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收藏行业仿佛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充满了诱惑,让无数人心甘情愿地冲进去。但收藏又是一条不归路,注定充满了苦涩与煎熬,在这个极其讲究文化水平的行业,却满眼的贫乏和浅薄。

嘈杂纷乱的鬼市地摊、古玩店铺,不讲究身份,不要求地位,只有眼力才最受尊重。然而,在被混乱的市场洗涤多年之后,很多人都得了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他们偏离了收藏的初衷,用华丽的借口将“贪婪”包装起来,陷入了物役、物累的怪圈。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首先,便是“巨婴式”收藏群体。啥叫“巨婴”?指那些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仍极不成熟的人。

从入行的那一刻起,便有很多老玩家循循善诱:“要练好眼力,要戒掉贪欲,要自己打开渠道。”这些话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聪明人不用别人劝,自己也会谨小慎微,去慢慢摸索。但绝大部分抱着“发财”目的进来的人,不会听进去任何良言,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赶紧找个“接盘侠”。

在这类人的思维里,祖传的东西就等于“值钱”,老人传下来的就不可能是假的,老残破要卖出真精稀的价位,明明没有付出多年的努力却妄想收藏“国宝”。谁敢说真话,就是“利益集团打压民藏”。

问题来了,不管用什么样的借口,他们的目的都是赶紧把东西卖掉发财。但自己又不懂的情况下,会碰到什么结果呢?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显而易见,泛滥的鉴宝专家和拍卖公司,便是这类人的结局!

打个比方,张三有块地,突然有一天某人告诉他地下有金矿,张三信以为真,马上就把消息放了出去。结果一堆人跑过来要“帮”张三发财,有人说可以帮忙检测,有人说可以帮忙销售,总之张三付出了一大笔费用,骗子们赚到钱就跑了。

至于能不能真的帮张三挖到金子,没人在乎......

收藏界的“暴富党”们碰到的也是这种情况,专家收着鉴定费,拍卖公司收着服务费,至于能不能真的帮藏友卖出藏品,没人在乎。连藏友自己都弄不明白的东西,凭什么别人会帮你卖掉发财呢?

然而花了一堆钱,藏品虽然没卖掉,但被“洗脑”地却非常彻底。他们虽然被骗很多次,却仍然坚信自己的藏品很值钱。之所以没卖掉是没碰到靠谱的公司。所以一面骂着专家一面又到处找专家鉴定,一面骂着诈骗公司一面又不断寻找“靠谱的公司”。

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没得救!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第二类人,便是“永远要捡漏”的群体。

收藏界的捡漏是很常见的,只要玩熟摸透了一个品种,对行情了解颇深,那么高手偶尔捡个漏再正常不过了。

但“永远捡漏党”不一样,在他们的思维里,按市场价购买藏品的都是傻子,高价拍下藏品的都是疯子,不管任何东西,必须要低价买过来然后高价卖,才算是成功。

兜里揣着几十几百块钱,出手就必须是官窑、高古玉、青铜器,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刚好被自己低价“捡”过来。他们用极其势利和投机的心态,斜着眼看待收藏,那么,必然也会被别人斜着眼对待。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过度地偏执和贪婪,就会产生一种荒诞的现象。用一辈子积蓄收藏一屋子“国宝”,结果全是赝品都不算什么新闻了,最可怕的后果,是对一个人的精神摧残。

如果及时回头还有救,但如果继续偏执下去,他们就会成为收藏界最“不能惹”的一个群体。

他们拿着“道德大棒”四处挥舞,谁不承认自己的藏品就是文化汉奸。正常藏友收藏的都是“垃圾”,宝贝都在自己手上。故宫博物院和专家都是吃闲饭的,自己才是中国文物的代言人......

用最低下的素质和满口脏话,来表达自己的“至高追求”,这类人已经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正常人都会避而远之。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得了“病”的人还有很多,不仅是普通藏友,那些滥竽充数的文博专家,用浅薄到可笑的理论来证明“数量”,结果就是话语权被外国人掌控。

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人们,用各种套路和“老规矩”把市场诚信彻底玩垮。

古玩行昔日的孤傲、清高、自矜、权势、骄横,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场物欲横流的丑陋游戏。

这是自上而下的,任何一个群体都逃不掉的一种“心病”,一种功利主义环境下的必然结局。

古玩行业暴富与捡漏的诱惑,让一些人得了“心病”

心病须自医,收藏,应该是拥有,而不是简单的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而不是对物的掳掠。

你可以在做生意时充满铜臭味,但在审视一件藏品时,眼神应该是清澈的,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真正的古物有灵性,它们只会回报给认真对待自己的人。

值钱的并不是古董,而是人;升值的也并不是藏品,而是阅历和心态。

在这一行,一心想着赚钱的人,往往却要遭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因自身能力的不匹配最后导致心态失衡。而那些超脱心态、甘心恬淡的收藏家们,在玩与赏的乐趣中,却不知不觉就收获到了财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