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物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们价值连城,更是因为通过文物能还原历史背景,给考古专家带来了许多的研究价值。
过去人们对于历史总是充满着好奇,只能通过历史书或是历史电视剧了解一二,但是电视剧毕竟是虚构的多,让后人不能很好的理解。

后来有了考古专家的出现,只要进入墓中进行研究,就能得知是属于哪个朝代,以及在那个朝代人们的生活背景。
众所周知,帝王的陵墓规格都是非常高的,不仅陵墓要建造的辉煌有气派,还要在墓中放入价值连城的文物,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地位。
可以说帝王们在年轻时就已经着手建造,不仅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还要付出大量的金钱,就比如慈禧太后的陵墓,第一次建造花了6年,不满意后又拆了重建,又花了13年,其中花费的真金白银更是难以估量。
其实,陵墓建造得越辉煌,对于考古专家来说越兴奋,想必墓中的奇珍异宝也是不计其数,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1979年,江苏省天山镇的工人正在进行一个工程,在开采的过程中,他发现地面上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大洞,这可把他吓坏了。
这位工人连忙告诉了当地的文物局,考古专家们接到消息后立马来到了施工的工地上,经过考察确定这是一座古墓。
这让考古队十分兴奋,于是继续发掘,通过墓中的情况得知,这是一座西汉时期修建的陵墓,墓主人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刘胥,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中还葬着他的夫人。
此幕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墓室填土约两万方。考古专家在墓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汉代高等级礼仪的楠木垒成的“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残片。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在当时,人们比较迷信,认为金玉能使人的精气不会外泄,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玉器在汉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与人体几乎一模一样,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的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制作一件玉衣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足以看出它的珍贵,即使是金缕玉衣残片那也是价值连城。
除了金缕玉衣残片,最让考古专家们惊叹的是“黄肠题凑”,它可以说是规格最高、最宏大的葬墓了。
在刘胥的陵墓中,一共使用了856块木头,而且全都是上好的金丝楠木,对于金丝楠木,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不易变形和开裂,在阳光下,木材表面会金光闪闪,有金丝浮现,而且还有淡雅的幽香。
金丝楠木一直是皇家高贵的家具用材,因为数量少、生长极慢,所以十分珍贵。在几年前,一块金丝楠木就价值2000多万,如果按这个价钱计算的话,那么刘胥墓里的金丝楠木最起码值171亿元,这个数字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了。
除此之外,刘胥的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铜器、木雕等文物,这次的发掘对于考古专家来说收获不小,幸好没有被盗墓贼发现,否则这么多值钱的文物又会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对于国家来说损失惨重。
参考资料:
《金缕玉衣》
《黄肠题凑》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