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弹性正在减弱,一旦超过临界点,亚马逊热带雨林将可能会被热带草原取代。

当然,专家还表示:立即停止砍伐亚马逊雨林,零森林退化,或可挽回一切。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我们知道,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森林系统之一,在吸收二氧化碳、延缓全球变暖以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年来,亚马逊雨林正在遭受人们的滥伐与越来越多的火灾,而这正在破坏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系统,甚至可能让亚马逊雨林退化成热带草原。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植树造林

和亚马逊雨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在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目前大陆的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已经从过去的黄沙漫天,变成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2019年,《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和印度通过土地使用管理引领世界绿化》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表示:2000年到2017年的卫星数据表明,地球植被面积的扩大,主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然而,印度绿化面积的增多,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好事,这是因为印度的绿化面积增多,主要是农业用地扩大。

农业用地的扩大,对于生态而言并不是好事,首先是侵占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其次它会随着土地贫瘠而被废弃,甚至在生态脆弱的地方,过度开垦还会导致土壤沙漠化。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大陆则不同,大陆之所以变绿了,主要是植树造林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比如:毛乌素沙漠过去都是黄沙,动植物都非常少,但现如今植被增多,还吸引了动物回归,其中食肉动物狐狸也出现在了这里。要知道的是,狐狸必须要吃肉,它们能在这里生活就意味着这里的食草动物数量足够多。

然而,全球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和我们一样,积极推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策略,还有一批正在肆意破坏森林的人,亚马逊热带雨林正在被这群人所破坏。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亚马逊雨林被毁

亚马逊雨林的砍伐高峰位于每年5月-10月,在此期间雨林处于旱季,伐木工人更容易进入雨林地区。

今年虽然还没有到亚马逊雨林的砍伐高峰期,但是新的数据表明:2022年1月,巴西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达到了卫星监测开始以来1月份的最高水平。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亚马逊雨林之所以可以维持热带雨林的特征,是因为这里的树木可以涵养水源,降水落到地球表面时,会很快被树木吸收利用,之后树木会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又会和空气中的凝结核凝结在一起,形成降雨落下。

也正是因为如此,亚马逊雨林地区降雨量非常大,空气湿度非常高。

但是,当亚马逊雨林被大量砍伐之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减弱。降水落到地球表面时,水资源并不会被植被吸收利用,而是汇聚成河,流向下游,直到海洋。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这就会导致当地水资源匮乏,降雨减少,干旱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亚马逊雨林出现萎缩。

当亚马逊雨林达到“临界点”时,亚马逊雨林很可能就会因此而崩溃,当地的生态环境难以维持雨林生长,当地就会退化为草原。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当亚马逊雨林崩溃之后,栖息在当地的动植物们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比如:猴子们喜欢生活在树上,雨林面积锐减,导致了它们的栖息地被分成一个个碎片,碎片内的猴子们容易近亲繁殖,种群退化,甚至灭绝。

绿森蚺喜欢栖息在湖泊、湿地附近,伏击在水边狩猎。当雨林消失后,它们也将会失去家园,甚至因此而灭绝。

更不要说,雨林里还有许多人类从未了解过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们很可能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就已经灭绝,对于维护生物物种多样性非常不利。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如何拯救亚马逊雨林?

研究认为,超过3/4未受破坏的热带雨林已经“失去弹性”,也就是说,它们恢复能力变慢。但是热带生态学家保罗·白兰度认为“临界点”并非不可避免,雨林生态系统即便弹性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丧失,只要零砍伐,零纵火,雨林生态还会逐渐修复。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其次,多种树并不意味着就是生态环境的修复,如果种植的树种过于单一,也会形成“绿色荒漠”,比如:橡胶林,因为可供食草动物采食的低矮灌木、草本植物等不足,导致橡胶林中的食草动物非常少,这也会导致食肉动物数量锐减。

另外,乔木、灌木以及低矮植被共同组建了立体生态系统,每种生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单一树木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不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所以,拯救亚马逊雨林,不只是盯着森林面积看,还要看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否恢复。

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这些年来,我们能很清楚地感觉到“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常见,甚至越来越极端”。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从2020年以来,地球各地频发极端天气,比如:北美热穹顶,科威特异常高温,欧洲暴雨,美国超强龙卷风以及飓风,郑州极端降水,澳大利亚特大火灾,现如今澳大利亚又发生大洪水,已经导致了18人死亡。

中国沙漠变森林!巴西雨林恐要变草原:极端天气根源已找到?

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亚马逊雨林生态系统原本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固碳作用,延缓全球变暖。

但是这些年来,亚马逊雨林频频发生火灾,不仅固碳能力减弱,而且大量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非常不利于遏制全球变暖的发展。

不过,如果把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的所有过错都推给亚马逊雨林,也有失偏颇。因为亚马逊雨林只是地球生态上的其中一个系统。

地球上一共有3个重要的系统,分别是:森林系统、海洋系统、冰盖系统。在这三个系统中,又详细分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北美森林、大西洋环流、珊瑚礁、北极圈、格陵兰冰盖、南极冰盖、多年冻土层等。

当其中一个系统出问题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其他生态系统,而这就会导致极端天气频频出现。

好在,我们还有挽救的机会,现在行动起来还不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