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作者:大院子女

下龙市是广宁的省府,原名鸿基市。以前常听说越南鸿基煤,蕴量大质量好,中国人曾在这里投资开采,长达上百年。下龙市分为两部分,西为白雀,东为鸿基。近白雀时,见一大型电厂,三根高大的烟囱直插云天。导游说电厂装机容量过百万千瓦,由美、日等西方投资。这将是越南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正在施工。越南北部沿海,包括海防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地。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下龙湾景区

渡白雀大桥后,过下龙市区,到达下龙半岛东部顶端的米其林酒店。这附近似乎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开发地区,盖了众多宾馆酒店,游客以中国人居多。开发区不大,周遭土地开阔,多为民舍,以模仿法式的小洋楼为多。

第二天上午从码头乘船去下龙湾。出港湾向东行,但见大海之上,群山兀立,峻峭挺拔,着水墨色,又显黛绿。恰遇微风细雨,云雾朦胧,虚无缥缈,如入天上仙境一般。群峰簇拥,约行50公里,便分割成三四片景区。近观之,皆为喀斯特地貌小岛,有单峰,也有两峰、三峰,甚至四、五峰的。

岛体遍布石缝裂隙,长满荆棘灌木和奇花异果,果然是奇观。这种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岩体,遍布中国南方和越南北方,除具备天然美资质的山体的奇特造型和满目青翠外,尤以溶洞、天坑为最。下龙湾的特殊性在于海。它把“桂林山水”般的美景搬入海中,将飘飘欲仙之美和神秘玄虚之感结合起来,极大地满足了人类赏心悦目的心理需要。且下龙湾向北有无数岛屿,号称上千个,直抵北仑河口,更觉烟波浩渺,气势不小。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下龙湾

后登上位于景区中心的杏岛,直上约两百米高的制高点。但见岛岸埼埼,水深湾多,众多奇峰异石浮于汪洋之中,如撒落在大海中的块块翡翠。归返途中,绕斗鸡石而行。两块巨石如两只雄鸡相向而视,引颈欲斗,活灵活现,现已成为越南标志物之一,越南货币20万越南盾上面就印有斗鸡石的图案。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下龙湾内的斗鸡石(曹全义摄)

下龙湾,扼白藤江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下龙市和海防市分居湾之两翼,隔海相望,所挟之白藤江海门自古以来就是进出红河三角洲的主要水道。下龙湾畔的云屯古港转运江海,沟通交广,或枢纽南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雄踞安南北部地区第一大港的位置达千余年之久。围绕下龙湾交通权的争夺,湾口洋面和湾内的白藤江多次爆发战争。元初忽必烈第三次征安南时的运粮兵船在下龙湾一带被火烧毁。元史谈被烧兵粮“十七万斗”,而近年有越史料将之说成是“十七万斛”,一下扩大了十倍,令人啼笑。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由洞口入海湾

虽然越南国土面积不大,但主要的经济带和城市都濒海,或通过毗临江河与海洋相连,同时兼具海洋与大陆的特点。无论是舟楫交通,还是海洋资源,均得天独厚。同时地貌多变,景色优美,是旅游的好去处。

越南北部海岸,与广西钦、廉二州相连,与雷州半岛、海南岛隔海相望,从西部环抱北部湾。这个由岛屿、半岛、沿岸平原相连缀而形成的“内海”素来以风平浪静、物产丰富著称。中国的南渡江、钦江、北仑河及浩大的红河水系倾注于此,稳定的冲积平原不仅适于居住与农耕,更挟带丰富的微生物及腐殖质,成为海洋生物的聚集地,是天然的大渔场。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还是新生代地质激烈变动之地。地质学家考证,海南北部、雷州半岛西部和越南北部沿海海域,是新生代以来火山运动最强烈、最频繁、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从6500万年前第一股岩浆冲出地面,到距今1万年左右最后一批火山猛烈爆发后归于沉寂,历次规模宏大的火山运动,最终导致广达数千平方公里的熔岩覆盖面积。

当岩浆从海底喷射而出,其形汹涌,其色赤红,整个世界为之改变。经历漫长岁月,那些赤红发生变化,凝固、坚硬、变黑,造物主再在其上覆上一层浓郁的绿色,而形成独特的火山熔岩地貌。

在2006年,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和广东湛江湖光岩为代表的火山熔岩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我曾两次登上广西北海市的涠洲岛,岛上用火山熔岩堆垒而成的雄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就是明证。这种熔岩地貌也延伸到北部湾海域中。而与火山岩地貌并列北部湾两侧的则是由云贵高原余脉十万大山、越北山区顺延到海上的喀斯特地貌,其代表作就是同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地质遗产的下龙湾岛群。北部湾东、西两侧并列着两大世界地质遗产,密度之高实为少见。这是个出美景、出奇景的地方。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下龙湾地形复杂

孙新生:越南游记(十六)白藤江口外岛群

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