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文 | 悠悠妈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上周写的第二篇绘本解读又广受欢迎,大家纷纷催我接着写。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那今天就来继续解读德国儿童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吧,如果把这套精选集里面的10本书按照深刻程度排个序,我觉得是:《出走的绒布熊》解读:“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7岁女儿的回答让我感到这几年对她的教育太值了!《大象和苍蝇的足球赛》解读:看到曾欺负我的初中女同学在菜市场卖菜后,我决定这样教育我的女儿《光屁股的大犀牛》——这是我今天想解读的又一本深挖人性、寓意深深刻,对我们大人也有启发的好书!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这个故事的最最精华在结尾,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坚持读到最后哦!

这头犀牛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它不相信任何人,觉得“应该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的敌人,这样就不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不愉快。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自己。这是我的生存哲学。”它的头脑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身体坚不可摧,全身的皮坚厚如铁,身体各个部位都被厚皮裹得严严实实的。“随时准备面对最糟糕的事情——这样做才是对的。” 犀牛这样认为。它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和别人争吵,脾气非常暴躁。因此,平时只要有犀牛出没的地方,别的动物都会纷纷让道。小动物是因为害怕,而那些大动物则是因为理智而避开它,甚至连大象都宁愿绕道。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就连鸟儿都不敢唱歌了,因为一旦听见鸟儿的声音,犀牛就会怒气冲冲地奔过来,把所有东西都踏平,并发出可怕的咆哮声,好像谁招惹了它似的。读到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生活里是不是也有犀牛这样野蛮的人?并且有被迫害妄想症,谁都不相信。而犀牛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层厚皮子,不仅是指躯体的所谓“坚不可摧”,更是象征着把自己的心灵包裹起来,不愿与人交流,没有情感流露,也从不吐露心声,一副冷酷不在乎的样子,让人无法靠近和了解。

动物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们决定召开大会讨论如何对付犀牛。狮子主持会议。野猪先提议:“办法很简单,我们现在都在这里,人多力量大,我们一会儿就去找犀牛,要不了一会儿就能把它揍扁,捣成一块肉饼,然后把它埋在地下,从此天下太平。”很明显,野猪的建议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大象反对道:“对不起,依我看,这个计划反映了相当恶劣的思想品质!这么多人对付一个人,亏你想得出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大象在我解读的三本书中的角色设定都是一致的,他一直是个思考深刻问题的智者。大象接着说:“为了我们动物的名誉,我对野猪的办法表示抗议。这个主意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卑鄙无耻的。”野猪生气地叫道:“谁让犀牛那么卑鄙无耻呢!我们必须以牙还牙!”“我可不想让自己堕落。” 大象反驳道,一副很高贵的样子,“您可太没水平了!再说,犀牛也绝对不会像您说的那样,轻而易举就被我们揍扁。它肯定会奋力反抗的。”野猪也不服气:“就算是这样吧!但牺牲总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有谁愿意去充当牺牲品呢?请站出来!” 大象接着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就连野猪自己也没有。野猪的提议被狮子否决了。“下一个”,狮子吼道。

一只年级较大的秃鹳教授说道:“根据我绝对权威的意见,眼前这个问题只能以一种含蓄内敛的方式来解决——正如我闻名世界的书中所阐述的一样——这本书是关于道德净化的...”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秃鹳教授的秃顶一看就是思考过多导致的!但是它的发言引来一片唉声叹气,因为教授的发言总是冗长而令人费解的,他那极其深奥的表达方式,让大家难以理解他的意思。学者说话、写学术论文就是这样,语言要精确,论证过程要严谨,就导致要得出一个结论需要长篇大论,一般人根本看不下去,也看不懂...经常有读者说要看我家马克思写的社会学论文...他的论文也是这样

