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作者:君在灵山

“让位”是很高的待遇,《水浒》中,晁盖只让过宋江。而宋江则有过多次“情愿让位”,是谁,让宋江情愿让位?宋江的这几次方式各异的“情愿让位”,体现出他怎样的个性?又能看出他的哪些不同思考?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一、让位呼延灼——竭力争取指标性人物

呼延灼,开国名将之后,有名气;都统制,有地位;武艺高强,有本事。这正是宋江要竭力争取的指标性人物,所以宋江不惜“让位”,当然他的“让位”只是展现姿态,但这样的姿态也足以让人感动:【宋江回到寨里坐,左右群刀手却把呼延灼推将过来。宋江见了,连忙起身,喝叫快解了绳索,亲自扶呼延灼上帐坐定,宋江拜见。】

这个就是“起身”、“解索”、“扶坐”、“拜见”,身段放得很低,这一套下来,【呼延灼慌忙跪下道:“义士何故如此?”】

这显然出乎呼延灼的意料之外,呼延灼“跪下”,称呼也由“反贼”变成了“义士”。

宋江又道:【“小可宋江……误犯大罪……不想起动将军,致劳神力,实慕将军虎威。今者误有冒犯,切乞恕罪。”只是恳告哀求。】

宋江把姿态放得更低,对一个手下败将——用呼延灼自己的话说是“万死尚轻”的被擒之人——肯告哀求,这是宋江的过人之处,为了达到目的,流泪、低头甚至下跪都在所不惜,实际效果也很好:【呼延灼道:“兄长尊意……】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片刻之间由“义士”升级到了“兄长”,抗拒之心就要瓦解,只欠一把火了,这时宋江使出了终极杀招,把剧情推向了高潮:【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留下吧,只要你能留下,我让位与你,我为你“执鞭坠镫”!这话已经说到家了,再不能给得更多了,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这样都无法说动的话,那就只好成全你“取义成仁”了。宋江的目的达到了,拿下了呼延灼这个指标性人物,使梁山的影响力和自己的威望都大增。

需要指出的是,当此宋江“让位”之时,晁天王仍健在……

二、招降关胜的关羽因素

宋江让位关胜是“间接”让位,他的这个“让位”是对林冲、秦明说的:【林冲、秦明回马阵前,宋江道:“贤弟……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宋江是极懂得人情世故的,他当着林冲、秦明这两位猛将兄弟之面夸关胜“英勇”,并直言“让位”,可见他对关胜非同一般的渴望。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关胜类似呼延灼:名门之后、地位高、能力强。其中,宋江尤其看中的是关胜乃关羽之嫡派子孙的身份,《水浒》中写关胜处处比照关羽,关羽的标签是“忠”、“义”、“勇”,特别是“忠”、“义”,这与宋江倾力打造的梁山品牌形象和他所着意塑造的个人形象很契合,关胜如果上山,不仅能增强了山寨硬实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梁山泊的软实力。

因此,宋江的“亲解其缚”、“纳头便拜”这套一定要做足:【天晓,宋江会众上山,忠义堂上分开坐次,早把关胜解来。宋江见了,慌忙下堂,喝退军卒,亲解其缚,把关胜扶在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伏罪,说道:“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

作为被擒的败军之将而享受这个待遇,关胜先是意外,【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足无措。】然而他的身上毕竟有关公的影子,形象正面,所以不能马上投降,还要有一些风骨,于是【关胜道:“无面还京,愿早赐一死。”】

他的宁死不降(虽然只是暂时的)的态度在宋江的意料之中,宋江自有一番巧言应对:【宋江道:“何故发此言?将军倘蒙不弃微贱,一同替天行道,若是不肯,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没有“让位”的说法,原因有二:

