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

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

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这本小说让人看的很奇怪,有种作者老是进到剧情里指导大家应该怎么理解的错觉。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沉迷于骑士小说的人(代称堂吉诃德)带上自己村啥都拎不太清的桑丘周游四方践行骑士主义的故事。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就问我身边的朋友,是不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里。

有人回答是的也不全是,因为就像堂吉诃德只在骑士小说的范畴比较魔幻,其他一概正常。

有人回答是的,因为所有的真相都是自己的意识与环境的力量,我们缺乏的正是思考与辩证。

也有人回答,兄弟,没憋出毛病吧,是不是想喝酒了。

好吧,我也进入堂吉诃德模式,只有第三个回答是确实存在的,另外两个都是我杜撰的。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其实我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慨,可能也确实是最近四个月比较忙。

去了不同的地方,见了不一样的人,也收获着不一样的体验,连带着断断续续看了这本书。

其实我在想,现在倒是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平行替换就是看网文的人呗。

我以前特喜欢看网文,特别是玄幻小说,走路遇到大点的风会把手掌放平,好像手下抓起一团风,向前一推就好像出去一道风刃。

遇上带卷的风,会站到旋转中心,伴着卷起的树叶或者白色塑料袋,好像自己的太极领域又领悟加深了一样。

堂吉诃德的现象很常见,不过轻重不一,就像同样是带毛的衣服,有的人内穿,有的人外穿,总有一个让自己着迷而接近幻想的东西。

这样好吗,我觉得还行。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那么有没有他底层的逻辑。

我觉得是有的,是想象的力量。推动非常态的行为完全来自于大脑。

因为偏好的存在导致形形色色的行为,小到一个立flag,大到改头换面,每个人都有,不过有的人坚持了,有的人放弃了。

在坚持的那群人里又有人坚持了大家都认为对的事情,也有人坚持了多数人不认可的事情。

但对于坚持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报以尊重,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完全都是由这样一撮一撮的人出现,去推动的。

如果大家都不变化,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变化。

可能还是回到那句话,要珍惜还愿意想象的时光,那是作为一个个体区别于群体的唯一内驱动力,可以慢一些,但最好不要停下来。

因为环境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让你同化,这并不是说环境不好亦或是其他。

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下思考,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是否真的明白,是被生活裹挟还是自己踏浪而行。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其实说到底,我们都是尊重堂吉诃德而不是嘲讽,即使在过程里,我们会感叹还有这么傻的人。

但其实我们不必太过明白,因为在我的环境里,很多人都很明白,明白到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地步。

我觉得大可不必,在变化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化,如果长时间停滞了,那或许要从自身找问题。

所以还多跳入不同的圈层,接受不一样的观念,更能多面的看待自己眼前的所有。

向堂吉诃德的坚持致敬,向眼前的生活发起挑战。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END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悦读】人人都不是堂吉诃德,或者人人都是堂吉诃德

作者简介:沅衡

一笔一划勾勒平凡之路,推杯换盏把玩多味生活。万事莫论长,评判在人心。不自现故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图片 | 摘自网络 编辑 | 金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