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作者:文汇网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女教师们都收到一张半天的休假单。凭着这张休假单,女老师们可以在安排好课务的情况下休假半天。不仅如此,学校男工沙龙的男老师们还为女同胞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昨天深夜,他们悄悄地录了一首《这世界那么多人》的MV,将在“三八”妇女节的清晨通过视频号推送给女同事们。

“我们学校的女性员工超过90%,今天早晨的升旗仪式上,男老师们已经向女老师表达过祝福了,台下的孩子们看了都很激动。多年来,在这所‘爱的学校’,吴蓉瑾校长教会了我们很多。在她的亲身示范下,所有师生们都能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长。”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会主席徐旭说,在他看来,刚刚获颁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吴蓉瑾校长,名至实归。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领跑”红色教育,小讲解员课程从课内覆盖到课后

日前,全国妇联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其中,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入选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十几年前一位少先队员不经意间的提问,曾让工作不久的吴蓉瑾陷入沉思。

扎根基础教育27年,吴蓉瑾依托学校紧邻中共一大会址的地理特点,组建起全国首支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7年来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用童音讲党史,使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她用好身边最鲜活的课堂,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的种子。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我与吴校长共事多年,记得她刚进学校工作时,我俩在一个办公室。当时,作为中队辅导员的她,除了上课以外,很喜欢带着孩子到处跑,孩子们的小队活动,她也特别喜欢参加。”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社团负责人陈丽丽老师记忆犹新,有一次,她们带着孩子去一大会址参观,孩子们很开心,但吴蓉瑾却邹起了眉。原来,她发现孩子们听讲解听得不太认真,因为讲解的内容听不太懂。

“其实当时这样的情形还挺常见,相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场馆,孩子们更喜欢去公园、去郊游。”陈丽丽说,让她没想到的是,此后吴蓉瑾特地寻求了学校大队部的帮助,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次小调查,对馆内的陈列、参观路线特别是讲解人员、讲解内容等都进行了调研,最终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小讲解员队伍。

于是,17年前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就有了一支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志愿服务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吴蓉瑾带着孩子们,和纪念馆的叔叔阿姨们一起讨论、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将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17年来,千余位小讲解员的足迹已遍布周边的孙中山故居、周公馆、韬奋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1330名学生不仅可以用普通话、英语、沪语等进行讲解,还能够通过立体书、绘本、信息化云剧场等开展讲解。哪怕是在“申时校园”这一课后服务时段,小讲解员们依旧兴致勃勃地打着快板勤学苦练,这些场景,让吴蓉瑾很是欣慰。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看来,吴蓉瑾不愧是当代红色教育的“领跑者”。在她的带领下,红色教育不再只是普通的“我说你听”,让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喊在嘴上、写在教案里的口号,而是孩子们可以参与、能够融入、愿意记住、终身难忘的行动。

分享爱传递爱,以情感教育筑造“爱的学校”

从教27年,吴蓉瑾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每个学生毕业时,她都会赠送一张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作为纪念,上面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有了微信朋友圈之后,不少人注意到,只要吴蓉瑾人在学校,每天必然会在朋友圈发两张照片。一张是清晨“爱的学校”,一张是夜晚“爱的走廊”。

吴蓉瑾藏在照片背后的“暗语”是,只要“爱的走廊”还没出现,说明她在学校,大家可以随时去学校找她。多年来,除了在校和已毕业的学生、家长会来找吴蓉瑾,甚至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家长也会慕名来到“爱的学校”,希望吴蓉瑾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而她总是尽力施以援手。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她,我想会是‘充满情感’。”说这话的,是吴蓉瑾的徒弟,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贺春秋老师。和吴蓉瑾共事了10多年,贺春秋不仅在师傅的带领下筛选打磨了数百节经典情感教育课,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早已习惯了用每周一节15到20分钟的情感教育专题课,为孩子们解决情绪困扰,提供情感表达的机会,引导孩子爱自己,爱他人,拥有家国情怀。

在去年的“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吴蓉瑾回忆了这么几个细节——6岁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她都是最晚被接走的那个孩子,那时没有晚托班,但启蒙老师陈佩玉每天都会留下来陪着她到最后;16岁在师范学习,张晓春老师每次都会在她的周记本上洋洋洒洒写上一大段评语,鼓励她的成长和进步;26岁在学校工作,老校长程华手把手地教会她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并留下了情感教育的“宝藏”。

“正是恩师们的一言一行,让吴蓉瑾从小坚定了做老师的初心,并始终激励着她,保持着对‘爱的事业’炽烈而悠长的情感,把爱全身心地放在孩子们身上,让卢湾一中心小学,变成大家公认的‘爱的学校’。”报告会后,卢湾一中心小学的老师们感触颇深。

今年2月底,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卢湾一中心小学《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数字画像》赫然位列其中。早在2009年,吴蓉瑾就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价值,率先创建了“云课堂”,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

明天就是“女神节”,在这位“最美巾帼奋斗者”的学校,男教师连夜为女同事准备了一份惊喜

十多年间,“云课堂”壮大成了“云学校”,成了全国各地同行学习“取经”数字化转型的示范点,而吴蓉瑾也逐渐变成孩子们口中的“云朵妈妈”。但很多人并不知,在这所全国信息化教学标杆校的成功背后,是吴蓉瑾每天带着团队默默加班加点的无私奉献。“技术这方面我原本并不太懂,所以只能在放学后,把技术人员和程序员都叫来开会,一点一点地学,一点一点地让‘云学校’日臻完善。”吴蓉瑾说。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