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作者:悦西安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发展中的能源金贸区 航拍©悦西安

3月3日下午,西咸新区举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对此次改革内容、措施、目标做了明确说明。

改革和创新,一直是所有开发区的永恒主题,更何况作为国家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面对着西安都市圈,西咸一体化的历史机遇,西咸新区更是要承担着先行者的责任,敢试敢闯,把探索与容错刻入发展的DNA中。

那么,这场会议究竟打出了几张王牌呢?

算起来,西咸新区的机制体制改革从去年已经开始:2021年6月28日,省上印发了《关于印发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指导意见的通知》,西咸新区机制体制改革就此拉开帷幕。

到了今年2月,《西咸新区及各新城职能和机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出炉,再到3月3日,西咸新区举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西咸新区机制体制改革终于进入落地阶段。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有人说,此次改革,为什么节奏这么快?单从字面来看,改革的意思,就是要将过去的肌体“打散重装”,这样的过程,即使对于一个公司、工厂而言,都是越快越好,更何况一个130万人口的国家级新区,而且,从2014年算起,西咸新区已经走过八年,如今又面临着其他国家级新区“比学赶帮超”的竞赛中“你追我赶”,自然是不能耽搁。

既要飞得高,还要站的远,也要落得稳,理解了这些,我们再看这次的机制体制改革,就清晰了许多。

简而言之,就是六大举措: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建;优化职能配置、减少管理层级;压缩内设机构、推行扁平管理;各新城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模式;深化街镇综合改革;实行绩效考核、末位调整。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能源金贸区 摄影©悦西安

而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的创新引领,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

从举措和目的不难看出,西咸新区就是要让各新城卸下行政化包袱,回归开发区思维,用精兵强将创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单位投入产出比,不断激活经济发展新鲜度,让体制为经济让道,让机制为发展服务。

走出舒适圈,再次披挂上阵,看来,西咸新区的要动真格的了。

在这六条措施中,让各新城去行政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众所周知,国家级新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在多年的发展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其中逐渐占据主业的行政事务工作就是制约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行政与经济开发工作比例一旦失衡,国家级新区设立的初衷就会背离,而去行政化主要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激活开发区的活力。

当然,去行政化不是简单的按“删除键”,盲目减人减部门,而是从实际出发,从工作需要出发,优化部门职责职能,实现内部管理机构权责清晰、高效运转。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沣西新城西部云谷 航拍©悦西安

目前,西咸新区的管理架构采取“新区抓全面、新城强发展、街镇强治理”的模式。管理结构也压缩到了“新区—新城”+“新区—街镇”两级,新区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社会与经济各项工作,新城一门心思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履行好经济职能,街道则做好社会基层治理,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性保障,大家互相协作,互相咬合,把劲使到点子上,齿轮的转速就能提上来。

这条改革路子与诸多成功的公司治理模式可谓异曲同工:大而全不如专而精。当然,西咸新区并没有轻视基层治理,此次机制体制改革,基层治理也是另一项重头戏。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人民幸福感的量尺,也是上级各项政策惠及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基层治理也是一项需要“管理”与“自治”相匹配的工作,因为街道乡镇长期扎根一线,对人民的需求、问题最具发言权,也最有心得。

因此在此次机制体制改革内容中,西咸新区就将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民生保障等方面,向街镇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并减少对街镇不必要的考核任务,实现基层的工作瘦身和任务减负。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建设中的欢乐谷片区 航拍©悦西安

除了宏观的机制调整,关于人员体制的变化同样令人关注。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需要对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都能够洞察的人才,所以释西咸新区的改革创新活力,核心在人,关键在人,难点也在人。

挪威老渔民为了保持沙丁鱼的新鲜,会在沙丁鱼群里放上一条鲶鱼来搅活沉闷的运输箱。那么西咸新区的“鲶鱼”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全员聘用、绩效考核、末位调整,对连续两年排名后10%的予以降级和岗位调整,此举正是去行政化在人员上的体现,不断淡化行政、事业人员“铁饭碗”的印象,消除身份不同界限,建立岗位聘用制度和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明确人员晋升条件、畅通晋升通道。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雪后交大创新港 航拍©悦西安

在人员管理上,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分配机制,简单一句话,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全凭自己实力。

有人说,西咸新区机制体制改革就是把“政府”变成“公司”,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毕竟,让“机关”的味道逐渐散去,放开的是束缚、身份,提高的是动能、效率。获得的便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成果。

兵马未动,道路先行,西咸新区六大措施第一项加强互联互通,已经先人一步开始建设了。

不久前,中心城区与西咸新区互联互通道路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陈之路-科技二路、昆明路-连霍高速辅道快速化改造、红光路拓宽提升改造、阿房一路、西兴高速改扩建等5条道路,总长度51.9公里,总投资130.4亿元,计划2024年底前全面建成。

西咸新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道路

(横屏查看大图 制图©悦西安)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原先的道路路况差,与西咸新区本身的风貌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同时通行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来产业、人口的迁徙。而上述道路建成后,在提升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也实现西咸新区优秀风貌的外扩,并进一步拓宽人流、产业流、资本流的物理渠道。

把投资大、时间长的“硬骨头”放在第一步解决,足见西咸新区在对待改革中问题的解决态度。

进入“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就是要加强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

某经济分析师研究表明,十四五期间,全国的19个国家级新区要在差异化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走向集约高效、增强新区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理顺体制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从而实现新区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而经历此次机制体制改革,未来的西咸新区,发展模式将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方面,在产业体系方面,西咸新区主打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千亿级产业和都市农业为引领的“6+1”主导产业集群。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从去年三月开始,秦创原正式启动,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也展现出了突出的后发优势。2021年全年,秦创原总窗口新引入科技型企业431家、春种基金完成出资承诺2.27亿元,已在西咸新区注册公司202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24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

能源金贸区先导区

在2月10日,西咸新区举办秦创原总窗口2022年一季度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金额超860亿,为今年秦创原建设开好头。

另一方面,西咸新区在发展空间上的优势,为产业谋划、设计、分工,提供了巨大的转圜空间。如这次对新区对各个新城经济职能充分授权,就是现实说明。

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和创新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永远成功的,势必需要适应和磨合,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只是未来发展新的起点,西咸新区的未来10年、20年之路,还需要持久接力,但有了如今的基础和方向,西咸新区的顺势腾飞,将充满想象空间。

西咸一体化新信号:改革重组,互联互通,西咸新区再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