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作者:清风明月wsy

毕爱民:捧上一颗滚烫的心

文图|陈怀瑾.吕婷.刘惠娟.清风明月wsy

“爱民,不简单呀!你用爱铸就了全国 20 名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老同志贴心人!”“你不愧为组织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桥梁,有你做老干部工作,是我们的福气。”去年 12 月,当南京海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副主任毕爱民荣获“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称号的喜讯传来,关区老同志在微信群里纷纷为她点赞、留言。

一本日记露真心

2002 年,35 岁的毕爱民从部队转业进入南京海关人事处,挑起了服务保障和管理老干部工作的担子。她在日记里写道:要把老同志当亲人,他们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毕爱民戎装照(bam/供图)

服务,是老干部工作者的第一职责。老干部工作事无巨细,内容繁杂,几年下来,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笔和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记录下与老同志相关的点点滴滴,特别是他们的呼声和建议。翻看笔记,内容五花八门:有探望离休干部、关爱独居孤寡老人、跟踪住院老同志、关心老同志遗属的日期和安排;也有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还有老同志的各种要求、意见建议等。正是通过日记里记载的一桩桩、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琐事、烦心事,毕爱民架起了党组织和老同志的“连心桥”。

20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小本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堆积成一大摞,被老同志称为“爱民日记”。

她胸中就像揣着一团火,对老干部工作充满挚爱真心。2018 年机构改革时,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873名离退休老同志并入海关。那段时间,毕爱民带队多次深入到老同志原隶属部门和居住地开展调研,了解他们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她与同事们一起整理梳理,向关党委提交了调整组织设置、加强制度管理、加强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建议,使新转入的老同志从组织生活上、生活保障上、制度管理上都迅速地融入了海关大家庭。

2019年春节前,一位老同志家属向她反映,老伴病重住进了医院 ICU,已经垫付了 20 多万元的费用,后面再也拿不出钱了。毕爱民立刻把这件事记下,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向领导作了汇报,建议借予10万元帮助这位老同志救急。当毕爱民把 10 万元现金送到医院时,家属感动地流下了泪水,说:“没想到啊,海关真是可以依靠的家。”

75 岁的退休干部鲍老提起毕爱民,直夸她是好闺女。“我 2004 年退休后至今,都是爱民在关心照顾我。但凡我们有什么事情,她都记在本子上,一件不落。”一开始,鲍老与另一位退休同事姜老的家都住在老下关,从家到单位有十几公里远,坐公交车要转好几路。毕爱民把她们的家庭地址记下来,每次有什么体检报告、慰问品,都跑大老远亲自送过去。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陪老同志秋游(施向军/摄)

一年隆冬,南京飘起了大雪,路上风雪交加、又湿又滑。鲍老正想和姜老商量,这么冷的天,就别让爱民出门了,两个老同志自己想办法。心里正琢磨着呢,门铃响了,毕爱民已经到楼下了,身上溅满了泥水。

外面寒风阵阵,她们心里暖意融融。

一条热线显真情

“刚刚接到社区电话,说我家水管爆裂殃及了楼下住户,现在我一家都在外地旅游,能否请你帮我去解决一下?”毕爱民转业上班不久后的一个晚上,一位老同志突然给她打来这样一个求助电话。她立即打车赶到他家所在楼栋,协助社区妥善解决了问题,由于去得及时,没有给其他住户造成太大的损失。

这件事,给毕爱民带来深深触动:何不用自己的手机开通一条热线,提供 24 小时全天候服务,让老同志遇到急事时可以随时联系?于是,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爱民热线”迅速开通。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毕爱民慰问困难遗属(施向军/摄)

一个周末,一位高龄独居的老同志在家中被开水严重烫伤,呼叫 120 送到医院急救,因身边没有亲属,情急之下他拨打了“爱民热线”。当时正发烧的毕爱民即刻赶往医院,帮助老同志办理各种手续,并自费为他购买生活用品,老同志紧紧攥住她的手,感动得热泪纵横。

伴随着这部热线,毕爱民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地忙碌,只要老干部有需要,她都第一时间赶过去,真心实意帮助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

2019 年春的一天,毕爱民回合肥老家看望生病住院的父亲,快下高铁时,身上的热线电话响了,是一位刚刚去世的老同志的亲属打来的。

下车后,她急忙赶往医院,简单地与爸妈聊了几句,就含泪向他们辞别,赶回去处理那位老同志的后事。1 个多小时后,她就出现在那位老同志的家里,打理丧事及善后事宜,操忙得旁边人以为她是去世老同志的家属。

