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的隐私+安全问题,特斯拉在中国销量清零,已经不止是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推测行为。

2021年,中国市场的销量数字41.32万台,Model 3和Model Y共2款车的销量之和超过40万台。如何理解上述的数字,相当于特斯拉手里有2台和本田CR-V一样市场表现的车型。

越骂越火,上海车展车顶维权+车辆无法进入很多国家相关单位大门、还有众多的相关案例之后,继续保持疯狂增长。更可怕的是,如果埃隆马斯克想,中国市场的销量甚至可以突破60万台,因为把上海工厂生产的那些车不出口,直接交付给中国消费者,就大概是这样的数字。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而看着2022年的眼前,随着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再次上涨,它的订单却反而被炒到了涨价3000元,换言之“不论特斯拉怎么让消费者付出代价,当前的消费者都是愿意承担的”。

所以,特斯拉销量瞬间跌落神坛,在某个特定时间点里大幅度下滑,甚至清零,这样的话题是不是让人无法相信,甚至危言耸听?

成功推测Space X千亿、特斯拉万亿的人,认为清零智能时代里,最值钱的除了算力、芯片之外,底层的核心还是有效数据。也因此,拥有核心高粘性用户数据的企业,每每都处在股价和市值的高点上,苹果如此、亚马逊如此,特斯拉亦是如此。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但,掌握数据并不等于获胜,谁能读懂数据,才是价值拥有者。所以,当一个名为Adam Johnas的资深机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每每都能通过数据读懂埃隆马斯克的产业未来之后,他在一切预测向好的前提之下,给出了特斯拉在2020-2030年之间,能快速在中国市场达到销量顶峰,却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下跌,直至清零。

要知道,这个人之前的数次预测都是全对的。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包括,2014年,在特斯拉发生巨额亏损时,他建议投资人长期持有,因为特斯拉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公司。

2020年年中,预测Space X的市值将短时间内超千亿美元,之后事实果真如此。

2021年年初,建议投资人加速持有特斯拉股票,之后特斯拉完成万亿市值,马斯克登上首富。

如果你愿意,可以去搜索此人对埃隆马斯克相关的大量预测,最终会发现的是,他的结论准确,同时即说了好的部分,也说出了坏的部分。

关于坏的,则是上面那句“特斯拉将在2030年之前的某一年里,快速在中国市场里达到销量顶峰,但之后快速下滑,直至清零。”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在数据安全、数据隐私部分,特斯拉有着先天的缺陷,无法进行相关的匹配。看到这里,如果你对特斯拉相对比较熟悉,知道它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数据中心,其实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匹配,未来可期,那我们可以展开看看接下来特斯拉的另一面。

2025,关于特斯拉的可预见时间点

顺着上面的话题,特斯拉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是否意味着等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答案是否定的,它所展示的只是应对销量快速增长,所迎合的态度。特斯拉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监管、市场充分竞争、国际关系、不再欺骗等。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仔细分析特斯拉这家企业,它当前的市场差异特征是3个。

1. 作风大胆,很多先进技术在车辆上不断应用,当然,留给了全球消费者大量的不确定性;

2. 价格随变,通过一体压铸工艺,互联网思维制造(核心部件在制造过程中随机更换),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就形成了价格优势,同价位里没有直接的对手;

3. 全球/中国差异对待,这关于企业的运营思路,当下的事实包括,特斯拉的中国车主是全球范围内唯一被其告上法庭的,海外市场大多以改正/庭外和解为主。车辆部分同样如此,如磷酸铁锂电池、如针对中国市场的气囊+HW硬件减配、再如悄悄砍掉了冗余ECU。

