,對我了解人性影響很大,也是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之一。而海德格爾則是對我研讀東方思想影響最大的西方哲學家。我覺得讀了海氏的著作後,感到海氏是很東方的思想家。是以西方思想家如何看東方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德格爾了。”說到這兒,我提起海氏曾經跟蕭師毅一起翻譯過《老子》的事情,田口先生說他也知道,那正是給他關于東方思想啟蒙的一部經典著作。

說老實話,聽到這三個人名時,榮格和海德格爾我不太驚訝,驚訝的是田口先生說榮格對他的影響不是來自于他關于東方文明的思考,而是分析心理學。更沒想到的是還聽到了馬斯洛的名字,讓我想起很多年前讀過的一部馬斯洛傳記和收在《人的潛能和價值》裡的心理學論文。我對田口先生說,中國也翻譯介紹了這三位思想家,都有很多讀者,海氏更是經久不衰的大熱門,跟日本一樣。日本是世界上除德國外唯一一個出版海德格爾全集的國家,研究論著更是汗牛充棟。

看了一下表,時間已經超過預定的兩個小時了,剛要說再見,我想起了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請田口先生向中國讀者推薦兩本他覺得應該讀的中國經典。他說最近正好出了兩本書,一本是關于《大學》的,另一本是關于《尚書》的。田口先生說,從日本看中國,中國有悠久而豐富的文明傳統,包括四書五經在内,值得我們重新好好閱讀,以新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傳統。因為那些經典講的都是一些關于人的根本道理,從今天的角度去讀,經典會煥發新的生命,古老的傳統甚至會變成一種非常先進的思想。我說近來中國也有很多人對國學感興趣,想了解本國傳統的人越來越多,您的建議很及時。

重讀井筒俊彥的感想

網上采訪結束後才過兩天,就收到了田口先生寄來的兩本精裝新書:《〈書經〉講義錄》和《通過〈大學〉學習人學》,出版社都是以出版跟人學有關的著作而知名的緻知出版社——這家建立已近半個世紀的出版社也出過好幾本經營管理大師稻盛和夫的著作。被作者的盛意感動,馬上就打開來閱讀。看到《通過〈大學〉學習人學》目錄裡的第三講《維新的精神》有個小标題是《把新冠疫情期間作為重塑學問、調整人生觀的時期》,就跳到這一節讀了起來。在這一節裡田口先生寫到,新冠肆虐,似乎沒有終結。可老悶悶不樂也不是回事。他就想,也許是老天讓我們好好學習也說不定。于是重讀年輕時讀過的東方思想經典,竟然有很多收獲。以前沒有讀懂的地方讀懂了,了解也加深了,心情也因之愉快了許多。是以在被要求盡量少出門的時期,倒不如視為學習的良機,讀些平時沒有時間讀的經典也好。這一段還特别提到橫井小楠和佐久間象山,說這兩位為近代日本指明了方向的豪傑之士其實一生中被蟄居和被禁足的時間很長,正是在那些失意的時期學問見識大進,可以說是磨難造就了他們。把讀儒家經典跟新冠疫情放在一起談,的确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閱讀經典,讓我想起了訪談中田口先生好幾次提到的一個觀點,就是強調活學活用,讀書做學問要有源頭活水。尤其東方思想這樣的古老學問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檢驗,這樣才能避免東方思想給人以古色蒼然的感覺,古老的思想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幫助大家思考現代的問題、做生命的學問。

因為田口先生的熱情推薦,我翻出了好久沒有讀的井筒俊彥的代表作《走向意義的深處:東方哲學的水位》。裡面有寫德裡達的猶太性的,也有寫莊子的渾沌的,篇篇誘人,一時不知道該讀哪篇,就先讀了第一篇《人的存在的現代狀況與東方哲學》(1979年發表),原文是用英文寫的長篇論文。好久沒有讀井筒的文字了,的确視野宏闊,見解深刻。不僅談到東方哲學跟現代實體學的關系,還使用了卡爾·波普爾的framework這個概念來談不同文明的結構,伽達默爾的地平融合概念、托馬斯·庫恩的範式轉換概念,甚至現象學社會學家阿爾弗雷德·舒爾茨關于存在世界的“日常懸置”概念也都很自然地出現在他的論文中,東西方思想在他的論文裡不分軒轾,各顯神通。井筒俊彥提到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同時導緻“一樣化”與“多樣化”,人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自我異化,嚴重的甚至喪失自我,而東方哲學自古以來就是把自我異化問題作為跟人的存在相關的重要問題來探究的,是以在面臨現代性帶來的危機時,把關于自我的東方哲學的視野引進來,可以激活東西方對話的能量,是很有效也極其有意義的方法。幾乎一口氣讀完他四十多年前談全球化危機的文章,竟然毫無過時之感,反而感到很新鮮。他的學問太浩瀚了,在此我無法一一詳細介紹。讀完這篇讓我感覺的确印證了田口先生的推薦詞:井筒俊彥代表了現代日本研究東方哲學思想的最高水準,也許可以為一百多年來困擾我們的東西文明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王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