为老同志服务,贵在捧上炽热的真情,奉献亲人般的爱。有一年清明节,毕爱民正在吃午饭,突然热线手机响起来,一位离休干部的家属打来求助电话:这名老同志突发脑溢血,刚送到医院就收到了病危通知书,情况十分危急。毕爱民放下碗筷,马上赶到医院,一边劝慰家属不要着急,一边与主治医生沟通,协助医生制订医疗救治方案,终于使老同志化险为夷。随后,又应家属要求,积极协调安排住院病房,以便他们长期照顾和老同志疗养。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看望慰问老同志(施向军/摄)

机关一位刚退休的同志患直肠癌住进了医院。毕爱民每周都到医院看望照料,随后6年时间里,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医疗和生活上的难题。一天,家属给毕爱民打来电话,哽咽地说:“我家那口子不行了,走前想再见见你。”她二话没说,赶到医院病床前,紧紧攥住他的手,陪伴他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小小热线开办 20 个年头,她平均每年接听老同志求助电话有上千个,累计上门排忧解难、解决各种问题500余件次。

一桩事情见真爱

“把老同志当亲人,不能挂在嘴上。要换位思考,对每件事都上心。”毕爱民说。老干部工作具有特殊性,经常要往医院、殡仪馆跑。这些年,毕爱民陆续送走了 30 多位离退休干部,当收到老同志生病、病重、去世的消息时,她都第一时间赶过去,代表组织探视和慰问,协助办理丧事,做好安葬服务。一次丧事过后,老干部的遗孀拉着她的手,泪水盈眶地说:“毕主任,没有哪个人像你这样,如同对待家人一样帮我!”

2020 年5月,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毕爱民遭遇意外造成左手臂骨折,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在家休息,但她放心不下几位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除了去医院换药外,仍坚持奔忙在路上,为这几位老干部帮办事项。老同志们看到她缠着纱带、吊着臂膀还在为他们的事操心,无不心疼又感佩地说:“你都这样了还牵挂我们,真比我们的孩子还要贴心!”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毕爱民带伤坚持工作(施向军/摄)

为了干好银发事业,她经常忙得跑断腿,流下无数的汗水。离休干部王老的老伴去世以后,子女都忙于工作陪不了他,很是孤独。毕爱民了解到这个情况,经常上门去嘘寒问暖,逢到他生日时,还与同事一起,专门送去生日蛋糕和长寿面条。每当此时,老人都激动地拨通子女们的电话,大声告诉他们:“组织上来给我祝寿了!”还有一位空巢独居的老干部,因女儿去世悲伤不已。

毕爱民想方设法安慰她,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地守护着,帮她从伤痛中及时地走了出来……

毕爱民把组织对老同志的关爱体现在每一处细节里。送慰问金、体检表、困难补助、学习资料、送生日卡,“大病关爱月月送”……这些平凡而又琐碎的事,别人看着都头痛,毕爱民却整天泡在其中,从无抱怨,更没有流露丁点儿的不耐烦。她心里想的,就是把一桩桩事情做好,让组织放心、让老同志满意,再苦再累心也甜。

进入新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精准服务离退休干部身上,成为毕爱民和同事们思考的课题。她们创建了关区离休干部、异地居住人员、特殊养老群体、近 3年届龄退休人员等 4类精准服务数据库。率先在关区老同志中推广使用“智慧银海”信息化平台,积极为老同志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手机和电脑入网上线,使其能够“刷刷微信、晒晒美图、发发美篇、扫码支付”,过上了“网络新生活”。截止目前,“智慧银海”平台使用率超过75%。

这位转业女兵了不起,20年默默无闻,现在是国门一线“她力量”

组织老同志参加文艺汇演(bam/供图)

捧来一颗心,倾情为桑榆。毕爱民近 20 年在老干部工作岗位倾情奉献,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关区广大老同志的认可。2019 年,南京海关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她本人多次获得南京海关嘉奖、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表彰,2010年,被海关总署人教司记个人三等功 1 次。2021 年 12月 21 日,毕爱民作为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代表,在全国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大会上作了汇报发言。[微风][微风][中国赞]

[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