顺着上述的3个特点往下,特斯拉当前在中国的种种局面,实际上远比Adam Johnas的预测更不利。尤其是,结合2025年这个特定的时间点。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作风大胆,先进技术在车辆上不断的应用,眼前的直接案例就是FSD。砍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仅依托摄像头完成马斯克所谓的“自动”驾驶,依托于对算力/算法的绝对信心。但,全世界其他车企的思路均与特斯拉相反,激光雷达不断上身,做出新的感知冗余,谋求毫米波雷达、4D雷达、视觉感知之后的第四层冗余,追求绝对安全。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2022年,我们大概将在中国市场里见到5-10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蔚来、小鹏、哪吒、奔驰、宝马等),越来越多技术先进同时追求稳定的车企,无疑会让消费者有新思考。另外,还要补充的现实资料则是,特斯拉从来都在对中国消费者进行特供,比如FSD的版本当前落后海外,再比如,美国/德国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新一轮对特斯拉FSD幽灵刹车(车辆使用FSD时随机刹车)的调查,更甚至于,标配的AutoPilot当下也出现了近千例随机刹车。背后的原因,正是其互联网思维造车,低复检/抽检,且作风大胆,每次都硬刚监管机构对其加强安全验证的需求。

要知道,2025年时候,大众的激光雷达车型已确定,中国新势力预计会标配,小米汽车会配,华为会配,它的对手都会配上。而那时,它还敢继续大胆和硬刚吗?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价格随变,则是关于市场竞争的话题。特斯拉凭借直销模式,在汽车市场里很快打出了自己的威望,车辆价格较刚推出时,发生了较大的下降,让消费者有新认知。但要注意的是,特斯拉的直销之所以能打出威名,在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它并没有在初期遭遇同等级的对手,所以,只有它能选,所以它可以随便变。

但,现状已与彼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直销模式,已经不仅在新势力中成为标配项,更在传统车企的发展进程中,开始实现。和特斯拉的直销不同,中国新势力选择的是要脸/要商誉,不损害老车主的利益,通过更合理的提前全环节规划,甚至于选择自掏腰包,保证直销的初衷。

除了新势力之外,传统车企在当前,也找到了应对直销的新办法,即保持自己的终端价格稳定,通过合理调控不令其坐过山车。另外,传统车企同样在实现属于自己的直销,但仍需要时间。眼见得,从2020年到2022年,新势力+传统车企的调整越来越快,特斯拉的变价空间也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小。那么,2025年呢?

至于第三点,特斯拉对中国和海外的态度有底层上的不同,则是更硬的痛点。暂且,我们不去讨论中美关系对特斯拉未来的影响,只是看特斯拉的核心思路。

年销百万,却已预埋危机,特斯拉2025落神坛?

核心思路是,表层中国化,深层美国化。全球消费市场里的底层逻辑是,进入某一市场,既要受到相关的监管,尤其是国产之后,要进一步的本土化。当前的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里已经用上了大量的中国供应商硬件零部件,而核心的硬件为自有,这属于合理的正常操作。但,不同于传统汽车,它的软件并没有受到监管,或者说无法监管。

鉴于其新生事物的身份,即便是在美国老家,NTHSA也往往拿软件领域没办法,只能启动调查/倒逼加速OTA升级。而在中国市场,软件的典型特征其实是,没有深层打通能力。既没有精度地图(短期内鉴于安全也无法拿到),只拿App表层功能。

再反观蔚来、小鹏、理想、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等一系列车企的相关表现,用上了精度地图,拿到了App生态的深度接口,比如能用语音让歌曲/视频快进快退10秒等。我们能清晰的知道特斯拉并不是没能力做到,只是它不想。

如果它想,就要被全面筛查软件系统,就要被深度监管。再加上在中国市场里不断减配等等操作,很清晰的是,它更多把当前的中国市场认为是生产/销量/利润来源的重要市场,而非是自己真正该深入落地,以其为本的市场。

写在最后:

所以综上,特斯拉的未来显然是需要进行更多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甚至是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态度问题。因为,在这些底层态度问题没有改变之前,其无法进入敏感区域/机构的限制是不会被破除的。

也随着越来越多先进车企的发展与登场,只能选择特斯拉的这种局面,也会逐步破开。

至于,为什么是2025年?

因为那时,电子电气架构能力略高于特斯拉E/E的小鹏X-EEA3.0已经列装3年,那时,蔚来的NT2.0已完成全系换代,也因为那时,来自传统车企的新一轮技术攻击落地,比如2024年大众集团的新旗舰车型,再比如奔驰宝马提出的相应计划。以及,丰田、本田、现代起亚们在推动的固态电池。

更有着,一系列中国车企的崛起。吉利+魅族手机+低轨卫星,长城+华为,比亚迪+百度。

所以,跌下销量神坛,又有什么不可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