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能源微卡复盘:同比增长228% 瑞驰新能源、长安凯程突破较大

在成渝地区绿色城配市场,新能源微卡车型是绝对的“主力军”,几乎撑起了当地市场的半壁江山。据电车资源统计,2020年、2021年成渝两地的新能源微卡销量占比均超过四成。

随着重庆、成都路权的开放,以及各大车企加大销售网络布局的投入,微卡车型将在不同城市打开市场。

从下图可看出,2020年微卡市场呈现整体走势稳步回暖特征,经过1年的时间,继各大车企持续发力以及各地出台政策大力扶持绿色货运,2021年微卡销量自3月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并在12月达到销量顶峰。2021年新能源物流车销售13195辆,同比2020年增长228%。

新能源微卡复盘:同比增长228% 瑞驰新能源、长安凯程突破较大

2021年新能源微卡月均销量为1099辆,几乎是2020年月均销量的3倍。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月份是2021年同比增长最快的月份;而自6月份后,微卡销量连续突破千辆;二、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较平稳。整体销量出现上涨的原因,除了政策驱动,更与各企业在不同城市的多点布局有关系。

企业销量:瑞驰拔头筹,“遍地开花”策略奏效

从企业销量来看,微卡销量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手里。短期来看,这一特征很难发生改变。在2021年的微卡销量中,共有38家车企有销量,不过仅有3家销量破千,它们分别是瑞驰新能源、广西汽车、鑫源新能源,三家车企都比较注重广撒网式扩大销售网络。

新能源微卡复盘:同比增长228% 瑞驰新能源、长安凯程突破较大

瑞驰新能源是2021年突破最大的企业之一,销售网络从2020年的49座城市扩张到了112座城市,受此影响瑞驰新能源共销售新能源微卡2881辆,占比22%。其中,成都、重庆是主要销售市场。

位列第二的广西汽车,无论是在销售网络还是在销量方面都均实现了突破。2020年,广西汽车仅在11座城市有销量,而在2021年其销售网络直接扩张到了132座城市,是2021年销量分布最广的企业,因此销量也迎来了爆发。与瑞驰新能源不同的是,广西汽车除了在重庆畅销外,在海口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鑫源新能源因60辆的差距排在了广西汽车之后,销量为2406辆,其从2020年的16座城市发展到2021年的68座城市,其中重庆、成都是销量最高的。

而开瑞新能源,从整体上来看是销售网络布局并没有特别大变化,仅新增了3座城市。其销量为905辆,同比2020年增长83%,主要集中在重庆、成都。

新龙马的销量为758辆,占比为5.7%,主要的市场还是在福建大本营,以泉州、漳州两座城市为主。其销量同比2020年增长了13倍,销售网络从2020年的8座城市升至2021年的55座城市,扩张速度明显。

长安凯程在69座城市有销量,共销售672辆,其中重庆占据了36%市场(242辆)。

此外,2021年大多数企业都加大了销售网络的布局,从而加速了销量的上升。

区域发展:227座城市有销量,成渝占比超四成

从销售区域来看,新能源微卡市场在不断扩大。2021年新能源微卡共销往国内227座城市,比2020年多出了85座城市,推广应用明显加快。

与2020年相比,2021新能源微卡在不同城市的销量逐步扩大。2021年新能源微卡销量在10-100辆之间的有78座城市,比2020年增加了33座;销量在100-1000辆之间的有21座城市,比2020年增加了15座;2021年有2座城市销量破千辆,比2020年增加了1座。

新能源微卡复盘:同比增长228% 瑞驰新能源、长安凯程突破较大

从TOP5城市来看,第一名是成都,销量为2990辆,占比22.7%;第二名重庆,销量2322辆,占比17.6%;第三名昆明,销量751辆,占比5.7%;第四名是海口,销量649辆,占比4.9%;第五名是厦门,销量为312辆,占比2.4%。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目前主导新能源微卡销量的主要因素还是政策。在销量高度集中的成都(进城限制)、重庆(早晚高峰限行)、昆明(交通高峰时段及二环高架路段限行)、海口(海秀快速路限行)等都是有路权限制的城市,厦门等也是绿色货运示范城市。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新能源微卡主要还是靠政策和路权优先的驱动。

接下来,单独看看成渝区域,虽然2021年两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大多数的车企并没有很给力,成渝市场潜力尚未全部激发。2021年12月17日,重庆市经信委与成都市经信局签署《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双方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共同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计划到2025年,两市汽车产量将达到300万辆,实现产值6000亿元。

成都微卡销量相较于2020年同比增长149%,在此地耕耘的车企比2020年新增2家,但增量主要还是来自鑫源新能源、瑞驰新能源等老玩家,剩余车企增量大多不超过50辆。

而重庆微卡销量同比更是增长了433%,2021年入局重庆的车企有17家,比2020年增加了6家,不过增量主要依靠瑞驰新能源、广西汽车、开瑞新能源、鑫源新能源。显然,个别企业还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

成都拥有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2021年成都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0.8万辆。随着国家“双碳”发展目标的提出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还未全面开发的城市配送领域,成都新能源微卡显然拥有更多发展活力,有待车企共同参悟市场。

总结:

随着“双碳”目标在越来越多城市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在一段时间内,新能源物流车的路权优势会逐步放大,新能源微卡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不同省市,并且各大车企也会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同时,成渝区域会吸引更多车企入驻,不过从企业来看,未来发展或许只是加重“马太效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