还不如我翻译成大白话说给你们听。“很有意思,亲爱的教授!” 狮子说,“不过您能不能用比较简单的话,告诉我们这些粗人,到底该怎么办?”“是这样的——嗯!——这当然是很困难的。我刚才向大家阐明了——嗯!换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表达——嗯!我们必须客客气气地跟犀牛谈谈!——嗯!我们必须友好地向他说明,事实上,如果情况像现在这样,对大家都是非常不幸的事。”秃鹳的意思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试图跟犀牛讲道理。“那您自己去试一试吧!” 刻薄的鬣狗大笑道。“我的生命献给了纯粹的研究事业,至于那些实际操作的事情——嗯!当然应该让其他人去干。”——不过这个教授只会纸上谈兵,说起理论头头是道,要他去实际操作一下,他又不干了...毫无疑问,教授的建议也被否决了。

一只小松鼠要求讲话:“你们看这样如何?挖个陷阱让犀牛掉进去,让他待里面,一直到他认输,或者变好,才让他出来。”“哼!” 狮子开口道,“那你们准备在哪里挖陷阱?”“当然是在犀牛每天散步的地方,他是按习惯行事的人,每天都会在同一条路上出现。”鬣狗又挖苦道:“你们以为,在你们挖陷阱的这段时间,犀牛会站在一旁安安静静地观看?他会用角把你们刺穿,或者把你们踩扁!他绝不会掉进你们挖的陷阱里面,他才没有那么笨呢!”松鼠的建议也被否决了。其他动物也提了很多建议,但是仔细讨论之后,发现没有一个是切实可行的。这时胆小鬼羚羊说:“那我们只能离开这个地方,逃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逃走?” 狮子怒吼道,“这个办法绝对不考虑!”就在这时犀牛朝他们冲过来了,怒不可遏地威胁他会每个人撕成碎片,一个也不放过!那些弱小缺乏自卫能力的动物都觉得羚羊的提议不无道理,他们纷纷连夜和家人逃往别的地方。这事传得沸沸扬扬,出走的动物越多,剩下的那些就越害怕。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最后连狮子都觉得光靠自己一己之力对付不了暴躁的犀牛,于是他和妻子也带着三个孩子上路了。

不久,草原上就变得空荡荡的了,除了犀牛,一只动物也没有。哦,不对,其实还剩一只犀牛鸟(下文简称小鸟)。这只鸟体型非常小,专门琢食大型动物身上的虱子为生。他不怕犀牛,因为他非常小,而且非常机灵。犀牛也拿他没办法。小鸟想了一个办法,要以自己的方式打败犀牛。他在犀鸟角上磨来磨去地说:“哎,我说,作为一个胜利者,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滚开!你对我尊重点!快滚!” 犀牛吼道。“别急!那你现在可是拥有无上权力的胜利者啦。你的的确确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你不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吗?你还缺一样东西,这是每个胜利者和统治者都必须拥有的东西——一尊纪念塑像。”小鸟接着说:“你知道吗?作为一个胜利者,或一个统治者,如果没有一尊纪念像,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胜利者或统治者。所以,在世界各地,所有像你这样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人物,都会建一尊纪念像。你也应该有才对。”犀牛听了直愣神,他一陷入深思,就是这种呆头呆脑的样子。他觉得小鸟的话无疑是对的,像他这种胜利者,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大人物,应该拥有一尊纪念像。“从哪儿搞到这玩意儿呢?” 他问。小鸟说:“现在这种情况比较难办。现在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所以没人能给你雕纪念像。你必须自己做。”“那怎么做呢?”“首先,这尊纪念像必须跟你本人尽可能一模一样,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你的塑像。你会自己雕刻塑像吗?”“不会。”“真遗憾,那你就没法拥有纪念像了。”“可是我必须拥有一尊!好好想想到底有没有办法!” 犀牛急了。小鸟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也许还有一个办法,但是我担心对你来说太难了。”注意,小鸟这是在使用心理战术,先勾起犀牛的欲望,让他相信自己是最强大的胜利者。然后假装让犀牛放弃,可这时越劝犀牛放弃,他就越不愿意放弃了。“对我来说没什么难的事!你尽管说吧!” 犀牛气哼哼地说,他可不耐烦了,小鸟怎么能小看我呢!“那你得自己做自己的纪念像!你必须站在一块基石上,这样别人老远就能看到你。而且你必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就像铁铸的一般。你听明白了吗?”“明白了!” 说完犀牛连忙爬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摆出一个姿势。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右腿再抬高一点,头再抬高一点!你必须充满自豪和必胜的信念!” 小鸟建议道。“我可是近视眼!” 犀牛嘟嚷着。“这只是做做样子啦!一尊纪念像不在乎能看见什么,重要的是看起来像什么!你的样子看起来庄严而雄伟。别动!从现在开始,你再也别动了!”小鸟飞到犀牛身边,继续吹彩虹屁:“作为一个统治者必须拥有的一切,你都有了!你甚至还有一尊正经的雕像!每个人都会嫉妒你的,后世子孙也会充满崇敬地仰望你!当然,除非你被推翻了,或者说你的纪念像被推倒了。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一样的。”“慢着,那会怎么样呢?” 犀牛问。“啊,那你别担心,谁能推翻你或者推倒你自己的纪念像呢?刚才不是说了吗?推翻你和推倒你的纪念像,结果是一样的。不过,除非你自己推翻自己,没人能推翻你。”“什么意思?我自己怎么推翻自己?”“比如,你如果从岩石上走下去的话,就等于你把自己的纪念像推倒了,也就是你自己推翻了自己。”“见鬼!我可没想到事情有这么麻烦!” 犀牛抱怨道。小鸟继续心理战术:“是啊,所以只有极其重要的人物才会有纪念像!”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于是犀牛一直站在那里一动不敢动,给自己做纪念像,生怕没了纪念像,自己就变成不重要的人物了。有时,他想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能不能飞快地跑下去吃几口草再继续?但他很快就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到了,因为这意味着他自己准备推倒自己的纪念像,也就是推翻他自己,那是非常不幸的事。

