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3月3日,“600号画廊”全新第三期展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号楼一楼向公众正式亮相。本期画展的参展艺术家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策展团队创新采用互动艺术展的方式让艺术家与观众交流,让画展变成一个“传声筒”,促进患者艺术家与公众之间一次双向的精神交流。

观众可现场作画,和病人艺术家“对话”

小龙、老陈、老严,是本期画展的主角,现场展出的40多幅画作都出自于他们之手。

小龙是住院病人中的明星人物,其他病房中即使不喜欢绘画的病人都知道,小龙画画特别好,康复科常常要叫他画点东西。

小龙在住院前学过绘画,每当康复科让他去画点过年过节和时事主题的宣传材料时,他都非常高兴。

“600号画廊”的策展人陈智民医生介绍说:

小龙的多数画作没有标题,或仅仅是用所画形状来命名,比如这幅《漩涡》和《脸谱》。他愿意交流,能主动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画,但解释的都是具体的绘画内容,比如解释说这画的是蝙蝠、这画的是电流。不过这样抽象和纯粹的画风,也不适合带着理性头脑去解读。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老陈是画室里是“搞笑”先生,眼带笑意,时刻准备说上几句俏皮话。在画室里,当陈智民看其他人的绘画时,他会替别人介绍起来,“他画的是海洋。这世界上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陈智民说,和他爱插科打诨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运笔习惯非常地拘谨仔细,往往是把画纸和颜料等端正摆好,慢吞吞地拿笔打线条,期间要是听到周围什么动静,他就会停下笔,像雷达一般探测新鲜事儿。

病房的生活过于单调狭窄,一成不变,精神生活贫乏。和很多病人艺术家一样,老严也曾抱怨自己“没有东西可画了”。不过后来他找到了克服的方法,把现实事物作为形状的灵感来源,加以变形和扩展,用于自己的抽象创造。

和前两期展览不同的是,本次展览精心准备了供观众阅读的手册,里面有三位患者艺术家的生命故事。策展团队还将三位不能到场的艺术家形象画到了墙上,三个彩色人形图案结合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点,彩色花朵寓意内心深处的柔软和丰盛。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展览上,还特别预留了大面积的体验区和留言区。每一幅画作周围的白墙都是体验区,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展感受进行现场作画,与患者艺术家们的作品产生联动和“对话”。

之后,工作人员会把观众的留言收集整理后送给参展艺术家,而艺术家的反馈也会定期在留言区更新给观众。通过“传声筒”,达到双向的精神交流。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画展策展志愿者陈梦媛也和大家分享了办展的心声:

欢迎来自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在画旁的墙上进行艺术再创作,或写下你们想对他们说的话,成就一次互动,让社会更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让全社会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另一面”

精神分裂症是重性精神障碍之一,在世界各地大约每100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他们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沟通较少,即便患者本人愿意走出精神病院的围墙与大众沟通,实际操作时也会遭遇重重困难。这堵阻隔着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墙”,它不仅高,不仅坚硬,而且无影无形、无处不在。

“我们完全无需为这类疾病打上疾病以外的其他任何印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介绍,本次600号画廊展出的作品来自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的三位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的笔下,“今天展示的画作,就是要让全社会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另一面’。他们当中也可以涌现出画家、音乐家、作家甚至科学家。”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俞军在参观画作后说道,“600号画廊”正在突破语言、形体的局限,就像是一辆“心灵直通车”,驶进人们心中,传递更多心理健康的理念。如今,“宛平南路600号”正在成为心理健康的代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不仅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温暖的社会文化的体现。

600号画廊上新,和患者艺术家“对话”……

吃一块“600号月饼”,喝一杯“600号咖啡”,逛一逛“600号画廊”……“宛平南路600号”成为沪上“顶流”,带有“600号”元素的事物势如破竹一般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这些都表明,社会各界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明显提高了。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上海市科协科普事业中心主任邵国华表示,“‘600号画廊’是非常优秀的心理健康科普。期待‘600号’的科普传播不断创新、薪火蔓延、赓续不绝,架起沟通人们心灵的‘彩虹桥’。”

在展览现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三科主任李冠军带来了讲座《从美丽人生看精神分裂症》,对精神分裂症进行科普,并全程直播。

现场参观市民在互动区画上了自己的“心语”,并在留言墙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加油,你们很棒,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创作”、“‘600号画廊’不虚此行,画作很治愈,以后要常来看看”、“在这里,我感到很温暖,愿画廊能成为通往人们心里的桥梁”……

新闻晨报·周到APP 潘文 贺悦

图片 | 潘文 受访方提供

来源:新闻晨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