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作者:文彙網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夕,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女教師們都收到一張半天的休假單。憑着這張休假單,女老師們可以在安排好課務的情況下休假半天。不僅如此,學校男工沙龍的男老師們還為女同胞準備了一份特别的驚喜。昨天深夜,他們悄悄地錄了一首《這世界那麼多人》的MV,将在“三八”婦女節的清晨通過視訊号推送給女同僚們。

“我們學校的女性員工超過90%,今天早晨的升旗儀式上,男老師們已經向女老師表達過祝福了,台下的孩子們看了都很激動。多年來,在這所‘愛的學校’,吳蓉瑾校長教會了我們很多。在她的親身示範下,所有師生們都能在充滿愛的氛圍裡,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長。”盧灣一中心國小工會主席徐旭說,在他看來,剛剛獲頒2021年度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标兵的吳蓉瑾校長,名至實歸。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領跑”紅色教育,小講解員課程從課内覆寫到課後

日前,全國婦聯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标兵、紅旗手(集體)。其中,時代楷模、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被評為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标兵,入選2022年“最美巾帼奮鬥者”。

“為什麼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十幾年前一位少先隊員不經意間的提問,曾讓工作不久的吳蓉瑾陷入沉思。

紮根基礎教育27年,吳蓉瑾依托學校緊鄰中共一大會址的地理特點,組建起全國首支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17年來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用童音講黨史,使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用好身邊最鮮活的課堂,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紅色底色,種下信仰的種子。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我與吳校長共事多年,記得她剛進學校工作時,我倆在一個辦公室。當時,作為中隊輔導員的她,除了上課以外,很喜歡帶着孩子到處跑,孩子們的小隊活動,她也特别喜歡參加。”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紅喇叭”社團負責人陳麗麗老師記憶猶新,有一次,她們帶着孩子去一大會址參觀,孩子們很開心,但吳蓉瑾卻鄒起了眉。原來,她發現孩子們聽講解聽得不太認真,因為講解的内容聽不太懂。

“其實當時這樣的情形還挺常見,相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場館,孩子們更喜歡去公園、去郊遊。”陳麗麗說,讓她沒想到的是,此後吳蓉瑾特地尋求了學校大隊部的幫助,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一次小調查,對館内的陳列、參觀路線特别是講解人員、講解内容等都進行了調研,最終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的小講解員隊伍。

于是,17年前的盧灣一中心國小就有了一支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提供志願服務的全國第一個國小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吳蓉瑾帶着孩子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讨論、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将解說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17年來,千餘位小講解員的足迹已遍布周邊的孫中山故居、周公館、韬奮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如今,“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為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全校1330名學生不僅可以用國語、英語、滬語等進行講解,還能夠通過立體書、繪本、資訊化雲劇場等開展講解。哪怕是在“申時校園”這一課後服務時段,小講解員們依舊興緻勃勃地打着快闆勤學苦練,這些場景,讓吳蓉瑾很是欣慰。

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看來,吳蓉瑾不愧是當代紅色教育的“領跑者”。在她的帶領下,紅色教育不再隻是普通的“我說你聽”,讓愛國主義教育不是喊在嘴上、寫在教案裡的口号,而是孩子們可以參與、能夠融入、願意記住、終身難忘的行動。

分享愛傳遞愛,以情感教育築造“愛的學校”

從教27年,吳蓉瑾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每個學生畢業時,她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系方式的卡片作為紀念,上面寫着“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有了微信朋友圈之後,不少人注意到,隻要吳蓉瑾人在學校,每天必然會在朋友圈發兩張照片。一張是清晨“愛的學校”,一張是夜晚“愛的走廊”。

吳蓉瑾藏在照片背後的“暗語”是,隻要“愛的走廊”還沒出現,說明她在學校,大家可以随時去學校找她。多年來,除了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家長會來找吳蓉瑾,甚至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家長也會慕名來到“愛的學校”,希望吳蓉瑾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難題,而她總是盡力施以援手。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她,我想會是‘充滿情感’。”說這話的,是吳蓉瑾的徒弟,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賀春秋老師。和吳蓉瑾共事了10多年,賀春秋不僅在師傅的帶領下篩選打磨了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也和其他老師一樣,早已習慣了用每周一節15到20分鐘的情感教育專題課,為孩子們解決情緒困擾,提供情感表達的機會,引導孩子愛自己,愛他人,擁有家國情懷。

在去年的“時代楷模”先進事迹報告會上,吳蓉瑾回憶了這麼幾個細節——6歲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她都是最晚被接走的那個孩子,那時沒有晚托班,但啟蒙老師陳佩玉每天都會留下來陪着她到最後;16歲在師範學習,張曉春老師每次都會在她的周記本上洋洋灑灑寫上一大段評語,鼓勵她的成長和進步;26歲在學校工作,老校長程華手把手地教會她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細節,并留下了情感教育的“寶藏”。

“正是恩師們的一言一行,讓吳蓉瑾從小堅定了做老師的初心,并始終激勵着她,保持着對‘愛的事業’熾烈而悠長的情感,把愛全身心地放在孩子們身上,讓盧灣一中心國小,變成大家公認的‘愛的學校’。”報告會後,盧灣一中心國小的老師們感觸頗深。

今年2月底,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基礎教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盧灣一中心國小《基于五育并舉的學生數字畫像》赫然位列其中。早在2009年,吳蓉瑾就敏銳地捕捉到教育資訊化的育人價值,率先建立了“雲課堂”,作為學校發展新的增長點,為學生提供随時、随地、随需的學習空間。

明天就是“女神節”,在這位“最美巾帼奮鬥者”的學校,男教師連夜為女同僚準備了一份驚喜

十多年間,“雲課堂”壯大成了“雲學校”,成了全國各地同行學習“取經”數字化轉型的示範點,而吳蓉瑾也逐漸變成孩子們口中的“雲朵媽媽”。但很多人并不知,在這所全國資訊化教學标杆校的成功背後,是吳蓉瑾每天帶着團隊默默加班加點的無私奉獻。“技術這方面我原本并不太懂,是以隻能在放學後,把技術人員和程式員都叫來開會,一點一點地學,一點一點地讓‘雲學校’日臻完善。”吳蓉瑾說。

作者:王星

編輯: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