读到这里很多大人也许会和孩子一样觉得犀牛好愚蠢好荒谬,怎么会有人傻到让自己一动不动当雕像呢?我倒觉得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书中的雕像象征着我们每个人对外界塑造和展示的形象,简称为人设,也可以理解为面子。大家再回想一下,你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或者维持自己的一贯形象,而去说服自己做一些并不想做的事?小到个人,大到一国之君,我们每个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在背着自己的雕像生活的。刘德华为了维持他的偶像人设,对公众隐瞒结婚几十年,他的妻子和孩子做了几十年的隐形人,牺牲了和丈夫/父亲在一起逛街游玩的出门自由——这难道不像站在岩石上不敢下来的犀牛吗?英国女王一生不曾对外流露情感,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一副庄严淡定稳重的形象示人,哪怕陪伴她70多年的丈夫去世,也没有流露出情绪波动,过几天就开始执行公务。因为她是一国之君,她要稳定人心。她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雕像。当然,作为女王来说,这是她应该履行的王室职责,她是一个合格的女王。类似例子还有很多,但我们毕竟不是女王,我们普通人应该思考的是把自己的人生过成雕像,成为别人期待中的样子,就一定快乐吗?别人眼中的你是真正的你吗?别人所羡慕的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吗?面子比你的实际感受还重要吗?

