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从“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这句话谈起。
我曾从各个角度解释过这句话,以至于我已经默认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直到最近和一位相当熟识的朋友当面沟通才发现,原来这只不过是我自己的意淫。我以为的,仅仅只是我以为。
这位朋友刚好处于人生转折期,此时很容易感到压力、困惑和迷茫。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对自己原有的知识、信念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怀疑,同时情绪上的起伏较之平常也会更大。
虽然是正常的现象,但深处其中还是有些难熬。毕竟,那也是一个告别过去,走向新生和未知的过程。
遥想三个月前,我们也见了一面,那时她可谓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对周遭很多事物,她都有自己非常正面的解读和看法,而且明里暗里地体现出:我读了很多书,我知道很多道理,我有很多办法,我能搞得定,我对自己很有信心。事实上那段时间无论她的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学习上面都表现的很不错。
可是人生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一个人是会退步的。不管你曾经一路走来有多么艰辛,取得的成绩有多风光,搞不好一个疏忽就会被打回原形,让你措手不及。这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暗示非常不一样,可是,这却是真实人生中常见到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当然需要一个解释。不然,如何安顿茫然失措的内心呢?同时,我们并不满足于一个解释,而是渴望改变。因为曾经体验过美好,我们还想再次获得久违的美妙体验。
给出解释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难事,可我很担心别人信了我给的解释。所以每每我都在收尾处补上一句: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当时我们正在一起吃饭,手头刚好有个装牙签的圆筒。我就拿起这个道具,把这句抽象的话给翻译了一遍。
现实世界就如同这个装满牙签的牙签筒,你我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距离观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印象。太远了会看不见;太近了又会看不清;从上往下看是个圆形;从侧面看又是长方形。每一面既可以代表它,又不可能是真实的它。这还没完,有些人喜欢它,有些人就是讨厌它,有些人用它剔牙,有些人用它吃水果,有些人只是凑合着利用它在纸上画一个圆……
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需要。
我之所以提出了一个你觉得还不错的解释,不过是我恰好猜对了你的心思和需求,给你一个或有实际用途,或让你会心一笑的解释罢了。比如你想优雅地吃水果,我告诉你牙签可以代劳。
别当真,更别执着。觉得好用就用,觉得好笑就笑,不行咱就再换个角度再开个脑洞。这里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释,我更不愿意因为我的解释而禁锢你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时过境迁你还会遇到新的麻烦和新的挑战,届时你需要跳出现在的视角,重新寻找新的解释和答案。而不是当一切都改变时,你还抱着当初的解释(真理)不放,认为是世界错了,那可就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
解释到此,上面那句“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基本可以解释清楚。不过我还不满足,因为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他们试图通过学习来完善自我,来修行,来提升自己。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在家庭中,在亲子关系中。
这应该是件很好的事情,值得鼓励,但这里面有迷途和障碍。至少我认为你该知道你学的是什么,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解释”上面来。
解释靠什么?
靠语言、声音、图像和文字,这些我们统称为符号。
符号,是我们人类伟大的发明。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自从有了符号后,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两个后果:
1、我们的思考必须要基于符号。
你可以在头脑里试试,当你想问题时,是不是需要调用语言符号?
2、当我们用符号给现实世界命名的同时,也把现实世界给结构化了。
第二点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值得你认真琢磨。
我们的现实世界其实是混沌一片,它没有逻辑,没有清晰的因为所以,更没有条分缕析的规则。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真正的圆,真正的正方形,我们也找不到一个所谓的命运、爱情和婚姻。我们只能起名字,近似地抽象和默认。
但是,符号世界有。它清晰,有逻辑,有条理,有规范,有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因此,当我们用符号给现实世界命名时,自然也就把现实世界给按照符号世界的样式一并结构化了。
你可以把现实世界理解为一堵夯土墙,以符号命名和表述的符号世界则是一面砖墙。前者浑然一体;后者砖是砖水泥是水泥,可以拆可以建。后者是对前者的刻画和描摹。
但请记住,后者是假的,它是我们对真实世界进行拙劣的模仿、刻画和解释,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真实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符号世界就是小孩子骑的自行车后面的辅助轮,就是建筑工人用的脚手架。车子学成后,房子建起来后,是要拆的。
辅助轮和脚手架,就是我们人类搞出来的这理论,那方法,这套路,那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辅助轮和脚手架都有特定的用途和限制,不存在什么万金油,也就是没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而且,既然是对现实世界的刻画,所以必然有局限和不完美。因此,我们在现实中运用时还需记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信书不如无书。
然而,问题恰恰也就出在这。
符号世界清晰,有条理,高度结构化。你想不想自己的世界也是这样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凡事皆有条有理?
你想,权力也想。
符号与权力高度同构。
权力在现实世界如何运作?
法律、条文、指示、文件、政策和精神。
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就是违法,就是有病,有问题。需要被矫正,被治疗,被关押,被教育,甚至被弄死。
权力借助文字符号在现实世界横行霸道,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更是无孔不入,连我们最私密的卧室和私生活也不会放过。【参见:《媒介即性 | 被入侵的私生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39》》】
我们很多人因为学了这理论,那道理,然后便开始对现实世界指指点点,宣判的罪行或者给世界立的规矩如下:
你是渣男/渣女,因为你……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嫁……
你不爱我了,因为你连……
如果你爱我,那么……
好的爱情,应该是……
幸福的婚姻应该是……
父母应该这样养育孩子……
好的父母应该是……
没有性生活的婚姻是不健康的……
女孩子应该……
……
做孩子难,尤其做一些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孩子更难。因为这些父母懂得太多的道理和理论,然后在孩子身上操练一番。成年人更是花样百出,他们靠星座了解彼此,靠微博和抖音指导自己的情感生活,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和事,总想给予批评和指导。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然后用各种条条框框要求他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生活不如意,就上网骂骂陌生人、对人和事物的判断好像就剩下了是不是爱国,爱家,爱老婆。然后动不动就热泪盈眶,动不动就气的骂娘……
回到《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系列中来,我们梳理出性、爱情和婚姻的演化历史,其实梳理的是一部观念演化史,一部性、爱情与婚姻的符号史。
且不说符号本身无法准确描绘现实世界,就连符号本身不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吗?可是当下的我们却总是以各种既定的标准和规则去看它,弄出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以及不是烦恼的烦恼。
你说婚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性是什么?它们什么都不是,也可以什么都是。你若拿着种种准则来看男女关系,只会引来无数烦恼,这也是男女相处时的大忌。因为男女相处实在没什么标准可言。
每一次权力试图完全按照它的意志强行改造现实世界时,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试想男女每次争吵争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人是具体的,婚姻是具体的,爱情也是具体的,可双方偏偏要把具体给抽象化、清晰化,要分出是非对错。
请记住,生活是具体的,符号和观念没有人重要。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否觉察到此,并警惕知识的僭越和理性的谵妄。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就到这里吧!
Ps: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往期文章:
1、《事件 | 完成比完美重要——2月总结【2022】》
2、《女性的奥德赛之旅 | 《那不勒斯四部曲》》
3、《医患关系 | 《病床边的陌生人》》
4、《观念的力量 | 性、爱情与婚姻的前世今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45》(完结)》
5、《破执 | 生活是具体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