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怎么让孩子老老实实的吃饭,可能会让不少家长倍感头疼。热播剧《相逢时节》中陈昕儿也碰上了这个问题,儿子小地瓜吃饭磨磨蹭蹭,给陈昕儿气得冒火,上来就是斥责。简宏成可看不惯陈昕儿给孩子立这么多规矩,两人一场骂战避无可避的就这么在儿子面前爆发了。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规矩到底怎么立,却是门大学问。

温柔坚持,原则问题不应退让

“我们相信所有父母给孩子定规矩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在执行规则中,底线是严厉的但我们的态度是温和的,可以称之为温柔的坚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张雯认为,为孩子立规矩并不意味着父母居高临下的要求孩子,而是与孩子形成友好合作的氛围。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但有的家长在为孩子制定规则时走入了误区,那就是“要求的规则必须做到”,而孩子表示无法达成目标时,则被家长认为是幼儿的反抗,对此张雯举了一个实例,“比如要求孩子学习用筷子,有的孩子精细动作发育比较晚,他无法完成这个夹菜的动作,就会表示想用勺子吃。小孩的反抗有时候是家长的感受,而并非来源孩子的主观意愿。”因为每个孩子个体的差异,所以在为孩子制定规则中,也尤其需要注意灵活调整规则要求,坚持规则并不意味着严格的贯彻。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家长是育儿中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应拥有第一话语权。”在育儿过程中,隔代亲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明明自己制定了规则,却轻易被祖辈打破,“当我们发现,孩子为了突破家庭规则满足不合理要求转而向爷爷奶奶求助,而爷爷奶奶总是轻易满足时,首先父母要开始与爷爷奶奶沟通,同时要握住在教育中父母的话语权。”张雯认为,孩子对于家庭中隐形地位具有高度敏感性,规则制定后能够让孩子守规则的前提在于制定规则的父母在家庭中掌控着教育的第一话语权。“规则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但是原则性问题我们不能退让。”

转变心态,父母需要前瞻性的教育目光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心态尤其重要,张雯认为不论孩子年龄,在教育过程中父母的心态应保持一致,“情感上的支持与理解,原则底线上的制定与坚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而言非常重要。坚持原则是为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适应社会,而情感的支持则给了孩子爱的安全感,让他保持身心的健康。”

正因如此,幼儿时期的教育极其重要,“要什么时候开始教孩子守规则其实没有具体的年龄界限,但是尽早总比等他大了再纠正更好。”从这一角度来看,育儿的前瞻性目光对孩子成年后的影响极为长远,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方法影响着孩子未来为人处世的方法,“过于严厉的规则制定可能打击孩子,使之变得非常软弱或者极其倔强,过于软弱的规则制定可能让孩子变得强势,或让孩子也变得无底线无规则,这一点是我们都不愿意看见的。 ”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更需要转变心态,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我曾遇到过一些家长非常头疼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认为孩子很叛逆,自己说话不管用了,这其实是正常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家长要接受自己话语权的下降,当孩子还小时,家长是领着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也要接受自己位置的后退,“但是不管孩子多大,父母的情感支持永远重要。”

一些育儿小建议

“其实我在看《相逢时节》这个片段时,我是非常心疼这个小男孩的。”张雯表示,《相逢时节》中的父母的冲突是一个经典场面,“表面上看是关于要不要立规矩,实际上是父母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很明显这个孩子面对这样的冲突会感到害怕、无措。”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家庭中都随时有可能发生,张雯站在专业的角度,给父母们带来了如何与孩子建立正确亲子关系的意见,“第一是多让孩子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要让孩子们通过亲子运动、团体活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沟通。二是面对当前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也希望父母们能有前瞻性的目光,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为孩子制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规则制定的背后还是基于对孩子能力、习惯的培育,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大人。”

观剧心理学|严厉还是让步?让孩子守规矩有讲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