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作者:兵说

作者:相忘于江湖

近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俄罗斯闪击乌克兰,与1991年2月美军闪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有所相似。乌克兰虽然有60万平方千米国土(是伊拉克1.76倍),大于法国和西班牙,但防御纵深似乎很不够。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曾经4次申请加入北约,其中叶利钦1次、普京3次,但无一例外遭到北约拒绝。反观北约东扩的步伐,却一步也没停止,2020年3月马其顿加入,北约成员国增加到30个。

俄乌冲突也引出一个话题:如果俄罗斯加入北约,我们的防御纵深在哪里?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一、五大野战军和六大军区

事实上,新中国从成立那一天起,就不断根据战略需要,调整防御重心。

而战略防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军区的设置。新中国的大军区,经历了建国初期6大军区时期、两岸关系最紧张的13大军区时期、11大军区时期、7大军区时期,以及现在的5大战区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五大野战军(指包括华北军区部队的表述方式)各自承担着一定区域的作战任务,比如四野离开东北,南下解放中南,一野担负解放大西北重任,二野承担解放大西南任务,三野负责解放华东区,而留守的华北军区部队,担负解放华北任务。这就自然地形成了六大行政区域。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而六大行政区的一把手,分别是:东北高,华北董(必武),西北彭,西南刘,中南林,华东饶。其中,高、彭、林同时兼任第一书记、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是聂荣臻,西南军区是贺龙,而华东军区是陈毅。

六大军区持续了5年,其间军政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也有任职的变动。

如西北军区的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防长,西南的刘伯承筹建南京军事学院,华东的陈毅任外长,聂荣臻代总长,而中南区的林也先后在京、苏和毛家湾等地养病。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二、十三大军区的形成

六大行政区和六大军区时期,在建国初的过渡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这一“封疆大吏”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1954年六大行政区撤销。1952年2月,六大军区扩编为12大军区,华北军区改为北京、内蒙古军区,华东军区改为济南、南京军区,中南军区分为武汉、广州、昆明军区

西北军区分为兰州、新疆军区,西南军区分为成都、西藏军区。唯一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只有沈阳军区。1956年4月,为了加强沿海的防御,又将南京军区分出福建、江西,组成了福州军区。

在七大军区之前,无论是十二大军区、十三大军区还是十一大军区,我军都是以陆军为绝对主力的“骡马化”时代,陆海空各军种的优化配置,以及特种部队和电子信息战的发展都较落后。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三、相对稳定的十一大军区

进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优化防御纵深大军区做了两处微调。

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先后降格为省级军区,分别划归北京军区、成都军区。这就形成了十一大军区格局,分别是沈阳、北京、兰州、成都、济南、南京、武汉、广州、昆明、福州和新疆军区。

1973年12月,鉴于一些军区司令员任期长达十年甚至更长,主席对八大军区司令员做了对调,其中沈阳陈锡联与北京李德生对调,济南杨得志与武汉曾思玉对调,南京许世友与广州丁盛对调,福州韩先楚与兰州皮定均对调。还有三个大军区没有变动。

这三个大军区司令员是新疆的杨勇、成都的秦基伟、昆明的王必成,因为任期都不超过3年,所以没有调动。1979年2月的对越自卫还击和十年轮战的前半段,各大军区都有部队参加轮战(有的军区只是组建侦察部队参战)。

1979年,新疆军区改为乌鲁木齐军区,依然是十一大军区之一。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四、马岛之战,催生百万大裁军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就在不断裁员。尽管国内还有百万残匪潜伏各地,东南沿海还没有最后统一,但是主席还是从经济建设全局和长远着眼,1950年复员29.3万人,占全军的17.1%。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解放军扩编至611万人达到历史最高。

1952年,三八线战事基本稳定,主席批准2年减员123万人,特别兵种增加23万人,总部、机关减员84万人,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军,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百万大裁军”。

1957年和1958年,我陆、海、空三军再次减员100余万人,压缩到300万以内。

但是,随后十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再次扩编,1980年又到了400多万人。这就引发一系列问题:每年军费65亿美元(191亿人民币),远低于苏军1866亿美元、美军2527亿美元。官兵比1:2.45,一个干部不到3个兵,远低于苏、美、德、法等军队。

1982年马岛之战,更让邓公痛下决心,只有大裁军才能打赢现代战争。

马岛之战,让我军对未来战争有了新的认知,那就是“兵贵精而不在多”。同样的道理,要打赢未来的局部战争,不仅要有强大的陆、海、空部队,还要有一流特种部队和电信息子战技术。

1985年6月,邓公做出一个震动世界的决策:百万裁军。

五、七大军区的诞生

1985年6月开始的大裁军,重点是总部和十一大军区。

总设计师是邓公,操刀手是副总长何正文,而无论是三总部还是十一大军区,重点是复员60万干部和40万士兵。经过两年大刀阔斧,共裁撤11个军、31个军级单位、超4000个师团级单位。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何正文到部队调研

当时,中越边境的战事仍在进行中,和苏联关系也很紧张,如何裁撤大军区,合理优化防御纵深,是当时比较棘手的一大难题。而且,十一个大军区都曾经占据重要地位,裁撤哪一个也不容易。

最终,何正文几易其稿,邓公多次过问,才确定保留七大军区的方案。

保留下来的北京军区有38军等6个集团军,沈阳军区有16军等5个集团军,战略预备队济南也有54军等4个集团军。相比之下,南京有1、12、31集团军,广州有41、42集团军,成都有13、14集团军,兰州有21、47集团军。这也说明,当时的主要威胁还是北方。

被裁撤的四大军区各有原因:福州(福建、江西)重回南京军区,是因为两岸关系缓和;武汉(河南、湖北)裁撤,是因为战略预备地位被济南军区(河南、山东)代替;乌鲁木齐重回兰州军区、撤销昆明保留成都军区,都是因为后者的战略纵深更有利。

当然,百万大裁军不仅是优化战略纵深,还在于战略转型和兵种的升级换代。

随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证明1985年“百万大裁军”是多么英明。

乌鲁木齐划归兰州,撤昆明保成都:背后原因都是优化战略纵深

2016年,持续近30年的七大军区,改为新的五大战区。

五大战区相比七大军区,最大的变化就是山东和内蒙古并入了北部战区,成为拱卫首都的“一体两翼”;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和山西组建为新的中部战区,使得首都的防御纵深更加优化。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