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

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

“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使耕牛。”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并将龙抬头日作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周秦以来,古人把穹庐般的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根据星宿排列的不同形状,以七星宿为一组,并以四种动物命名,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七星中的“龙角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在春天来临时最先出现于地平线,成为春到人间的标志。

把“二月二”和“龙抬头”连在一起并成为民俗节日始于明清时期。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龙抬头’本意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复苏,引龙驱逐。明朝时,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用以‘引龙,虫不出也’;亦可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角落,驱走蛇、虫及霉味。到了清代,这天‘食饭皆以龙名’,如饼谓之龙鳞,饭谓之龙子,条面为龙须,扁食为龙牙。”

罗澍伟介绍,“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运肥备耕,播种将始。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龙”也苏醒过来,降下如油春雨。“龙抬头”代表了农耕时代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廪实。

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大陆南方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惊蛰在立春、雨水之后,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仲春时节龙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二月初二大陆民间有很多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理发,而这一习俗形成于清代。罗澍伟说,自古以来,汉族一直保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毕生“束发”。清代改男子“束发”为“辫发”,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剃头业自此兴起。“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纷纷返乡,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为广揽生意,讨吉祥口彩,便把这天理发叫“剃龙头”。

中国人很早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唐朝时要在这天“迎富贵”,吃“迎富贵果子”。宋代宫廷要“排办挑菜御宴”,摆出生菜、荠花诸品,猜测其名,以赏罚作乐,“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作为一个吉祥的日子,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就连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二月二,龙抬头!一切都是好兆头!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这天去理发,让面容与春天同步,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头”,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虎虎生威,蒸蒸日上。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编辑 张晓鹏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长城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