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2月28日,在中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捷途汽车在此公布了新推出的车型“X90子龙”的官方指导价——13.99-16.39万。

该售价区间创下了捷途产品的价格新高,表明了这家奇瑞系新品牌在获得巨大的市场反响后,寻求进一步突破自我的决心。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捷途汽车成立于2018年1月,在成立之初是作为作为奇瑞的一个产品序列而存在的,后鉴于市场表现良好后又于2020年7月成为和和奇瑞、星途平行的独立品牌。

虽然成立时间仅为4年,但捷途汽车的发展轨迹足以为奇瑞汽车、乃至所有中国品牌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成功模版。因为在捷途汽车成立的2018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巅峰后的拐点,当年整个市场下滑超过4%,为28年来首个下滑年,行业中弥漫着悲观的情绪。

捷途汽车就是在这种不利大环境下开始从零出发。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捷途汽车首款新车X70发布后3个月就进入万辆俱乐部,并将此势头一直延续至今。从发布首款产品到现在的不到3年半时间,捷途汽车已经交付了超过47万辆新车,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捷途速度”。

捷途汽车副总经理、营销中心总经理李学用将捷途汽车的成功描绘成“中国新锐SUV品牌增速第一”。

行业很多人认为捷途汽车能收获现阶段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奇瑞汽车积累25年的造车技术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庞大的经销商网络。这是事实,但近几年中国也有很多新品牌并没有因母品牌的强大而茁壮成长起来。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诚然,捷途汽车成功的基础是奇瑞汽车体系能力的保障,但是其能将这种成功延续至今则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李学用表示,捷途汽车始终专注于“旅行+”细分市场不动摇,而且其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大空间、高性价比”属性强,以往具备这种产品属性的是合资品牌超过20万的A+级SUV以及售价更高的B级SUV,而捷途汽车却用10万级的价格就能让消费者享受到20万+的产品体验。这恐怕是捷途汽车能保持成功的最大内因。

而且捷途汽车还在营销方式上花费了很多心思,让冷冰冰的机械车和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本次上市的X90子龙,就采用了中国用户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国潮命名方式。赵子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常胜将军,捷途汽车借此也希望X90子龙能在市场上保持常胜。

这种有着明显国潮文化印记的营销方式,对于捷途汽车来说并不陌生,此前推出的X70产品系列里就有以“诸葛”命名的版本。

“诸葛”“子龙”齐上阵,一个能谋,一个善武,捷途汽车对于能保持持续的成功信心十足。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此次新上市的捷途X90子龙仍然发挥着极致的错位竞争优势。

动力方面,X90子龙搭载着一台和奇瑞旗舰SUV瑞虎8相同的鲲鹏动力2.0T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87kW,峰值扭矩390N·m,官方宣称“相当于一台3.5L的V6发动机的动力储备”。此外,这款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8%,匹配高效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让捷途X90子龙的百公里油耗仅需8.1L。

奇瑞在发动机研发领域的投入一直位列中国品牌前列,行业和用户对于其发动机的表现也向来有口皆碑。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空间方面,作为中型SUV,X90子龙长/宽/高分别为4858mm/1925mm/1780mm,轴距为2850mm,创造出前排1米头部空间和二排1米腿部空间的宽敞座舱,而且提供5/6/7座三种座椅组合可选,满足不同用户的出行需要。同时,三区独立空调让前后排均可实现空调独立控制,更好地满足儿童、老人、体胖、体寒等温度敏感乘员的需求。

智能化方面,捷途X90子龙的车机是基于高通骁龙第三代智能座舱平台打造,车机搭载腾讯生态系统,囊括了腾讯系的社交、出行、影音、娱乐、阅读等场景丰富的常用软件,让用户习惯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无缝延展到用车生活中。同时,腾讯AI智能助手具备声源定位和多轮对话等先进技术,支持全语音车控,还能跟它闲聊,用它翻译和信息查询等等。

“诸葛”“子龙”齐上阵,捷途能否继续保持“常胜”?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捷途X90子龙能够根据设定的速度,保持在车道内自动巡航驾驶,并实时识别前方碰撞危险,抢先紧急制动,还能在30-150km/h速度范围内与前车保持自动跟走、跟停、跟转弯,其他诸如交通限速标识识别、远近光灯自动切换、盲区监测等ADAS功能一应俱全,智能辅助驾驶达到L2.5级;此外,APA自动泊车系统配合360°全景影像+180°透明底盘,实现自动搜索车位,自动完成泊车,让新手也没有任何出行压力。

总结起来就是,作为标配2.0T发动机的中型SUV,捷途X90子龙15万元级的定价还是让人对它的市场前景充满期待。毕竟在15万级的SUV市场上,你很难找到和这台车各方面素质相匹敌的竞争对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