一、比照关羽,关羽之“忠”、“义”,名传千古,甚至被奉为神祇,但关羽至死不是老大,不是“主”,他上面还有一个需要效忠的兄长,否则他的“忠、义”就无从谈起,既然关胜是比照关羽,那么关胜也不该是老大,从关公后裔的定位看,让也白让,关胜不会接受,而且可能会被视为冒犯,宋江深明此理,有些话,提,还不如不提。

二、“不敢苦留,只今便送回京”,暗含了曹操以诚相待关羽,允其挂印封金而去之故实。在此宋江以曹操自况,表明了自己对关胜的赏识与尊重,也表达了期望关胜能以义气为重留下来的心情。

果然,关胜留下了,不是因为威逼利诱,而是“知遇”、是“义气”绑缚了他,梁山泊在宋江的渲染之下,变成了桃园。

三、三让卢员外

宋江最为人熟知的让位是对卢俊义的数度“让位”,卢俊义有名气有本事,还有钱,如果关胜、呼延灼代表军政界势力,则卢俊义代表商界和社会名流,把他弄上山有很大意义。

宋江对卢俊义有三次“让位”:一、宋卢梁山初会之际;二、卢俊义劫后余生再上山时;三、卢俊义立功(活捉史文恭)后。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初遇之时,宋江与之前惯用的手法相似,都是“滚鞍下马”、“亲解其缚”、“纳头便拜”,不过这次不只宋江跪下了,“后面众头领排排地都跪下”,俨如接驾一般,这个排面是别人不曾享有过的。接着就是“让位”了:【宋江便请卢员外坐第一把交椅。卢俊义答礼道:“不才无识无能,误犯虎威,万死尚轻,何故相戏?”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可是,卢员外并没有被说动,他压根就没有落草之意,只是已入彀中,一只脚已踏进了水泊,再也洗不净了。

在宋、吴的操作下,卢俊义身陷缧绁,就在卢即将被砍头的那一刻把他“救”上了山,宋江旧事重提,仍旧要让位:【宋江会集诸将下山迎接,都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便拜。卢俊义慌忙答礼。……当下宋江要卢员外为尊。卢俊义拜道:“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宋江再三拜请,卢俊义那里肯坐!……吴用劝道:“且教卢员外东边耳房安歇,宾客相待。等日后有功,却再让位。”宋江方才欢喜。】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这是第二次让位,第三次就是吴用所言之“有功后”的“让位”:【宋江等回到山寨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尊。”

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

三寸舌 两弯膝 一点机心——说说宋江的几次“情愿让位”

这是一次正式“让位”,宋江把理由说得很充分,一是晁天王遗言,二是历数自己不如卢俊义之处。可是他的此番“让位”遇到了强大阻力:李逵代表宋江派强烈反对;武松搬出军官派反对;刘唐代表元老派反对;鲁智深作为一大派系三山派的老大,也反对。在这一片反对声里,让位已不可能,这时宋江的老大地位已稳如泰山,接下来的抓阄打城也只是一个可以预知结果的游戏而已。

四、董平也值得一让?

宋江的最后一次“让位”是让董平,【宋江慌忙下马,自来解其绳索,便脱护甲锦袍与董平穿着,纳头便拜。董平慌忙答礼。宋江道:“倘蒙将军不弃微贱,就为山寨之主。”】

董平是有武艺在身,但并非有多么出类拔萃不可替代,梁山官阶武力在他之上的也不是没有,按理说,以他有限的影响力和分量不足以让宋江通过让位来争取,但宋江却还是对他展现了本不该有的低姿态——“让位”,这是为什么?

表面看,是宋江急于通过董平拿下东平府,坐稳第一把交椅。另一方面,作者这样写,恐怕更想表达出宋江的虚伪,因为这时候宋江自己都还不是山寨之主(来打城不就是争这个寨主之位吗?)却把寨主之位拿来让人,这显示出宋江假、空的一面,也说明了宋江早已视自己为山寨之主,头把交椅不容他人染指,他的几次“让位”,不过是故作姿态的表演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