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IT与JVM的三种执行模式:解释模式、编译模式、混合模式

Java JIT(just in time)即时编译器是sun公司采用了hotspot虚拟机取代其开发的classic vm之后引入的一项技术,目的在于提高java程序的性能,改变人们“java比C/C++慢很多”这一尴尬印象。

说起来是编译器,但此编译器与通常说的javac那个编译器不同,它其实是将字节码编译为硬件可执行的机器码的。

JIT与JVM的三种执行模式:解释模式、编译模式、混合模式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上图可以看出,整个java应用程序的执行过程如下:

1、源代码经javac编译成字节码,class文件

2、程序字节码经过JIT环境变量进行判断,是否属于“热点代码”(多次调用的方法,或循环等)

3、如是,走JIT编译为具体硬件处理器(如sparc、intel)机器码

4、如否,则直接由解释器解释执行

5、操作系统及类库调用

6、硬件

以上实际上是JVM的“混合模式”对java程序的执行方式。

jvm还有两种执行方式: 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

      对于解释执行,不经过jit直接由解释器解释执行所有字节码,执行效率不高。 而编译执行不加筛选的将全部代码进行编译机器码不论其执行频率是否有编译价值,在程序响应时间的限制下,编译器没法采用编译耗时较高的优化技术(因为JIT的编译是首次运行或启动的时候进行的!),所以,在纯编译执行模式下的java程序执行效率跟C/C++也是具有较大差距的。

因此,新版本的jvm默认都是采用混合执行模式。

     这里有个特别的例子,BEA公司为服务器硬件和服务端应用专门打造的高度优化的虚拟机————jrockit,由于面向服务端应用,所以它并不在意和关注程序的启动速度,jrockit并不实现解释器,而是将所有代码都交由jit做即时编译执行。

     jit并不一定总能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甚至适得其反,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开发人员所写的程序质量,作为优秀的工程师应该会写出对jit友好的程序。

------------------越是喧嚣的世界,越需要宁静的思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