这个故事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很多天没吃东西,伴随着绝望的饥饿感,犀牛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最后自己竟成了自己最危险的敌人?他以前怎么没想到这点?他变得越来越瘦,最后在他那巨大的铠甲似的厚皮下,他渐渐缩成了一小堆肉。由于极其疲劳,连站都站不住了,“扑通”一声,他倒在了地上。请注意,他那巨大的外壳还立在岩石上,掉下来的是没有外壳保护的光屁股小犀牛,像刚出生的小猪崽。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为什么说像刚出生的猪崽呢?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也是非常简单纯粹的,没有人设,也不在乎面子。然而随着长大,我们要么身不由己,要么主动地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又一件铠甲,厚得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内心到底长什么样了。光屁股的小犀牛卸下铠甲后,终于可以去找吃的——这象征着放下人设后,终于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暴风雨前划过一道闪电,把草原照亮,光屁股的小犀牛原来一直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这一次他真正看到了自己最危险的敌人:原来就是立在岩石上的他自己的外壳!“救命啊!” 小犀牛吓得立即逃开,跑过草原,跑过沙漠,他也想找一个不受那个庞然大物侵扰的地方。后来,犀牛一直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他可能去寻找自己想到的地方,也许开启了新生活。没有了外壳的束缚,虽然他看起来不如以前强壮有威慑力了,但是他获得了过想过的生活的自由。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往往给我们罩一个雕像的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以为那让我们显得强大光荣正确,或者羡煞旁人,但其实也是原地给自己画了一个牢,让自己只能在事先雕刻好的牢笼里跳舞。往往越是内心脆弱的人,越喜欢给自己罩一个特大的雕塑,一层又一层,看起来厉害极了,其实只是怕被人看穿内心的恐惧。遛狗的时候就会发现,越是小型犬,在被主人牵着绳子的时候,越喜欢对着其它狗狂吠;而大型犬反而很淡定,因为它们不需要用狂吠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主人的绳子一旦松开,小型犬立刻歇火了,它也知道它就能用狂吠吓唬人而已,真打起来它是打不赢大型犬的。人类其实也差不多,那些喜欢霸凌别人的人,别看他们外表很吓人,其实那只是外面的空壳子而已!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十分缺爱,害怕没人关注和认可的,自我价值感低。霸凌者只有用欺负别人的方式来获得存在感,实现对自我价值的感知——就像书中的犀牛一样。网上那些键盘侠也一样,动不动就对别人喊打喊杀要核平别人的人,在生活里往往是社会的最底层,口嗨就是他们的雕像,除此之外,雕像里面什么也没有。自我价值感低,内心缺爱不自信,甚至是童年的不幸遭遇,才使他们变得那么在乎雕像(面子)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书中说了,霸凌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越不自信,越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不能填补自己内心的恐惧,TA就不会停止霸凌别人。因此,要教育出一个能活出自我、不被雕像束缚的自由灵魂,最容易的做法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TA,平等对待TA,让孩子从小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内心阳光自信的人,不会想去霸凌别人,也不需要立雕像来获得关注及认可,以此证明自己!至于生活中遇到犀牛这样暴力的人,我们该怎么做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要么有小鸟的智慧让TA从内心开化(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么就像其他动物一样远离,不要让自己变得和TA一样low。哦,对了,最后的大结局,动物们知道那个雕像是空心的,又纷纷回到了原来生活的草原,生活恢复往常。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最后再唠叨两句,大家和孩子讲这本绘本的时候,不需要讲这么深,这篇解读是针对家长的。家长先理解了寓意,给孩子讲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思考,孩子能懂多少是多少,不需要一次讲透。悠悠目前也无法理解我今天这篇文章写的深度。我目前只是引导她思考如何看待霸凌者,什么叫外强中干。我在写这几篇解读文章的时候,又仔细阅读了一遍米切尔·恩德的作品,发现书里面每一句话都是有寓意的,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充满了细节的巧思和丰满,这些细节是我以前都没注意到的!这套书不光富含哲理,文学价值也很高,不同年龄读有不同的收获。我个人反而觉得这套书的深度更适合小学以上孩子,同时也可以领悟一下大师的文学写作手法。想购买这套书可以直接点文末“阅读原文”,或戳:他的书,德国父母绝对不会让孩子错过!培养思辨力永恒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悠悠妈于德国2022年3月4日

作者:悠悠妈,在荷兰留学遇见爱情,在沙特读研感受异域风情,在爱尔兰工作一人扛过孕期,在德国养育两枚混血女娃,姐姐“悠悠”7岁,妹妹“然然”10个月,爸爸马克思是外表爷们、内心细腻的德国社会学家。分享中西合璧家庭的有趣人生和文化碰撞,深度洞察德国教育。代表作《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

看懂了这个故事,我突然就和欺负我孩子的人和解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