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退出基辅罗斯后,基辅却无法再恢复往日罗斯民族的“粘合剂”,一方面,北方罗斯聚集在莫斯科附近,逐渐演变为俄罗斯民族,另一方面,南方罗斯却向多瑙河靠近,有了新的经济中心,再加上一些外来民族的融合,形成乌克兰民族。
蒙古人坐镇基辅,向东欧厉兵秣马,摧腐拉朽,所向披靡。南方罗斯承受了最大压力,源源不断地向蒙古大军提供军需。而北方罗斯有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涅夫斯基是个英雄,他有着高超的指挥艺术,多次打败瑞典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保证了西北罗斯的完整。而面对蒙古大军,涅夫斯基却能清醒地识时务,放下姿态,忍辱负重地帮助蒙古人统治北方罗斯,由于他的调和,北方罗斯的日子相对比南方罗斯要好,为以后俄罗斯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因为如此,后来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
而南方罗斯却在蒙古人的压力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当时基辅罗斯有一个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靠近东欧,南临黑海及多瑙河流域。为了对抗蒙古人,加利西亚-沃里尼亚联络罗马教皇,天主教开始引入基辅罗斯。此举引发了东正教教会的极度愤慨,认为这是叛变,誓与西贼不两立。
这时南方罗斯地区可混乱了,简直成了“难民营”,各方逃难的人聚集于此,有波兰人、罗斯人、日耳曼人、突厥人、鞑靼人等等,他们好勇斗狠,无所畏惧,慢慢就形成了哥萨克团体。
波兰贵族利用哥萨克进行统治,实行“注册哥萨克”,被承认的哥萨克可领俸禄,不用交税,福利多多。这些哥萨克雇佣军战斗力爆表,跟俄罗斯人死磕了不少回合。后来波兰渐渐没落,哥萨克领不到薪水就跟他们闹翻了,爆发了起义。
起义首领赫梅利尼茨基建立了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波兰反扑过来,赫梅利尼茨基招架不住了,转而求助于沙皇,俄罗斯人瞌睡送个枕头---正是时候,于是欣然出兵,从此乌克兰就打上了俄罗斯烙印,直到近代加盟苏维埃共和国。
然而,乌克兰民族的复杂性,东正教与天主教的纷争,使得乌克兰注定难以独善其身,于是又有了苏联解体后的独立,但独立后又要受大国的夹板气。
俄罗斯与乌克兰,既血脉相连又恩怨情仇,分分合合,纠纠葛葛,剪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